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问大家个幼稚问题:博客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啊?

如题所述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的。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博客是什么意思?
博客weblog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词汇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说白了博客就是写网上日记并向大众公开的人。博客网站就是提供个场所让博客发挥智慧的网上根据地。最简单的说法是我的博客就是我的个人主页。下面看看各个博客站对博客的解释和定义:博客——独立思想的栖息地,方兴东 博客运动在中国的率先实践者 ,木子美让“博客”概念走向大众,木子美对博客概念的普及功不可没。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木子美的大名在中国博客的发展历史上必然是一个留下重要墨迹的名字,她躲也躲不掉,你拦也拦不住的。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博客网站有帮衬博客网址http://www.bangchen.com/bk/博客中国http://www.bangchen.com/bk/1.htm博客中国IT每一天http://www.bangchen.com/bk/2.htm博客动力博客专题http://www.bangchen.com/bk/8.htm海南天涯虚拟社区竹影青瞳http://www.bangchen.com/bk/10.htm传媒博客媒体博客中国传媒敏思博客敏思http://www.bangchen.com/bk/16.htm歪酷博客 Ycul Blog - 记录我们的时代http://www.bangchen.com/bk/14.htm等等。目前博客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各大网站挤了进来,因为博客网站人气最旺,大有取代论坛社区的架势。
博客相关词汇:帮衬博客,博客中国,博客日志,歪酷博客,博客论坛,博客网站,什么是博客,weblog,blog,博客是什么意思,木子美,方兴东帮衬网,什么叫博客,博客日记,中国传媒敏思博客,帮衬博客bt电影站,网友自拍博客,帮衬allbbs论坛城,http://www.bangchen.com/bk/等等
参考资料:http://club.fz111.com/cf2005021000702/3168.asp

Blog是什么?从网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解释:Blog是Weblog的简称,翻译为中文即为“网络日志”。在国内,有人给Blog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博客。说通俗点,Blog就好像一个网络日记本,它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什么是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百度搜索引擎中的相关检索关键词还有“什么叫博客”、“博客是什么意思”、“博客中国”等】,同时博客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网站都将BLOG作为2004年最热门的词汇,关于BLOG(博客)的介绍文章,网上已经非常多了,这里简单摘录部分的介绍。

下面摘录博客中国发起人、“博客”中文译文的创始人方兴东博士有关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的文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参考一下。原文的发表日期大约是2002年8月,在博客中国网站刚发布不久。

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www.blogchina.com 方兴东)

谁是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博客原型

首先,哪一个是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 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 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 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http://www.links.net/vita/web/story.html)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博客预言家

其次,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http://www.salonmagazine.com/weekly/gibson2961014.html):“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

最早的博客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www.scripting.com)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当时的原始模样可以上网看到:http://www.robotwisdom.com/)。

网管人员使用log(log files)来指称“系统记录文件”,因此几年前如果你用google来查weblog,查出来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这种网站流量分析软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最早使用“weblog”词汇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http://www.robotwisdom.com/netlit/index.html)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 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词汇“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http://www.peterme.com/archives/00000205.html)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

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

Peter 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博客软件工具

1999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的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1999年8月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

有博客如此写道:“首次使用blogger的服务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整个接口竟然可以如此容易上手,出版结果也是同样令人感动。若是带着一些经验开始去使用Radio Userland后,眼泪根本就是滴在键盘上。有点像是emacs当年给我的感觉:无所不能、轻松上手。我会将这些软件与服务最主要归功于(还是助长?)CSS以及CMS的发展。前者提供内容(content)与形式(layout)的分离基础,后者促使程序设计师开始思考并提供一种让更新网页更简单的接口。”

当时,Pyra公司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 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 Hourihan。不过,到2003年,Blogger.com被Google购并,终于算是苦尽甜来。

