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无人善终?病逝不算善终?何况,你把福禄寿考俱全第一人、八十五岁才病逝的郭子仪放在哪里?他难道不算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神?他难道不算善终?
所谓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想必指的是投降的哥舒翰、造反的仆固怀恩、病逝的李光弼、被斩的高仙芝。首先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哥舒翰和高仙芝在叛乱初期安禄山的“事业上升期”就一个投降一个被杀,虽然是战神毫无疑问,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根本算不到他们头上,怎么就算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仆固怀恩和李光弼倒是当之无愧,但显然排名在他们前面的必须有郭子仪,否则,这算哪门子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神名单?
就一个个分析一下。先说那两个没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高仙芝和哥舒翰。他们的死源于叛乱初起时玄宗李隆基在惊慌下的昏庸。
一、是名将但不是平叛功臣
1、高仙芝、封常清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在安西四镇威名远播,曾大破小勃律,威慑四方胡人归顺。但因为背信弃义攻灭已经缔结合约的石国掠夺财富,石国投靠大食,最终高仙芝惨败,被解除兵权入朝。当时,安禄山叛军初起,高仙芝与旧部下封常清受命抵抗叛军,所率部队战斗力不强,与叛军一交手连战连败,便知不是对手,立刻劝高仙芝退守潼关。高仙芝听从其建议,成功将叛军抵挡在潼关以外。
但由于玄宗下令高仙芝出击迎敌,监军宦官边令诚担心高仙芝违命会牵连自己,于是逃回长安,向玄宗诬告高仙芝、封常清畏敌不前,图谋不轨,玄宗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斩杀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名将就此陨落。高仙芝封常清之死,归根结底是玄宗朝长年的积弊,军士战斗力下降,宦官掌军权,加上安史之乱导致皇帝对将领不信任,又不知道自己的士兵究竟有多少战斗力,才有此昏招。
2、哥舒翰
紧接着高仙芝,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正元帅由皇子挂名)的是哥舒翰,作为玄宗当年最信任的两个边将之一(另一个就是安禄山),当年在西北屡破吐蕃、突厥,受封西平郡王。虽然曾经中风半身不遂,仍不得不担起重任进驻潼关。因为所率军队都是临时招募,比高仙芝那时更弱,哥舒翰打定主意利用潼关天险坚守不出,叛军毫无办法。但是,因为哥舒翰与杨国忠有矛盾,互不信任,杨国忠安插的眼线又被哥舒翰拔除,杨国忠深以为恨,向玄宗进言叛军兵少,让哥舒翰出战。
玄宗信以为真,数度下令逼哥舒翰出兵,哥舒翰无奈,最终被打得惨败,部下将其绑架送完叛军大营,哥舒翰投降,安禄山给其高官厚禄希望他能招降其他唐将,但各路唐军不齿其投降,俱不理睬。安禄山见其没有利用价值,杀之。安禄山叛军得潼关,长安无险可守,玄宗只能仓皇出逃,长安落入叛军手中。哥舒翰的投降,源于玄宗长期不理朝政,信用杨国忠等奸佞,终被蒙蔽,又害一员名将。实际上当时河北有颜杲卿、颜真卿等坚守州郡抵抗,河东有郭子仪、李光弼率军连战连胜,如果没有哥舒翰出兵导致潼关丢失,唐朝完全可以慢慢夺回天下,不至于丢掉长安,仓皇出逃。
在丢掉长安之后,叛军实力达到鼎盛。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到朔方军寻求帮助,最终在朔方军拥护下即位,而各路唐军也有了主心骨,纷纷依附,这才开始平定安史之乱的反攻。朔方军中,最重要的三大战神无疑是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说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神没有郭子仪,滑天下之大稽!
