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的父亲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不过由于是庶妃钮祜禄氏生,因此从小就没得到努尔哈赤多少疼爱。长大后,连个贝勒都没混到。尽管后来,凭着战功被皇太极封为三等辅国将军,但和多铎他们比,那级别待遇,差的可就不是一点点了。
(班布尔善剧照)
班布尔善5岁的时候,父亲塔拜战死。这样一来,班布尔善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世袭了三等辅国将军的职务,但却依然不可避免地成了皇亲贵戚中混得最差的一个。
班布尔善长大后,一直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他先是像父辈们一样,在沙场上骁勇而战,想凭着战功获得升迁。到顺治六年时,他终于晋升为三等镇国将军。
顺治八年,顺治亲政,感念班布尔善的功绩,将他再次封为辅国公。
然而,此时天下初定,朝廷需要的不是能征善战的武人,而是有治国之才的能人。很显然,班布尔善打仗还可以,但要他处理政务,显然是他的短板。因此,他在朝中很没有存在感,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顺治死后,班布尔善的处境更为糟糕。既没有兵权,又不得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待见,心里很郁闷。
班布尔善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怎么甘心如此呢,于是他一直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辅佐康熙的四大辅臣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班布尔善经过权衡,依附了苏克萨哈。
(鳌拜剧照)
然而随着鳌拜势力愈大,鳌拜与苏克萨哈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他常挑拨索尼等老臣和苏克萨哈的关系,并屡屡排挤苏克萨哈。
班布尔善见势头有变,在苏克萨哈弹劾鳌拜时,立刻站出来,也跟着弹劾苏克萨哈。由于他和苏克萨哈关系很近,想要挑苏克萨哈的毛病,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由于他罗列罪证确凿,因此弹劾成功,最后导致苏克萨哈被杀。而他也因讦告有功,成为了鳌拜的死党。
康熙六年,索尼病死。这样一来,四大辅臣还剩下鳌拜和遏必隆。
遏必隆自始至终就不打算和鳌拜对抗,甚至还对他多有附和之意。如此一来,鳌拜在朝堂上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丝毫不打算归政于康熙。
鳌拜的举动,让班布尔善看在眼里。他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巧舌如簧,鼓动鳌拜谋反。
不过,鳌拜其实并没有想过要谋反,他只想学多尔衮做个摄政王。在他看来,他已经位极人臣,在朝中说一不二,用不着干造反的事情。
(康熙剧照)
随着鳌拜的专横,他与孝庄文皇后和康熙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恶劣,彼此对对方都非常不满。
班布尔善虽然鼓动鳌拜造反,鳌拜不听。但是,他知道,鳌拜和康熙撕破脸,是早迟的事情,他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班布尔善之所以会这样想,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鳌拜手握军政大权,以他的能力,想除掉康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另外,康熙不过才十几岁而已,除了年轻,他一无是处,没有军权,没有政权,更没有肯为他卖命的大臣。
班布尔善明白,只要鳌拜动手,自己的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他一心一意为鳌拜谋划,而鳌拜也将他引为心腹。
然而,班布尔善实在是对康熙太不了解了,就在他拼命鼓动鳌拜对康熙动手的时候,康熙却不动声色已经制服了鳌拜。
康熙八年,康熙不光以三十条重罪圈禁了鳌拜,对于鳌拜一党也绝不姑息。班布尔善虽然是康熙的叔父,但由于他曾背叛苏克萨哈,又党附鳌拜,康熙对他的行为非常不齿,罗列了他二十多条重罪后,将他处死,而他的子孙也从宗室革除,废为庶人。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因为鳌拜是外臣,虽有专权乱政之举,但无篡位之威胁,而班布尔善是皇族,是正宗的皇室成员,有谋逆之嫌,所以他不得不死。
