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的未来必要吗?许多人都心存这样的疑惑。 如果仅限于经商,我认为这种教育似乎并不必需,商业更需要的是敬业和勤奋的精神。事实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他们应当培养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时,被父母送进了大学。进了大学就意味着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惬意、最快活的时光。当他走出校园时,年轻人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但此时此刻他们往往很难将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结果眼睁睁地看着成功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大学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于婴幼儿时期的智商,而与其成长过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关系。完全凭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成功。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体会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教育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常常是理论性的,并且其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有时候,书本教育反而会阻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心智的发展,使人自身的潜能被扼杀。 之所以主张全面系统的教育,在于这种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于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应付自如。 将大学教育仅仅当成获得工作的一种途径,这是一种低级、浅薄的职业观和
教育观,它没有考虑到教育对人人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经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力量--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评叛大学教育是否有必要的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须具备的。我曾经询问过美国一些大公司人力资源主管,他们最希望找到怎样的人才,或者说在众多应聘者中间最难发现什么样的人才,绝大多数人回答都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学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发受教育者的
思维能力,它使年轻人变得善于思考而且思维开阔,同时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学教育实现了从一个自我到另一个自我的转变,就这一观点,罗斯金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评论:“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识他们原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要教导人们去做他们原本不会做的事。” “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