二、真正的平叛功臣
1、仆固怀恩
先说说造反的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原本应该是朔方军第三号人物,但是随着郭子仪被夺权、李光弼外调,仆固怀恩扛起朔方军大旗。他是铁勒人,率全族参与平定叛乱,一家46人为国捐躯,儿子兵败曾假投叛军然后逃走,回营仍被仆固怀恩斩杀,他不容许家族有人投降。哪怕是诈降。他的女儿也都为国和亲回纥寻求帮助。安史之乱最后关头,史朝义拉拢回纥攻打关中,又是仆固怀恩前去游说利害,凭借姻亲关系劝回纥倒戈,被代宗称为江山再造的功臣,列平定安史之乱功臣第一。
但是仆固怀恩也因为与回纥的关系受到群臣猜忌,尤其是与新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合,甚至私自出兵攻打辛云京。辛怒告其谋反,宦官骆奉先也进言说仆固怀恩作乱。代宗努力调和各方矛盾终不得,采纳颜真卿的建议,命郭子仪到河东安抚,结果朔方旧将纷纷离开仆固怀恩跟郭子仪回朝。
恼羞成怒的仆固怀恩真的发动兵变,甚至联合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部席卷关中,连仆固怀恩的母亲都愤怒要杀他这个叛臣。最后在叛乱中病死。仆固怀恩虽然本无反心,但他也不是没问题。安史之乱后期,他频频为叛军将领讲情,保他们留住在叛军时的官职地位甚至兵权,实际上是联合这些人佣兵自重,威胁朝廷。而私自攻打辛云京,犯为臣大忌,而代宗实际也没有对他进行真正的处罚。最后更是不顾无数生灵联合外族入侵,所以他本身就是有些咎由自取。
然后是善终的两位:
2、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人,是军事天才,安史之乱爆发后,随郭子仪一同在河东屡胜叛军。肃宗登基后与郭子仪一同拥护肃宗,被委以大任,长期在河东、河北将史思明逼入绝境。奇招频出,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太原之战几乎将史思明的河北叛军全歼,史思明此后知李光弼来则闻风而逃。邺城之战后郭子仪背锅被夺兵权,光弼接替其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河阳之战再次打的史思明丢盔弃甲。此后,安史之乱大部分平息,李光弼被调往江南镇压农民起义。
但是,李光弼虽功高却被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等人妒忌,屡进谗言,致使他的正确军事决策往往不被采纳,也被安置在不要紧的所在,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光弼也因此心灰意冷,由此犯下大错。吐蕃攻入长安和仆固怀恩叛乱引吐蕃入侵时,代宗都召李光弼救驾,李光弼却因害怕鱼朝恩陷害屡屡拖延不去。郭子仪平定叛乱后,李光弼每逢代宗召见也都找各种理由不去。部下对他的信任也开始产生动摇,甚至鄙夷他毫无勇气。最终李光弼郁闷不已,不久病逝,代宗为其辍朝三日,遣使吊恤其母,追赠太保,谥号“武穆”,百官送葬,也是极尽死后哀荣。李光弼是善终,毫无疑问,至于他后来的不得志,也是有很大自己的因素。他为求自保,置朝廷安危于不顾,并且屡屡抗旨不入朝,给各节度使带了很坏的头。
最后,郭子仪
郭子仪,真正的平定安史之乱第一功臣。叛乱爆发后,迅速成长为朔方军顶梁柱,与李光弼一起最早起兵响应肃宗,征战河东,援救河北,战无不胜。他也曾一度失意,那是在肃宗调集九大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发动邺城之战准备给安庆绪最后一击时,因为不信任各节度使,于是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鱼朝恩缺乏作战经验,调度失当,当史思明援军来时突遇大风,结果各路军队互相冲撞,以致六十万人星流云散。郭子仪为保存实力,及时帅军回防洛阳,其部没有遭受损失。
鱼朝恩为了推卸责任,将罪责加在郭子仪身上,郭子仪因此被接触兵权。面对诬告他没有申辩,顾全大局自愿承担罪责。但是,郭子仪始终没有丧失忠心,在河东兵变时获封汾阳王前往平叛,此后又被夺兵权。吐蕃攻占长安,郭子仪帅军抵抗,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作乱,郭子仪又单骑盟回纥,靠着自己的威望和胆识与回纥达成盟约,使回纥倒戈击退吐蕃。立下不世之功。
此后,在朝中倍受尊荣,虽也被剥夺实权,但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封三公之首的太尉、首相中书令(当时已经是挂名),德宗继位后更尊为“尚父”。八十五岁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武将最高谥号)。子孙个个官高爵显,号称“满床笏”(高级官员上朝才有笏板,而郭家的笏可以放满一床)。号称自古“福禄寿考俱全”第一人。郭子仪的尊荣,在于胸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公无私之心,在于为人处世的低调,在于他的军事才能、胆识。这样的人才是真英雄。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终?