班布尔善,宗室专权班布尔善,正儿八经的宗室成员,是塔拜的第四个儿子,而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个儿子,也就是说班布尔善的父亲和顺治皇帝的父亲是亲兄弟,他和顺治是堂兄弟,他是康熙的堂伯父,所以康熙能当皇帝,他也可以。
他这样的皇子有很多,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一辈子都活在当朝皇帝的猜忌之中,如果轻举妄动,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孝庄看他是皇族,是自家人,让他统领侍卫内大臣,负责掌管康熙的警卫工作,辅佐康熙。但他并不安分,和外臣勾结,而且结党分派,先是苏克萨哈,后是鳌拜,上窜下跳,可耻无下限,作为皇室内部人员勾结外人和皇帝斗,是皇室不能容忍的。
其实历朝历代,皇帝对宗室专权都是必杀,康熙正好借他人头震慑宗室,让其他宗室成员不再有非分之想。
鳌拜,外臣专权鳌拜,到了康熙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三朝元老,"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战场上就救过皇太极的命,对顺治和康熙的坐上皇位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皇太极确实走得太急,没有留下传位诏书,当时皇位的最佳候选人有两位: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
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两权相害取其轻,选择拥护较弱的豪格为帝。为了不让多尔衮得逞,鳌拜密令两黄旗的精锐部队全副武装,作好了火拼地准备。
多尔衮见鳌拜势不可挡,可好让步,自己当不了皇帝,豪格也别想,立皇太极之子就行。这样皇位才落到了六岁的福临头上,这就是顺治皇帝。
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自然是欺负顺治年幼,对异己各种打压,但鳌拜始终没向多尔衮屈服,一心护佑顺治,可以说顺治的皇位是鳌拜拼死力争来的,顺治的江山也是鳌拜一路保驾护航打下来的。
鳌拜忠心护主得到了顺治的重用,他的功劳顺治也铭记在心,所以临终前会委任鳌拜为四大辅臣之一。
但是鳌拜始终是一名武将,到了康熙这一朝代,颇有些倚老卖老,霸道得很了。
在朝堂上霸道,他提出的建议,不是启奏,是要康熙照章执行,不如他的意,他就争辩不休,直到答应为止。
在同僚间霸道,鳌拜是镶黄旗的代言人,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代言人,八旗内部利益之争,最后灭了苏克萨哈,当然他们之间积怨颇深,顺治年间,苏克萨哈投靠于多尔衮门下,就差点整死鳌拜。
在八旗内部霸道,鳌拜身为镶黄旗正黄旗的统领,为了两旗的利益,强行和正白旗镶白旗换地方。
在康熙的眼中,鳌拜就一个思想保守固执,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莽夫,最重要结党营私,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打击他也是皇帝清除异己的方式。
虽然鳌拜有罪,他是外臣,虽有专权之举,但没有篡位的能力,他是顺治一脉的功臣,救过皇太极,拥立顺治,最后传位康熙,功大于过,所以康熙抓了他只是罢他的权,禁锢他的自由。
但是班布尔善,身为皇族,有谋逆之嫌,对皇仅有严重威胁,不得不杀。
《清史稿》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只是说他一直党附鳌拜。在鳌拜被康熙囚禁后,大臣们议定班布尔善有二十一条大罪,最终康熙判处他绞刑。
问题来了,班布尔善不过是鳌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康熙对主犯鳌拜只是囚禁,为什么却严厉处置作为从犯的班布尔善呢?再说了,班布尔汗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呢,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算起来,还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对待“外人”尚且很宽容,为何对待自家人,却那么残忍呢?