到底什么叫博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博客形式本身就是综合了多种原有的网络表现方式,因此要严格界定这个“混血儿”不太现实,而且不能过于陷入形式主义。随着演变,博客的形式会越来越多样性。 有人写道:“blog的确存在这种现象。许多新闻媒体(比方说华盛顿邮报)为了强调blog惊人崛起的现象,常用blogger.com的使用人数(目前为750,000)来作指针,而不管其内容特质是否符合blog。事实上,我们也很容易认为使用moveable type、greymatter、b2、blogger、pmachine等等weblog工具都是blog了。至此,blog有没有特征已经不重要,重点是他使用什么软件或服务。我甚至觉得,说这些软件或服务助长了blog疯基本没错,但其实整个数字与群众也是因为这些软件及服务,而将所有类似的活动(管你符不符合blog的任何特质)全都吸收到blog的黑洞中,跨过那些曾经试图分类的企图。”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我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宗的博客先祖,也无法正式认定谁是“博客之父”。到了现在,想来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博客简单的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http://archive.ncsa.uiuc.edu/SDG/Software/Mosaic/Docs/whats-new.html),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博客发展三阶段(史前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

综上所述,准确地说,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WWW,或Web)的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博客应该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当然已经不复存在,而被当作古董保存着)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当然,这一切我们都把它归于博客的“史前时期”,博客真正的历史可以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第一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阶段,或者称为启蒙期。

追溯博客的源头,无疑是一件难事。有人认为1994年Justin Hall声名狼藉的“网上日记”可以算早期的博客形式,这个家伙在网上及时发布他对吸毒、做爱的赤裸裸体验,吸引了不少眼球。有人说,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但更多的人认为博客最正宗的源头还是Pyra(就是现在Blogger.com的前身),这是一家小小的软件公司,三个创始人为了开发一个复杂的“群件”产品,编写了一个小软件,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沟通与协同。后来,他们觉得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对别人也很有用处,于是,1999年8月,就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Pyra也因为这个根本没有上心的小软件而名声大振。 总之,这个阶段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群体,也没有具备一种现象的社会影响力。在悄悄的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事件和人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启蒙与带头作用。为博客革命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级阶段,或者称为崛起期。

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在博客发展史上,911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重要的博客门类:战争博客(WarBlog)因此繁荣起来,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的普通博客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虽然与3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关注的焦点。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估计,在最近一两年内,博客将成为互联网萧条时期最重要的新现象之一,为全社会所关注。

第三阶段(2006年—— ):成长阶段,或者称为发展期。

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预测网络。对于博客的未来,现在要定论,的确太早!而且争议性很大。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判断,我们还是冒险地认同这样的一些大胆的判断:

到2006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IM),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显然,以上主要是对全球(美国为中心)博客发展阶段的简单划分。在中国,与所有的网络革命一样,继续保持着一定的“滞后度”。在博客方面也不例外,中国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差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博客发展仅仅进入启蒙期,萌芽期,可能需要2-3年,才能进入真正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崛起期。

但是,一向对网络发展保持最密切关注的“数字论坛”成员,从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觉察,并予以极大的关注。2002年,开始义不容辞地充当“博客思想”在中国推广和倡导的先锋。“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网站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

虽然给“博客”正式冠以中文名字,还是2002年刚刚完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国,最早关注、追踪并系统阐述“博客”想象的,是一直研究新媒体的孙坚华。他在98年、99年的不少文章里已经开始涉及许多博客现象,而2002年8月完成的《博客论》,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全面阐述博客革命的文章。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0
网络日记
第2个回答  2007-02-20
百度百科对博客的解释:

