高考语文考什么样的题型?

如题所述

二、现代文阅读 知识梳理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重要体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面对一篇作品,要读懂它,必须从题目入手,从词语入手,进而扩大到句子,再到篇章,将其思想实际与感情核心拽住。高考在此设考点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要词语包括指代词、比喻词、含义深刻的词语等,有时就是全文所陈述的对象词(如转基因作物、沙尘暴等);重要句子包括比喻句(如暴发户造谱牒等)、议论句、抒情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有时就是全文主旨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就是按一定标准找到相关语句,并按要求将其整理合并以符合答题材要求的句子; [常见题型]分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客观题设四小题12分,一般是从词语、句子、信息和对根据文本所列信息所作的推断评判四个方面命题。主观题侧重对文意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归纳整合,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评价,对作品形象的鉴赏,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等。客观题注重于对文意的理解,主观题偏重于对文意把握之后的表达。 复习方法 主要是读,带问题去读,有意识去读,可以将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可以在认真研读了一两篇文章的解题思路之后有意识地去尝试读。 解题方法 步骤与方法,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整体把握,这一步要细读,要清楚到每一段讲什么,命题中所指在哪一段要立马能找到的程度;第二步是边读边试命题,考生要有意识地按照高考试题格式对文章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信息筛选与梳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方面试着命题,这样看完文章后,再按题索答就轻松多了;第三步要将“一块块”读成“一条线”,就是先抓住全文所述对象,然后将此对象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归纳成一句话;第四步是认真读懂所设问题的本质,它到底要问什么,我该答什么,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等等。 有人说,作现代文阅读要找准三点,我认为是颇有道理的。第一点是找准命题点,就是要明确命题所指大致范围,是指词、句、信息筛选还是鉴赏评价,是在文题、文首、文尾还是文中哪几段;第二是找准相关点,在上述基础上,明确与命题相关的哪些部位;第三是找准选择点,就是进一步落实命题要求答案的相关语句。这三点范围上有一个从大到小,思路上有一个由粗到精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答案的过程。 组织答题语言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原文词句,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下面是一位老师总结的关于现代文阅读高考复习时的方法,我试了以后也有较大收获。现附于此,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教与学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先公布如下,旨在抛砖引玉: 1 学生读千字文,谈整体感受,只读,不做题——一周时间; 2 学生读文章,看题,对答案,想明白答案的理由——一周时间; 3 学生看题,读文章,作题,教师讲答案——一周时间; 4 学生看题,读文章,作题,学生讲答案——一周时间。 自己觉得挺有成效的,虽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收效显著。 二、怎样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并完整、准确、简洁、规范地“写”出答案,我是这样做的: 1、先看题目要求,从题目的指令中找到启发点和感受点; 2、按答题要求切分文段为若干个表意单位,区分主要信息和非主要信息; 3、筛选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息(即缩写),用自己的俗语来说; 4、设计适合题目要求的表达句式,修改3中的句子。 组织语言的整体原则: 1、文中有原句决不自己造; 2、文中无原句先搞文中词语的组合; 3、实在什么相关的信息找不到,就只有自己按上面四步走。 三、题中没有特别要求的,尽量用原文语句回答。 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可以用原文的词或短语组织语句回答。原文没有可用词或短语时也应有原文语句作依据来组织语句回答。 题中要求用原文回答的,不用说,一定要一丝不苟哦! 四、并不是所有阅读题的文章学生都能学上手的。 我在讲阅读题的时候是怎么办的: 1,学生朗读全文。 2,学生思考:此文能给自己哪些写作上的启示。写在试卷的空白处。 3,交流写作启示。落实到例证上。 4,做阅读题。理解、筛选、整合、概括、归纳、分析。 五、抓议论性句子,抓抒情性句子,这些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句。可以帮助理解文意。关键还应强调“题中没有特别要求的,尽量用原文语句回答。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可以用原文的词或短语组织语句回答。原文没有可用词或短语时也应有原文语句作依据来组织语句回答。”而且应该用主谓句答题,若有字数限制,所答字数应超过规定字数的90%。 六、我的想法:遇到好的语句,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七、现代文阅读能力,往简单讲就是两个部分,一是学会阅读,二是学会概括。前者是基础,是前提。读的能力训练可以从句子抓起,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句子,一要教会学生通过句子的内部关系如相并、相承等化繁为简,把握句意。其中的要义是不是简单地分关系,而是以此出发把握句意,这一步十分关键,如遇到“但是”就要看转折之后的内容,遇到“假如”语意在假如后,而非结果。二是要分清层次。然后再把这个思路扩展到段,篇。其中每一步要有一定的训练量,让学生成为一种下意识。这一点也很重要。至于怎么概括就不多说。 八、临考之前,的确应该注重从命题的特点和应试策略方面下功夫,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了阵脚。 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1、抓主题法。即总体把握,弄清文章的思想或观点。 2、抓关键法。即抓阅读材料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或关键段落)加以分析。 3、两问法。无论是文章、词语还是语句、语段,都包含所述对象和所述对象的内容,因此阅读时通过对“所述对象是谁?”和“叙述(或描写、说明、论述)了所述对象的什么内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达到准确理解和答题的目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