因为《清史稿》中关于班布尔善的记载非常简略,虽说大臣们议定了二十一条大罪,但究竟是什么罪,史料上并没有记下来。因此,我们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康熙王朝》倒是对班布尔善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但那是电视剧,人为想象出来的,不足为凭。所以,我们这里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形,做一番分析。
一、鳌拜是擅权,班布尔善是谋逆。
鳌拜固然是领头人,固然应该打击首犯。但是,处理鳌拜却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鳌拜的错误,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个字:霸道。其一,他对皇帝霸道。当他提出一个建议时,就一定要皇帝康熙执行。如果康熙不执行,他就直着脖子喋喋不休地说,直到康熙同意为止。其二,他对同僚霸道。和他一同是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就在他的排挤下被杀掉。其三,他对外旗霸道。他一定要和正白旗镶白旗“换地”,就是他霸道的表现。
不过,说他霸道,也可以说他作风硬朗。他原本是辅政大臣,那些事都是该他做的。只是做法让大家都受不了而已,这也算不得大错。因此,若是杀他,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班布尔善不一样。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实情,但可以想见,鳌拜的那些主意,都是班布尔善为他出的。毕竟鳌拜是个粗人,自己也没有多少思想。也就是说,是班布尔善怂恿鳌拜做那些事情。算起来,班布尔善才是始作俑者,才是“首犯”。
从这个角度说,鳌拜所做的事情,无非是擅权,而班布尔善是谋逆。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当然是不一样的。
二、鳌拜敏感,班布尔善不敏感。
鳌拜是一个敏感人物。一来,他是皇太极家族的功臣和恩人。他不仅在皇太极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皇位能传到顺治一脉,最后传给康熙,他是功不可没的。如果康熙太过严厉处置他,别人会说康熙忘本。二来,鳌拜是整个镶黄旗,也包括正黄旗的首领。如果康熙严厉处置鳌拜,很可能会引起动荡。从团结王公贵族的角度来说,康熙杀鳌拜肯定是不妥当的。
正因为鳌拜是敏感人物,因此处理他就必须非常谨慎。班布尔善不一样,他不敏感,他的影响力没那么大。杀了他,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荡。对于犯了大罪又不会引起动荡的人,康熙对他自然毫不留情。而且也是理所当然,端正国法的表现。
三、鳌拜是旗人,班布尔善是族人。
鳌拜不是康熙家族的人,他只是满人、旗人。康熙从确保平安,统治整个旗人的角度来说,要处置鳌拜,却又不能太严厉。因为太严厉的话,容易造成满人的反感。康熙那时候,正需要团结上下,平定四方,一统天下。因此,那时候他不适宜大开杀戒。只要拿下鳌拜,把权力从他手里夺过来,目的就达到了。
但班布尔善不一样。班布尔善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人。作为内部的人,却帮助“外人”和自己人斗,这种行为显然是非常可耻的,也是大家所不容的。所以,康熙一定要杀了他。
首先明确一点,鳌拜从未想过要反康熙,而这点康熙亦也是知道的,这点从康熙钦定鳌拜罪行时,只是说他擅权,即“任意妄为,令文武各官撤出伊门,内、外用其奸宄之徒,果真大失天下众望”,而不是造反就可知晓。而当年审理鳌拜一案的康亲王杰淑等,他们在上奏鳌拜三十条罪状时,也只是说鳌拜有负顺治圣恩,任意妄为,欺君擅权,却并没有说造反。如此,基本可知,当时的鳌拜绝无造反之意。
同时,个人认为康熙要清算鳌拜,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擅权,而是康熙要尽快掌权,鳌拜的落马,多半不是因为他对康熙如何,而是康熙想“杀鸡儆猴”,利用清算鳌拜的这把火,来让反对自己掌权的官员,及那些倚老卖老的前朝老臣,让他们自动放弃妄图利用他年少的借口,来达到“压制皇权,臣掌朝纲”的目的。
因此,鳌拜被清算多半是受到“枪打出头鸟”的牵连,毕竟当时四大辅政大臣,除苏克萨哈被杀外,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人,就鳌拜跳得最欢,其余二人皆是左右逢源之人,是既不得罪康熙,又不得罪鳌拜。如此,康熙要想“杀鸡儆猴”,鳌拜无疑是最佳人选。也就是如此,曾经劳苦功高的鳌拜也就这样成为了“以儆效尤”的存在。
