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以上 高一水平 自己写的

如题所述

煮酒中多有饱学之士,发上我的读书笔记,若能得高人闲暇之余指点一二,不胜感激之至。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见朱熹:论语集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音洛(见朱熹:论语集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李零说:“子曰”,是孔子说。《论语》全书的“子曰”都是孔子说。古代子书,是以“子”称老师。如《孙子》十三篇,每篇开头多作“孙子曰”;《墨子》的《尚贤》等十篇,每篇开头也作“子墨子曰”。这样的“子”是对老师的尊称。研究《论语》,我们要知道,中国最早的老师怎么叫,学生称孔子为“子”,这个“子”是什么意思。     “子”本来是贵族子弟的称呼。西周时期,贵族子弟多被称为“小子”,就连王,在神祖面前也自称“小子”。春秋时期,人们以“夫子”或“子”称呼卿大夫,即当时的贵族官僚。“夫子”是第三人称,相当他老人家。“子”是第二人称,相当您老人家。“夫子”也可简称为“子”。“夫子”和“子”都是尊称。孔子当过鲁大夫,很短,只有三年,但他的学生是用这个头衔称他们的老师。这里的“子”是“夫子”的省略。古代最初只有一门学问,即做官的学问,长官就是老师,这叫官师之学。孔子强调,读书要做官,这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官师之学的传统。“诸子”的“子”是来源于官师,称呼老师和称呼首长是一样的。【见李零:丧家狗】     钱穆说:“子曰”一说;子男子之通称。”一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钱穆又说:时习,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见钱穆:论语新解】     儒家是性善论,所以朱熹说:“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人得圣人之道有先后,后来者效仿先贤的言行,就可以恢复善的本性。)”是为学。【见朱熹:论语集注】     关于“习”,朱熹说雏鸟学飞,不断尝试,即谓“习”。朱熹又说:“说”,欢喜的意思。边学边实践,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说,就会进步很快。程颐说:“习”,反复练习的意思。一边做一边思考,渐尽其妙,则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见朱熹:论语集注】     杨树达说:为政篇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就是温故,温故能知新,当然快乐了。【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朱熹说:“朋”,同类也。志同道合的意思。     此“乐”与上文之“说”有不同吗?学习与会友都很快乐,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程颐说:“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一个隐含在心,一个表露在外。     晨淮按:程先生说的太好了!     程先生又解释说:自己的德行之名远播,得到众人的信任和追随,所以很高兴。     礼记学记篇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杨树达说:和天下有德之人做朋友,才会有朋友从远方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可以一起印证学问、解析疑难,想不高兴都不行啊!     李零说:“朋”,古人把同学、同事、同僚等同辈人叫“朋”、“友”或“朋友”,这里指同学。东周的编钟铭文,常以“父兄”(或“兄弟”)、“婚媾”、“朋友”并说,父兄(或兄弟)是血缘关系,婚媾是婚姻关系,朋友是社会关系或政治关系。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愠”,怒、恨的意思。     “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朱熹解释说:身处众人肯定和追随的顺境很容易,身处众人不理解的逆境就难了,所以只有道德修养有所成的人才能泰然处之。那么如何有所成呢?就是学习的方向要对、运用的炉火纯青、被学有所成的内心喜悦深深打动,这不就行了吗?     程颐说:“乐由说而后得”没有得到内心深处的喜悦,是不会得到有形的快乐的。     晨淮按:想想也对,春秋时孔夫子的思想被世人认为不合时宜,尚有弟子三千。在儒家大行其道的宋代,儒者不被人待见,大概也只能怨自己的学问做得不好了。     杨树达说:学而时习,是自修中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是以文会友的快乐。不知而不愠,是德行坚定的表现。这是三个不同的境界,次阶分明。     李零说: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孔子好学,把学习当快乐,认为求知的快乐比求知本身还重要。这几句话,共同点是快乐,“不愠”也还是愉悦或快乐。     钱穆说: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译文:     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很感快  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钱穆)     晨淮按:读过的译文中,窃以为以钱穆先生的最有文采。所以附录。          评论:     晨淮按:先看看李零的血统论。     李零说:     这一章提到“君子”,“君子”是孔子的重要概念。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后面会反复提到。孔子说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身份,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隶和没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     君子、小人之辨,本来是血统论的概念。贵族社会的特点,就是讲血统论。     孔子反对血统论,不够彻底,当时不容易彻底。他的态度,也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老贵族,他欣赏,奉为榜样,但他更重的还是当时怎么样,看谁更有道德,更有学问。这特别反映在他用的“君子”一词上。     孔子说的“君子”,是用旧名词装新概念。在他看来,过去的贵族,不但血统高贵,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但当时的贵族不一样,往往只有身份地位,没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因此,他为“君子”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有道德学问,却不一定有身份地位。这种人,有点像日本的浪人,是游离分子。一部分像他,出身高贵,但家道中衰,在家当老二老三,属于庶子或余子,没有继承资格;一部分是经过学习而知书达礼的乡巴佬,如子路、颜回。这种游离分子,就是孔门施教的对象,后来“士文化”的主体。     中国的贵族制度,崩溃特别早,除皇亲国戚,早就没什么像样的贵族,欧洲那样的贵族。科举制下的大富大贵之人,很多都来自穷乡僻壤。但每一时代,都有一批有身份地位没道德学问或有道德学问没身份地位的人。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还是问题。     读书做官是孔夫子的理想和遗产,我不喜欢。我更喜欢没官做的孔夫子。     晨淮按:钱穆先生中规中矩。     钱穆说: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     晨淮按:李泽厚的文化、哲学角度。     李先生说:对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他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习惯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或曰天地境界,即道德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越他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6篇)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1)《论语》传递的真理永远简单而朴素,就像日升日落,春播秋收。它激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两千年前,孔子的生活点滴被学生记录,编纂成了《论语》。这本书没有严密的逻辑,多是事论事,短小精悍。无言也成教育。孔子是生活中的榜样,展现了一种在大地上的生存信念,与西方不同...