博客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链接、评论,有关公司、个人瓜氲男挛牛�饺占恰⒄掌�⑹�琛⑸⑽模�踔量苹眯∷档姆⒈砘蛘盘�加小P矶郆logs只是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ww.blogger.com、wordpress.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及多种语言的博客室(blogates.com)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www.blogchina.com);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⒉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网络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网络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网络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http://www.scripting.com/)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纽约时报》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成为了典型,证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网上获取和提供新闻。在“9.11”事件后的一天内一共有157条相关的消息。而在之后网站编辑德鲁.科蒂斯(Drew Curtis)发表的一个声明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矛盾心态:“首先,一半的道歉。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平滑地把我们从一个调侃新闻的站点转型成一个真正的新闻站点。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做,但是‘9.11’事件后所有新闻站点都不幸倒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担起这个‘作为新闻站点的’任务。第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站点已经不是一个愚蠢的搞笑站点,而是在为人们提供真正资料的新闻站点。这种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真的从来没有(在这里)发生过。”

从此以后,Blog就成为了网上的热点,特别是在美国。2001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数字财富》杂志在当年第26期,发表了魏戎同志编译自美国The Industry Standard《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写的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但真正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还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兴东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国”网站并大力推广之后,博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文的博客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⒋中文博客站
(以下略)
参见:http://bk.baidu.com/view/1509.htm
第3个回答  2007-02-20
网络日记 英文blog
第4个回答  2007-02-20
网络个人空间。。。。。写日志、杂感、上传图片等用的。。。。类似于QQ空间
第5个回答  2007-02-20
blog由web log的演化而来…就是网络日志…渐渐演化成现在的QQ空间…个人空间…

不好意思,问大家个幼稚问题:博客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啊?
下面看看各个博客站对博客的解释和定义:博客——独立思想的栖息地,方兴东 博客运动在中国的率先实践者 ,木子美让“博客”概念走向大众,木子美对博客概念的普及功不可没。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木子美的大名在中国博客的发展历史上必然是一个留下重要墨迹的名字,她躲也躲不掉,你拦也拦不住的。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

个人博客到底是什么东东啊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

博客是个什么东东?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博客"是什么东东?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什么是博客作者?成为博客作者有什么好处?
其次,博客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你可以潜水,只看不说,也可以留言说话。一些多年不见的朋友也不联系上了。任何人只要开了博客,都要面对直接的读者和评论者,你有权利发布你的信息,人家就有关权力评判你。在博客的领地里,自由交流基本实现了。而且大家可以每天和自己喜欢的人进行近距离交流,的确很...

男朋友一定要我问他五十个问题,没范围,我要问什么好啊?不要敷衍问的...
11、如何向喜欢的人表白?12、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怎么办?13、如果有一天,你生命中最贵重的东西离你而去了,你会怎么办?14、如果你现在心情不好。会怎样。15、最后一次发自内心的笑是什么时候?16、你最不开心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17、世界末日,你会幸存,并且你可以救一个人,你会救?男女都...

微博到底是什么东东?跟Q空间,博客一样吗?
所谓微博,实际上与Q空间以及博客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微博的功能很少,基本上只有发布博文

城府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学了二十多年,愣是学不会啊!这句话啥意思啊?
讲一个人城府很深,含有两种意思。一是褒义,谓这人有心机谋略,思想深邃,且不愿意随便吐露。二是贬义,谓这人不坦率,让人猜不透心思,不敢把他当朋友看。城府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罢了。

吴京有关的一切,!
在戏中是四大名捕之一的羊倌,因为哥哥(警察)的死才做了一个辅警,他一心想成为大侠,却是显得那么浮躁,一兴奋就打光一梭子弹,经师傅藏獒教导,终于变得稳重踏实。该戏吴京在不断突破自己,希望自己在文戏下多下功夫,他的演技有很大发挥,冲动不乏果敢,幼稚不乏勇气,尤其是他向豹子咆哮的那段,...

滔滔是个什么东东啊?\/
什么是滔滔?滔滔是一个迷你、即时博客,适合厌倦了长篇大论的你。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唠叨两句 随时随地分享心情 随时随地关注好友 在滔滔上唠叨的人,我们称其为叨客。滔滔目前支持网页、QQ机器人、QQ签名、手机四种渠道更新,真正的随时随地!官方介绍如下: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某天,突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