当然,康熙之所以会选择鳌拜来“祭旗”,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收拢汉官和汉百姓的心。在当时,鳌拜是清朝上层统治阶级中少有的明确表示仇视汉人的满洲贵族,他极力反对亲政的康熙向汉人学习,并用尽各种方法打压汉臣,此外,鳌拜在民间还大肆圈占汉族百姓的田地,将田地划为私有。如此,鳌拜这番作为自然是让民间民怨沸腾。朝堂之上,因鳌拜掌权,所以汉臣也被无情的打压,致使汉官与朝廷开始离心离德。
而我们要知道,康熙初年,清朝对于天下的统治并不稳固,明朝依旧还有号召力,台湾的郑氏政权在名义上依然是效忠明朝,而且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汉人藩王还手握重兵。因此,此时的清朝说白了,他们可不能得罪汉人,一旦汉人被逼反,以区区百万满人,他们如何与亿计的汉人相抗衡。
因此,康熙会拿鳌拜开刀,除了有掌权的需要,还有着收拢汉人人心的意图。只得说鳌拜完全就是康熙手中的一枚棋子,他的落马,只是康熙需要他落马而已,并不是什么鳌拜咎由自取。当然,康熙还算有良心,做事还没有做得太绝,知道鳌拜劳苦功高,也知道自己是在利用鳌拜,所以并未对他赶尽杀绝,还是饶过他一命,而后在康熙五十二年,晚年的康熙可能发现自己的确是太过对不起鳌拜,遂就下诏恢复其名爵,也算还了鳌拜一个公道。
总得说,康熙不杀鳌拜,是因鳌拜本就没想过要反,只是康熙想要早点掌权,又想在掌权的过程中收买汉臣人心,如此,鳌拜才被清算。
而班布尔善却不一样,他身为觉罗宗室,且贵为领侍卫内大臣,不但不帮自家人,且还与外人一起联合欺负康熙。鳌拜,人家虽的确擅权,但人家却是有擅权的资本,康熙的老子顺治之所以能够登基,一半功劳得归鳌拜,而后顺治能在多尔衮的压迫下待在皇位上,一半也得感谢鳌拜,因此鳌拜掌控清朝的大权,说实在的真的没啥问题。
可班布尔善不一样,他对于清来说虽有功劳,但没有大到那种可以让他肆意妄为的地步。而且身为宗室,他本该帮助自家人去维护爱新觉罗氏对于天下的统治,可是他却并没有,反而是帮助外人破坏爱新觉罗氏对于天下的统治。
因此,他被康熙处死,说实在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要想“杀鸡儆猴”总得要见血,而鳌拜因为种种原因康熙并不想杀他,如此作为鳌拜一党第二号人物的班布尔善,作为皇族宗室,他是有资格去替鳌拜去死,况且他的罪行,他的所作所为,也让康熙有借口去杀他,所以班布尔善的死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只得说,班布尔善的死真的是咎由自取的事情,身为觉罗宗室,又贵为领侍卫内大臣,同时又有辅国公的爵位,如果他不依附鳌拜,而是选择支持康熙,哪怕是二边不得罪,他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凄惨。
罪有轻重,鳌拜轻视康熙帝,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已属罪大恶极,却并没有被处死,相反的作为鳌拜党羽的班布尔善却被坐罪论死,这是为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班布尔善身份的特殊,康熙杀他是“以儆效尤”。
(影视剧照: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八年(1669年),刚亲政三年的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擒拿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权臣鳌拜,作为三朝老臣,鳌拜有拥立世祖之大功,入关后又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如何处置鳌拜成为康熙帝但是颇为纠结的问题。
鳌拜把持朝政多年,朝臣对他多恨至极,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定其罪,康亲王杰书等人议定了鳌拜三十条大罪,并提议“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鳌拜之子)亦论死”。不过,天性仁慈的康熙帝,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虽专擅朝柄却并无篡弑之迹,且鳌拜年事已高,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鳌拜于同年卒于禁所,
如果是康熙帝是念鳌拜旧功不忍加戮,最后还赦免了他的几个儿子,那么杀作为鳌拜党羽的巴布尔善,那就是“咎由自取”了,班布尔善被杀,全因他的身份特殊,他是以清朝宗室身份党附鳌拜,作为太祖努尔哈赤之后却依附一个权臣,康熙帝真可谓是有气不打一处来,非得拿班布尔善作为典型“以儆效尤”,来警示宗室子弟。
(班布尔善剧照)