所谓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想必指的是投降的哥舒翰、造反的仆固怀恩、病逝的李光弼、被斩的高仙芝。首先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哥舒翰和高仙芝在叛乱初期安禄山的“事业上升期”就一个投降一个被杀,虽然是战神毫无疑问,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根本算不到他们头上,怎么就算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仆固怀恩和李光弼...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终?
3、李光弼:他就是那个病逝的人,在安史之乱中,李光弼的战功最高,也是熬到最后的那个人,这个唐朝本就不稳定了,宦官实力大,在有两个宦官要对付他,他把自己的锋芒给掩盖了,吓得他根本就不敢入朝,他的将领觉得他没用,也不再听从他的指挥,抑郁而终,终年五十七岁。4、仆固怀恩:他是被...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终呢?
第一、功成名就、遭到猜忌的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时候,郭子仪正是朔方节度使。他率领朔方军收复了河北和河东地区,多次打败安史之乱的叛乱,并收复唐朝首都。可是,由于郭子仪手握重兵,遭到唐朝的猜忌,所以多次被剥夺实权。郭子仪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位皇帝,一生功勋卓著,尤其是在镇...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危机,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和对宦官的依赖,形成了所谓的“重宦抑武”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安禄山的背叛,使得唐玄宗对武将产生了深刻的不信任,形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武将恐惧症”。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力出色的武将往往面临着被“卸磨杀驴”的命运。...
平定安史之乱的4大战神,为何全部没有好下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朝代对非汉人的不信任。因为安史之乱是非汉人将领统领的,所以唐对非汉人将领尤其不信任,导致四大战神也是被唐玄宗怀疑,最后落得了不好的下场,可见包容性越大国家才能越好。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要靠国王的才智,也要靠臣子的忠心和鼎力相助,两者需要配合好才能一直长久的下去。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为什么无一善终?
安史之乱是唐朝唐玄宗时期天宝年间安禄山叛变发动的一场叛乱,此时的唐玄宗沉迷于歌舞声色,宠信宦官,国家政局岌岌可危,而这场战争彻底让唐朝由盛转衰,对唐朝影响巨大,而此战中有四大战神,他们分别是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 、仆固怀恩四人,但是这四个人的结局没有一个是圆满的,令人唏嘘不已。高...
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级别功臣,为什么无一善终?
四大堪称战神级别的人物,分别是被斩的高仙芝,投降安禄山的哥舒涵,以及李光弼,还有一代忠臣却沦为大唐叛军的骆奉先。那么我们便来看一下这四大战神级别的人物,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斩了呢?唐朝是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朝代,因为他不仅广为接纳契丹族,鲜卑族,甚至连高句丽这个如今的朝鲜部落都收归旗下...
一战神誓与唐朝为敌,将60万唐朝军队击败,为何自己也没有善终?
唐玄宗后期的时候生活比较腐败,因为自恃是繁盛的时期,就肆意开拓边疆,还重用他的宠臣。史思明和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发动了安史之乱。后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史思明就辅佐安禄山。后来安禄山的儿子杀了他的父亲自己称帝后,害怕史思明的势力,就想把他和他的势力清除掉。这惹恼了史思明,他先下手为强...
雍正麾下四大干将:一个被囚禁,一个被赐死,只有谁得善终?
其中有四大干将,只有一个独善其终。他个人就是田文镜。田文镜喜欢揣测雍正的想法,所以雍正每次吩咐做事时,他都会按照雍正的意思去把这件事情做好。因此雍正特别欣赏他,即使他做错事情时,雍正都会选择原谅他。而他也会小心翼翼的行事。而其他三人每次都高调的行事,生怕皇帝不知道。到最后,雍正为了...
唐朝四位开国大将,竟然没一个善终的?
杜伏威 李渊起兵反隋后,跟随他的除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大将外,就是降将和拉拢的其他起义军将领了。而这些被拉拢的起义军领袖中最有名的当属杜尧,因其字伏威,所以人称杜伏威。为了拉拢他,李渊封他为吴王、上柱国,赐国姓李。又因为杜伏威帮助李世民平定了洛阳,李渊封其为太子太保,齐王都在他之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