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廉话之王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文/洛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而名相王鼎无疑是清朝的守护神之一。 在许葆云先生所著的通俗历史小说《直丞王鼎:大清守护神》中,王鼎被许葆云先生盛赞为大清“守护神”。书中记载了清朝时期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王鼎,面对当时的官场腐败,潜规陋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彻查贪腐,始终保持着正直、清廉、勇于担当的为官本色。他一生激浊扬清,廉政为民,谱写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王鼎年轻时便以广博的学识闻名乡里,28岁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的陕西同乡,乾隆二十六年的状元、时为东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嘉庆皇帝老师的王杰,早就听说过王鼎的名号,就想邀请其到府中做客畅叙乡情,但被王鼎找了个理由回绝了。在旁人看来,王鼎太不识时务、不自量力,假装清高,毕竟作为朝中元老,王杰在朝堂上的政治能量是极大的,许多人都想与其攀关系套近乎、甚至想巴结都来不及,可王鼎竟拒绝了王杰的邀请。

    嘉庆元年,王鼎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做了一名庶吉士,后担任翰林编修。王杰让王鼎拿几篇自己的文章给他看,王杰身居要职,事务繁忙,突然要看王鼎写的文章。王鼎心知肚明,王杰是想举荐自己,借此给王鼎创造一个可以晋升的机会。换做其他人,知道领班军机大臣、当朝皇帝恩师要举荐他,肯定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往上升。可王鼎却又一次拒绝王杰的举荐,拱手施礼说:“老大人的心意我领了,学生读书时就曾立下誓言,将来做官一切凭自己的本事,无论何时何事都不受人请托,也绝不请托于他人。现在我做了两年官,此志从未改变,还请老先生见谅。”王杰听后先是一楞,后又微笑着说:“你有如此志向,我心甚慰。”

嘉庆十八年,45岁的王鼎离开翰林院,外放任江西学政,其在任上选拔贤良、政绩卓著,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嘉庆二十一年,王鼎同时兼任礼部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内阁学士,依照清朝惯例,身兼三部侍郎的王鼎极有可能入住中枢,担任军机大臣。看到王鼎飞黄腾达,江西省内各级官员,前来巴结攀附的人越来越多,各种送礼形式花样百出,银子礼钱大包小包送上门来。

    此时的王鼎感受到了做官的真正滋味,他目睹了官场的虚荣和势利,人性的贪婪和丑恶。王鼎性情刚直,自小厌恶趋炎附势之人、不屑于媚上求官者,对请托者从来不假辞色,轻者厉声训斥,拒之门外,重者上奏朝廷,以贿赂参革。此后,江西官场再没有人敢来登门送礼的人。

    道光五年,王鼎充任军机大臣不久,浙江传出一宗命案,案情的经过是:德清县徐倪氏与前房儿子徐敦诚通奸,被儿媳徐蔡氏意外发现。为了防止丑事外漏,徐倪氏伙同自己的丫环将儿媳徐蔡氏勒死。得到死讯的徐蔡氏娘家人,对徐蔡氏的死感觉非常疑惑,因为徐蔡氏年纪尚轻且平日一直很健康,怎么会突然得了暴病?更为奇怪的是,在徐蔡氏死亡之后,徐家竟然没有通知娘家人见其最后一面,就迫不及待地将徐蔡氏草草埋掉了。这让蔡家人更加怀疑徐蔡氏的死因,就到县衙告状,要求官府开棺验尸。却不知徐家人早已花钱收买了县衙大小官吏,最后的结论是徐蔡氏属于暴病而亡。蔡家人对结论不服坚持上告,但总是求告无门。因为徐家财大气粗,早已用重金贿赂了浙江的各级官员,买通了忤作狱吏,致使各级官员互相包庇,历时三年,三次开棺验尸,皆无结果,案件久拖不决。

    而继任浙江按察使王惟恂初步掌握了案情后,决定复审案件,不料却受到浙江官场层层的阻挠,案件复审被处处掣肘,王惟恂孤立无援、悲愤交加一时想不开,选择了在按察使衙门内一座亭子上吊自杀。堂堂朝廷三品大员因为审案自缢而亡,使朝野震惊,道光皇帝钦命王鼎亲赴杭州复审该案,王鼎经过艰苦访查,再次开棺验尸,最后得出结论徐蔡氏确系被勒死,属于谋杀,至此沉积三年之久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主犯徐倪氏及丫环被逮捕归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各级官员受贿网一并查明,涉及巡抚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县四人以及许多县吏、忤作等,都被依律处理。此案的圆满解决令“官民咸服,浙人颂公为神明”。

