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社会现实谈一下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如题所述

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个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管理社会的是被选举出来的贤能,而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所以说权力公有。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策略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重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老路,重新拉平已经存在的社会差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经追求过建设一个同质的社会,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同时也消除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多方面的活力。一个没有差异、没有社会冲突的社会,也许令人向往,但这样的社会难免会缺乏个人追求的余地和由个人追求汇集而成的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为前提,努力追求让不同个体、不同群体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所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兼容和互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共同所在。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差异成为个体或群体实现自身的领域,而不是委屈、浪费甚或牺牲自身的场所。差异构成了个体或群体之间“错位竞争”的条件和凭借,有差异的个体不一定要在同一空间对垒,各个群体或阶层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寻找自己的舞台。有差异,但未必有冲突,更精确地说,正因为有差异,所以才可以不冲突。这种对差异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或者说非冲突化的处理,正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理想社会的核心构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从方法论意义上看,这种极具智慧的解决方案就是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张力,寻求两者间的平衡点,以此促成个体有最大作为、社会得到最佳整合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并存和互补。为了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必要的张力”,需要以制度性安排来调整市场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差异说到底是利益的差异,和谐自然包含对利益的协调。不在利益分配制度上对市场自发机制采取一定的弥补,就不可能引导和影响差异的走势,追求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很难产生效果,和谐社会就没有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被虚拟化。具有自发性质又获得了经济上主导地位的市场体制,客观上为掌握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搭建建设性的政策架构,由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发挥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中介人和协调人的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方式,促使社会财富适度转移,扭转差异扩大的趋势,缓和利益矛盾,争取适度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有差异必有矛盾,有矛盾难免发生冲突。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不需要绝对排除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而是冲突被良性化、制度化了的社会。除了由国家或政府担任中介人,采取直接介入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法律的,社会的等不同方式,借助明确的规则约束,让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体制化的平台,如集体协商或谈判机制等,直接沟通乃至博弈,从中产生能够为各群体所接受的利益分配格局。经过制度化、无害化和建设化的处理,可以有效利用冲突的激活效应,同时又可避免由冲突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实现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无论差异还是和谐,它们都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个人或群体对差异与和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差异与和谐的实际效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承认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承认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权利和权益的基础上,对已经存在的差异格局作出合理、合情的解说。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协调,但利益协调也是有限度的。一切现存的秩序都需要合理化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解说而被相关方接受和认可的过程。只有综合发挥利益协调、良性冲突和合理解说的作用,才能够在利益分化和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社会和谐。在这一点上,执政党的研究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理论过程。
第2个回答  2015-09-17
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第3个回答  2016-10-25
选举有才能的人,尊老爱幼,民主科学。

结合社会现实谈一下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

什么叫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指的是什么
1、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大同社会是一个要求所有人的心都必须是无比纯洁的社会。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社会理想,它体现了人类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在大同社会中,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不再为了生计而劳碌奔波,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大同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实现了人与人...

对“大同社会”你怎么理解呢?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但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革命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

什么是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中国古代儒家的理想社会形态,它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然而,实现这样的理想并非易事。这个社会要求人们的心灵纯洁,但人性的复杂和光明与黑暗共存的事实使得这一目标显得遥不可及。大同社会的脆弱性在于,任何人心中的阴暗都可能对其构成威胁,而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他人,只能通过自我约束来维系...

你眼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
大同社会中不会有歧视、偏见和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存在。我认为的大同社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享受社会资源。可以自由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不会存在战争以及各种的打击,大家真正的把自己当成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

大同社会的特点和背景
大同社会被视为中国人思想传统中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全民共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首先体现在权力的公有,体现在“天下为公”的理念和选用贤能、讲信修睦的具体措施上。大同社会的发展涉及多个方面:1. 经济发展:大同社会的进步需要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

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特征有什么?
1. 在大同社会中,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是显著特征,社会成员之间不存在尊卑和贵贱之分,也没有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2. 经济地位的平等也是大同社会的显著特点,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贫富分化,不存在富者拥有广袤土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极端对立。3. 大同社会中,成员们在生活方式上也保持平等,...

“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1. 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这不仅仅体现在对亲人的照顾上,而是扩展到对所有人的关怀。这种广泛的关爱体现在对不同年龄和背景人群的合理安排,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如老弱病残,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从而营造了一个亲如一家的社会环境。2. “大同...

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大同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地位上平等,没有贫富分化,没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两极对立。在大同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活方式上平等,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冰火两重天的对立处境。在大同社会里,人人都是为公的,从不为私利己。比如,人们都厌恶看到财货被弃置于地,但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