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怎么科考成功的600字介绍

如题所述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1]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3-4]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5]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6]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7]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8]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9]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
北宋杭州意象图
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10-11]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12]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13]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14] ,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柳永
)。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16] ;清明,郊外踏青[17] ;端午,龙舟竞渡[18] ;汴京风情,纸迷金醉。[19]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20]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21]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22]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23]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25]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
雨霖铃中的晓风残月
(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26-27]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28]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29]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30]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31]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
柳永画像
士的录取放宽尺度[32]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33] ,授睦州团练推官[34]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35]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36] ,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37-38]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39]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40]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41]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

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42] 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43] ,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44-45] 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46]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47]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柳永是怎么科考成功的600字介绍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3-4]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5]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6]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

柳永为何四次科考名落孙山?
柳永四次科考名落孙山的曲折经历,揭示了其与科举制度的碰撞。首次参考,他满怀信心能登上高第,却因宋真宗对文风的严苛政策而受挫。其作品被评价为文辞过于华丽,不符诏令,柳永的失落化为《鹤冲天.黄金榜上》。第二次,柳永已中榜,但因《鹤冲天》一词中对功名的态度,不慎触怒了宋真宗,再次名落...

宋词人柳永
柳永,一个才子词人的名字,承载着北宋文坛的一段传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被期望成为君子的种子,但命运的波折却将他推向了诗词的海洋。早期的柳永,随父游历各地,生活的丰富经历滋养了他的创作灵感,尤其是《眉峰碧》的诞生,使他十六岁的生命轨迹发生了转折。尽管父亲的反对和科举的期望使他暂时放下词...

究竟是妓女成就了柳永的词,还是柳永的词成就了妓女?
一、柳永科举考试屡屡失利,心灰意冷的他流入烟花地后人其实对柳永堕落在烟花巷柳而对他非常鄙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在那个时代的歌妓,她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们只是迫于无奈才沦落烟花地,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柳永和歌妓们都有着非常歪曲的理解。柳永第一次科考没有金榜提名,他认为只是时间问题...

柳永的故事
一、柳永被妓女合金埋葬 柳永,北宋词人,他的词大多是艳词,描写男女之情和青楼女子往事,参加科考,皇帝认为“属辞浮糜”而四次落榜。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本就放荡不羁的他似乎一下子显露出来,他找到了一种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时北宋都城东京,青楼妓家传出几句口号:“不愿穿绫...

柳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失望之余,他...

有神童之称的柳永,为何五次落榜,年过五旬才金榜题名?
在公元1034年,皇帝大赦天下,降低科考难度,柳永终于在五十岁的时候,金榜题名。其实,我认为,以柳永的才智和聪慧,年少金榜题名是很容易的事情,只可惜,柳永贪图玩乐,浪费了自己大好的年华,大概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十岁那年写的文章“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如果他能坚持...

柳永为何终生没能为官
只是柳永没想到,这么一首牢骚满腹的词竟不胫而走,流入市井,传入宫廷。从此给朝廷留下了狂傲的印象。柳永一连五次参加科考,好不容易第五次考试得到贡院之榜,却被仁宗批为“且去填词”,把他拒之门外。柳永这种扎根民间的创作一直持续了17年。在47岁那年,柳永终于通过考试,做了一名小官。但后来...

求对柳永这个人的评价400字,定采纳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 早年听闻,“文章憎命达”是条定律。若当真如此,那柳永就是这条定律下活生生的例子。他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三次科考,三次落第。输得很惨烈。他很无奈,却也没有办法。自古文人多傲骨,柳永也不能免俗。既然结局已经如此,天意难违,那还莫不如潇洒地活着。皇帝不喜欢...

柳永,一个落魄才子为何能成为众多青楼女子的蓝颜知己?
等到柳永再一次参加科考的时候,君王就直接问,那是不是柳永,得到确认后直接就对柳永下了“通知书”,让他且回去填词低唱罢,这也就造就了我们中国诗词坛上一个精彩绝艳的大词人,为君王的一句话,他从此流落在青楼中,过着万花丛中过的日子。而他之所以能够受众多青楼女子的追捧,也是因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