班布尔善,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塔拜第四子,塔拜是努尔哈赤第六子,生母为庶妃钮钴禄氏,在努尔哈赤诸子中存在感较低。崇德元年(1636年),班布尔善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朝鲜,败朝鲜兵于陶山。崇德四年(1639年),其兄额克亲去世,袭三等奉国将军爵。顺治年间,随摄政王多尔衮出征大顺军,立有战功,于顺治八年(1651年)封辅国公。
论资排辈,班布尔善还是顺治帝的堂兄,康熙帝的堂伯。但是努尔哈赤诸子,身为庶出子的皇六子塔拜存在感一直较低,且不说比他小的八弟皇太极最后还成为了清朝开国之君,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几个与他年龄相差极大的弟弟,在明清交替之际都以高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而一向低调不事张扬的塔拜,随着自己的去世,子孙亦不能荫其高贵身份之福,在爱新觉罗家族中逐渐被边缘化。
班布尔善在康熙帝即位之初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康熙四年(1665年)还出任了极为重要的职务领侍卫内大臣。可是到了次年,他便因事被削去了爵位,此时,正是大权臣鳌拜权倾朝野的时候。班布尔善无人可依,便选择党附鳌拜,而鳌拜此时正急需招揽党羽扩大个人势力,班布尔善既是宗室,又曾位居高位,他来依附自然笑脸欢迎。
在鳌拜的帮助下,班布尔善不仅官复原职,还“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这两个官职都既重要又尊贵,其中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官,只有六个人,他们全权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指挥宫廷侍卫。而秘书院,则是清朝内三院之一,主要负责撰写外藩往来书信、记录各衙门的奏疏及代皇帝起草对各级官员的命令,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另外,班布尔善还充纂修世祖实录总裁,此虽文职,却地位尊崇,非饱学者不能任之,可见,班布尔善在党附鳌拜后,确实得到了比过去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党附鳌拜,班布尔善的下场是极为凄惨的,不仅以罪处绞刑,还累及子孙皆被废黜宗室资格,康熙帝之所以如此盛怒,皆因为班布尔善身份特殊。
康熙八年(1669年)在鳌拜被抓捕的同时,班布尔善亦以鳌拜党羽被抓,两人的处置方式完全不同,鳌拜因“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得到了康熙帝的宽宥,仅以圈禁而未加刑戮。而班布尔善就惨了,鳌拜有三十条大罪,班布尔善同样被定了二十一条大罪。
康熙帝在看过议政王大臣上呈的奏折后,毫不念叔侄之情,大笔一挥,下旨处班布尔善绞刑,子孙全部废黜宗室资格。
康熙帝在位,一直对宗室子弟党附朝臣极为忌惮,康熙一朝,除了班布尔善,再无宗室子弟勾结朝臣以为党。而班布尔善作为太祖之后,康熙帝的堂叔,却为私人名利与大权臣鳌拜同流合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丢尽了皇家颜面,这显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康熙帝亲政,正是及需抓住权力的时候,鳌拜专权已经够令康熙帝失望了,更令人震惊的是身为宗室的班布尔善竟然也参加了逆党,这是康熙帝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宽宥鳌拜可以被认为是康熙帝的“赏罚分明”,毕竟鳌拜是三朝元老,曾助世祖继位,反对摄政王多尔衮专制,入关后又累立战功,况且确无篡弑之迹,以功抵罪,正可表现出自己的圣明仁慈。而班布尔善就不同了,作为宗室子弟,自己的堂叔,却依附权臣,狼狈为奸,令皇室颜面尽室,若不以极刑处之,年轻的康熙帝恐怕此后很难令人服众。
杀班布尔善,以正典型,以儆效尤,为清朝长久计,康熙帝确实是做到了不念宗室叔侄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班布尔善之死也可谓是咎由自取,还连累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明白,只要鳌拜动手,自己的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他一心一意为鳌拜谋划,而鳌拜也将他引为心腹。然而,班布尔善实在是对康熙太不了解了,就在他拼命鼓动鳌拜对康熙动手的时候,康熙却不动声色已经制服了鳌拜。康熙八年,康熙不光以三十条重罪圈禁了鳌拜,对于鳌拜一党也绝不姑息。班...