    道光年间,鸦片泛滥,王鼎力主禁烟,举荐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内忧外患,王鼎刚刚领命去开封堵口治水归来,正当王鼎沉浸在胜利封堵决口的喜悦中时,他得到了两个很不好的消息,一个是朝廷在鸦片战争的战事不利,屡屡失败,朝廷以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英国进行屈膝和谈。王鼎是坚决反对与英国人议和的,他认为这将让泱泱中华的颜面尽失,属于奇耻大辱。另外一个消息是林则徐依旧没有逃脱被发配的厄运。早在治水前,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四品卿职,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王鼎领命治水时,向道光皇帝举荐林则徐协助治水,曾对林则徐说:“回京之后我一定在皇帝面前力荐你重新为官。”然而让王鼎始料未及的是,河南水患刚刚解决,他保举林则徐的奏折还未递出,朝廷圣旨已经下达,严令林则徐马上前往伊犁赎罪。这让王鼎吃惊不已。他觉得让林则徐这么一个有胆有识的人才被发配,着实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为了能够挽回圣意,王鼎不顾背患毒疮,急切地从河南回京。他来不及休息就觐见道光皇帝,长跪不起,他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力陈林则徐的才能和贤德,希望皇帝能够再次启用林则徐。无奈道光皇帝议和决心已定,对于王鼎苦口婆心的劝谏置若罔闻,王鼎觉得皇帝如此固执己见,一定是受了穆彰阿等人的蒙蔽,就当面怒斥妥协派首领、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等人误国欺君,道光皇帝拂袖而去。看到自己的苦谏毫无效果,王鼎心灰意冷,回到家后,决心效仿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史鱼以死谏言,劝谏道光皇帝改变主意。

    1842年6月8日深夜,王鼎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折,自缢于圆明园,享年74岁。可惜,王鼎字字带血写成的这份遗折,道光皇帝直到死都没有看到过,王鼎死后第二天清晨,王鼎的同事、为穆彰阿死党的军机章京陈孚恩,得知王鼎的死讯并且第一时间看到王鼎的遗折后,对王鼎的儿子王沆威逼利诱,将遗折私自带走送给穆彰阿,穆彰阿毁掉王鼎遗折,上报死因为暴病而亡,道光皇帝闻讯后哀恸不已,觉得国家失去了一位栋梁股肱之臣,“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

    王鼎尸谏的真相终为世人所知, 林则徐在戌途中惊悉噩耗,痛失知音,写下“ 伤心知已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 ”的诗句。1846年,林则徐上任陕西巡抚后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给予王鼎尸谏高度评价,他把刚直不阿、疾恶如仇、风骨嶙峋的王鼎比作直臣史鱼,比作屈原,比作忠心保国反遭诬陷的周公。王鼎死后81天,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香港被英国割据,脱离祖国怀抱,一去15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王鼎一生以国家社稷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虽官位显赫,权力极大,但未曾为自己和家人谋取过半点私利。 《清史稿》称其“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卒之日,家无余赀”。 王鼎在中国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上,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爱国名相,其为官操守堪称官员中的典范,其大清“守护神”之名当之无愧。同时作为一个执纪者,他忠诚履职、清正廉洁、敢于亮剑的精神,也是我们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纪检人的楷模。

注:此文所引用事例皆出自:《直丞王鼎:大清守护神》(许葆云)

你的每一次点赞和关注,都是对我的最大支持,最真的帮助!

三秦廉话之王鼎
王鼎年轻时便以广博的学识闻名乡里,28岁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的陕西同乡,乾隆二十六年的状元、时为东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嘉庆皇帝老师的王杰,早就听说过王鼎的名号,就想邀请其到府中做客畅叙乡情,但被王鼎找了个理由回绝了。在旁人看来,王鼎太不识时务、不自量力,假装清高,毕竟作为朝中元老,王杰在朝堂上...

蒲城历史名人
杨虎城,蒲城县孙镇甘北人。抗战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联张发动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统一抗日。2.清代名相王鼎荐贤费苦心,精忠昭日月;挂练振朝野,金殿起风云。王鼎,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自幼家贫,刻苦读书,官居宰相,为朝廷做了许多惊天动地大事。以死醒君,为国尽忠。3....

蒲城历史名人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有清朝陕西名臣之一。嘉庆元年(1796年)成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蒲城县四大能人
杨虎城,蒲城县孙镇甘北人。抗战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联张发动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统一抗日。2.清代名相王鼎荐贤费苦心,精忠昭日月;挂练振朝野,金殿起风云。王鼎,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自幼家贫,刻苦读书,官居宰相,为朝廷做了许多惊天动地大事。以死醒君,为国尽忠。3....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