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里的唐诗宋词---急急急急急!!!!!!!!

流行歌曲里的唐诗宋词---急急急急急!!!!!!!!
说出流行歌曲里的唐诗宋词

要有:歌词\唐诗宋词名称和作者.

  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实,而且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承,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了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观整个诗歌的起源,其实也是与音乐脱不了干系的,可以设想,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有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是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环,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些多都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在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地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和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由罗文演唱)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著名的可能就要属张明敏的那个版本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使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将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从进入状态,从而收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涛>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参不破这一刹那?别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

  后来还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是学民族乐器的出身,所以对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里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的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3
王菲<但愿人长久>引自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第2个回答  2007-02-23
1.但愿人长久(王菲)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伊能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美人如此多娇 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像鸟一样捆绑 绑不住她年华
像繁花正盛开 挡不住她灿烂
少年英姿焕发 怎麽想都是她
红尘翻覆来去 美人孤寂有谁问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的雪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美人如此多娇 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像鸟一样捆绑 绑不住她年华
像繁花正盛开 挡不住她灿烂
少年英姿焕发 怎麽想都是她
红尘翻覆来去 美人孤寂有谁问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的雪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没有你爱 不会有我
你已不在 怎麽偷活
一代一代 美人向梦
梦醒之后 只剩传说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美人如此多娇 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回眸一笑百媚生情 六宫粉黛颜色失去
春寒赐浴华清池洗 始是新承恩泽时期
云鬓花颜金步缓摇 芙蓉帐暖夜夜春宵
春宵苦短日阳高照 从此君王不早朝起
千古风流 都看今朝
把酒高歌 只需欢笑
谁还想明朝 (多少豪杰)
只为红颜呀 (将江山忘掉)
四面楚歌啊 (江山哪比得上红颜花娇)
都能笑傲
九重城阙烟尘生起 千乘万骑西南行军
六军不发无奈何矣 婉转娥眉马前离去
君王掩面救不得矣 天长地久有时尽期
此恨绵绵可有绝期
你美啊美啊我退啊退啊
第3个回答  2007-03-07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作者 苏轼叫《水调歌头·中秋》
第4个回答  2007-02-28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作者 苏轼
第5个回答  2007-02-25
辛弃疾
歌手:羽泉 专辑:三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坜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
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数风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都是辛弃疾的词组成的

流行歌曲中的唐诗宋词(附加原文和歌词)
歌曲:但愿人长久 宋词: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

带有唐诗宋词的流行歌曲歌词
弘一 (李叔同,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有什么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唐诗宋词改编的,请提供歌名,谢谢!
明月几时有 雨霖铃

请问,有哪些现代的流行歌,是以唐诗宋词做歌词的?
1. 这张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和《乌夜啼》,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聂胜琼的《鹧鸪天》,欧阳修的《玉楼春》,朱淑真的《生查子》,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李之仪的《卜算子》等。2. 这张专辑由台湾著名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

请问,有哪些现代的流行歌,是以唐诗宋词做歌词的?
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

带有唐诗宋词的流行歌曲歌词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是对人常带三分笑 桃花也盈盈含笑舞春风 烽火忽然连天起 无端惊破鸳鸯梦 一霎时流亡载道庐舍空 不见了卖酒人家旧芳容 一处一处问行踪 指望着劫后重相逢 谁知道人面飘泊何处去 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 2.歌曲名称:几多愁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作词:李 煜...

流行歌曲中含有中国古诗诗句的歌词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代歌曲:《望乡》:“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

带有唐诗宋词的流行歌曲歌词
歌曲:明月光 歌手:陆毅\/张静初 电影七剑主题曲 窗前明月光,让塞外的人都愁断了肠;疑是地上霜,相思都写在了谁的脸上;举头望明月,到底天上人间有何分别;低头思故乡,是因为菊花黄.窗前明月光,让我的梦境里月圆又亮;疑是地上霜,可心却不知不觉发了烫;举头望明月,泪水就顺着脸庞倒流淌;低头思故乡,...

流行歌曲里的唐诗宋词---急急急急急!!!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A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的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

请告诉我两首与唐诗宋词有关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并指出这两首歌词借鉴了...
1.王菲- 水调歌头 借鉴了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