康熙只囚禁鳌拜,为何一定要杀跟从鳌拜的班布尔善?
所以这是鳌拜不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二是鳌拜受班布尔善蛊惑,班布尔善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他野心十足,既想通过鳌拜之手杀掉康熙孝庄,又想通过朝纲法律杀掉鳌拜,以完成自己的登基的野心。这样的野心家,康熙是万万不敢留于后世的,即便班布尔善是自己的近亲,所以班布尔善即使仅是鳌拜身边的人,...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鳌拜只是擅权并无图谋皇权,剥夺权力予以圈禁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其党羽就没有这么多考虑了,或杀或革,不再顾忌。鳌拜党羽中,班布尔善是军师,好多事情鳌拜是受其摆弄,他爵不高位不显,在朝局中并不是关键先生,可有可无,正好拿来明正典刑,杀鸡儆猴。但我感觉康熙皇帝一定要杀他,最重要的是他...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一个是粗人 一个是谋逆于心计班布尔善作为爱新觉罗宗室之人,非但不帮衬康熙,还念念不忘皇帝之位,如果说鳌拜是擅权,那么他班布尔善就是谋逆,鳌拜看似实力强大,但行事过于霸道张扬,这种人是最易对付,因为把柄易抓。反而诸如班布尔善这种人,藏匿于幕后搅动这些有实力的人才最为致命,当初鳌拜被擒之...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而已,康熙囚禁鳌拜,为何要杀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只是跟随鳌拜,但是康熙囚禁鳌拜却杀了班布尔善主要是由三点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这三点原因才让康熙坚定不移的想要杀死班布尔善。第一点就是班布尔善擅长谋略。当时虽然鳌拜是主谋但是鳌拜的想法全都是由班布尔善想出来的。可以说如果鳌拜没有班布尔善那他对于康熙将没有那么大的威胁。鳌拜...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呢?
所以,康熙囚禁鳌拜,是有绝对理由的。2.而班布尔善就不同了,康熙绞杀班布尔善,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班布尔善罪在谋逆,罪该当诛。在康熙与鳌拜的争斗中,班布尔善教唆鳌拜挑起矛盾,其目的不单纯,他想的是不仅仅是利用鳌拜斗垮康熙,而是在两者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充当卫道士的角色,趁康熙和...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呢?
首先,班布尔善无功,鳌拜有功。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的第四个儿子,论辈分,他是顺治的堂哥,康熙的堂伯。虽然他对大清也有贡献,但功劳不大,否则他以近支皇族的身份,但凡是立有大功,也不可能仅仅只是辅国公爵位。并且,班布尔善最恶心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无功,还有负皇恩。孝庄看他...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但班布尔善就不同了,他没有鳌拜那么大的功劳,在朝堂上也没那么大的影响力。他最初只是受封三等奉国将军,后来成为领侍卫内大臣,也是因为与鳌拜一党。鳌拜一倒台,他就没戏唱了。所以就算康熙杀了班布尔善,也不会引起什么反响。反而这样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就是告诉大臣不要再想着结党营私...
康熙只是囚禁了鳌拜,为何一定要处死班布尔善?
话说鳌拜被擒住后,康熙帝命令王公大臣议定其罪行,大臣们列举了鳌拜三十多条罪,但由于他为大清效力已久,不忍加诛,只是罢免幽禁,对于鳌拜其他党派,康熙都从轻处置,但只杀了一人,就是班布尔善。班布尔善是鳌拜的党羽之一,因其依附鳌拜,被拟定了二十一条大罪,康熙帝直接下诏将其绞死。这与班...
班布尔善只是跟从鳌拜,康熙囚禁鳌拜,为何却一定要杀班布尔善?
根据《康熙王朝》的说法,鳌拜造反是受了班布尔善的挑唆,而且班布尔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但实际上,鳌拜与班布尔善都没有造反的行为,鳌拜的罪状里并没有谋逆罪,而主要是擅权。按道理说,鳌拜是首恶,班布尔善是从恶,要被处死的应该是鳌拜,而不是班布尔善,那为什么两个人的结果却是相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