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
“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和评价,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提倡讨论、辩论和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另外,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