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的由来?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有一则笑话。说有一个楚人在书上看到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注释,说是螳螂看不到黄雀的原因是由于躲在一片树叶的后面,这个楚人以为这一切都是这片树叶所起的神奇作用。于是天天寻找这片树叶,一天,他终于看见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趣事,而黄雀前面正好有一片树叶遮着。他就把这片树叶带回家,拿着这片树叶遮在自己前面问他妻子:“娘子,你可看见我?”妻子当然能看见,就说:“看得见,怎么会没看见?”他不信,遮了再问,问得妻子不耐烦了就说:“看不见,什么都看不见。”楚人听了高兴地说:“这才是真话。”

第二天一早他先后来到一些小摊前,用这片树叶遮着,拿东西吃。小摊主们以为他是个傻子也不与他计较。这使他以为摊主是看不见他,高兴得直跳。后来到一家布店,竟背起一匹布就走,店主就伸手捉住他道:“你怎么背我的布。”他一惊道:“怎么,你能看见我?”

这当然是个笑话。

可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却真的生长着一种能障目的神奇的植物,只不过是草,而不是树叶。

湖北神农架群山连绵,岗岭起伏,密林中古木参天蔽日,毒岚烟瘴终年笼罩,因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有幸留存下来的地区之一,又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因此里面生长着奇花异草,而且,各种怪事着实不少。

1987年,有一位名叫焦光其的作家,为了体验生活来到了神农架。他要求当地一个名叫朴永平的猎人带他进山,想亲眼目睹一下猎人是怎样打猎捕兽的。朴永平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矮个儿,挺结实,看上去比实际年纪大些。他答应了焦光其的要求并说:“要看打猎可以,但必须隐藏起来,不然让虎狼毒虫伤了你,可不得了。”焦光其只要他肯带他上山看打猎,干什么都成。

第二天一早,焦光其特意弄了一套迷彩服装穿上,同朴永平一起上山,来到一处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朴永平给他抹了些草汁在身上,挑了个下风处让他躲着,随后又给他一株青草,让他拿在手中别出声。

焦光其见他又抹草汁,又给青草,觉得一个老大三粗的男人却像三岁娃儿般手里捏根小草,不觉哑然失笑问道:“你这是干嘛,这株草有什么用?”

朴永平笑了笑道:“等打完猎告诉你,不然现在说了你也不信。”说完又拿出一根同样的青草插在腰带上。他提着一杆猎枪,站在一条兽道正中,静静等候野兽的出现。

过了好一阵子,草声籁籁,一只麂慢慢走了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机警而又十分胆小的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飞快地逃走。只见它伸着脖子,耳朵直竖。现在它明明看见朴永平端着猎枪站在路中央,又在上风头,但它竟瞪大了眼睛朝他一步步走过来,好像没看见似的,连朴永平抬起了枪它也不在乎,自己直往枪口上送。在距离猎人5米远的地方,朴永平才开枪打中了它的前胸。这时,这只麂像才发觉有猎人,忙跳起来转身就逃。但逃不到30米,就倒下了。

接着,朴永平又用同样的方法打了些野兔、山鸡之类的野味。奇怪的是这些小动物竟也如那麂一般,对朴永平熟视无睹,不躲不闪地葬身枪口。

俩人整理这些野味正准备回家,忽然远处过来一只约有100公斤重的大金钱豹。豹是出了名的凶残、勇猛、奔跑如飞的食肉野兽,连山大王老虎碰上它也要避退三分。这只迎面走来的罕见大豹肚子饿极了,看见地上一摊麂血就“叭嗒、叭嗒”吃起来,眼睛则不停地扫视四周。

这时,作家焦光其吓得脸色发白,双腿直打哆嗦,接着就晕了过去。朴永平却一点儿都不紧张,若无其事地蹲在焦光其身边,只是拔下插在腰间青草在面前摇晃着。那豹子吃了麂血舔着嘴巴慢慢地走了。等豹子走后,朴永平叫醒了焦光其,焦光其长长地喘了口大气说:“怎么,我们没有被豹子吃掉。”朴永平摆弄着手中的那支小草说:“这种草插在身上可以使野兽看不见人。而人与人之间却仍然可以看见。”焦光其惊讶得瞪大眼睛,捧着小草东瞧西瞅,说:“那这不是同古书中的隐形草一样了吗?但这草为什么能使人隐起来令动物看不见呢?”朴永平笑了笑说:“这我也不清楚,反正我们这儿的人老早就知道这草能使野兽看不见,至于为什么谁也说不清。”焦光其又问题:“那这种草一定挺稀有的?”朴永平说:“说稀有吧,全国就我们这地方有,除我们这地方,哪儿都栽不活。说普通吧,我们这儿家家屋前屋后都栽着,多得很。这样野兽不会来偷袭村子,因为在它们眼里根本就没村子。”焦光其听得边点头边自语:“神奇,真是神奇的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成语~叶~目,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具分辨,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竟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成语一叶障目的由来
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寻找这种叶子。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忽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

一叶障目的故事 一叶障目的由来
后来,人们用成语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由来。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来历和含义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出处】先秦·鹖冠子《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颗豆子堵住了耳朵,听不见轰隆隆的...

一叶障目的由来?
可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却真的生长着一种能障目的神奇的植物,只不过是草,而不是树叶。湖北神农架群山连绵,岗岭起伏,密林中古木参天蔽日,毒岚烟瘴终年笼罩,因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有幸留存下来的地区之一,又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因此里面生长着奇花异草,而且,各种怪事着实不少。1987年,有一位名叫...

了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来历,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一个是《邯郸学步》和《一叶障目》,求开头语、中间的连接语和结束...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成语的由来。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

...的言外之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来历 关于乡愁的
言外之意是希望昏庸的皇帝别再赤身裸体,让百姓笑话,古时候,有个穷书生看到书上讲蝉藏身的树叶可以隐身,就去找来这种树叶。他用树叶遮住眼睛偷东西。结果,当场被人捉住. 县官一审问,说:“你真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啊!”表达了诗人思想的惆怅 和抑郁的情怀 纯手工打造,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为啥这里会出现这么多成语典故?
第二个成语就是纸上谈兵。大家对这个成语并不陌生,它的由来是来自于赵括,赵括很小喜欢兵法研究兵事,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但是他的父亲告诉他,打仗是真枪实战,你这样谈论并是太轻率了。第三个成语故事是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是来自于古代的一个名字叫毛遂的人,他原来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在那个时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