论语的读书笔记,1500字的,或1000左右的,高一写的,别来太深奥的!!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

《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论语》读书笔记篇1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较有代表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

论语读书笔记高一
论语读书笔记高一5篇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中道理,知识是多么深刻,渊博呀! 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论语》是由孔子孔老先生与他学生们之间对话编写成。一听这话,我心里那叫个激动呀。因为我是“前不见古人(孔子)亦后更不见来者(主席)”。现在,有这本“宝书”,歌德说过嘛:“读一本好书...

精选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想自己应该想的问题,欢乐着自己的欢乐,悲伤着自己的悲伤。也许,这就是性情中人吧。 你说呢? 相关 文章 : 1. 《论语》读后感精选5篇 2. 论语读书心得5篇 3. 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8篇 4. 关于《论语》读后感600字8篇 5. 论语的优秀读后感10篇 6. 关于《论语》读后感500字7...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反省自己,不后悔,不愧疚,这是每个人都可达到的谦卑标准。同时,这又是君子的高标准。孔子将其视为君子人格的标志。孔子在讨论君子问题时,强调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道。做君子,就是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内心完善。曾子则强调士人的担当,将“仁以为己任”的信念...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孔夫子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以天地之静穆,四季之流转,启示人之于自然的敬畏与顺应。《论语》传递出的,是一种平和、朴素的生活态度,以影响弟子,引领其成长。仁与智,孔夫子智慧的核心,简而言之,“仁”即爱人,“智”即知人。以爱心待人,以智慧明世,便是《论语》教导的...

求读书笔记或摘要一篇,1000字以上
读书笔记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

高一的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孔子的“忠恕”哲学,强调自省与宽恕,遇事放下,宽容他人,实则宽恕自己,留下心灵的海阔天空。给予比获取更能带来幸福感,这是《论语》传递的核心价值。仁爱之心,始于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的自我反省与他人共进。以身边小事推己及人,便是实践仁义之道。现实中的自私、无理与霸道,与书中仁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