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添加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大家帮帮忙好吗?快点啊答得好的我还会加悬赏的

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消灭吴国。
反:商纣王荒淫无道,最终失去民心和大臣们的拥护,最后被武王所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历史上多少古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周文王坐牢时写成了《周易》,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可见,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磨难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进取。在磨难中,我们顽强求生,发奋图强。因而我们能获得坚强和无畏。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我们依然坚定。这充分说明了逆境造就人才。
可是,当我们真正功成名就时,却早已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历史上许多大贪官也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只是,当他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提名后,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只想贪图享乐,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有人说,富有的脑袋里再也装不下贫穷。曾经的窘迫成为他们不愿提起的秘密,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只有金钱而已。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也有许多人身处逆境,发奋要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为了百姓的“包青天”。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做主。他们没有沦为金钱的奴隶是因为他们永远没有忘记曾经的磨难,也永远记住了在自己困难窘迫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无私的关爱。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磨难吧,不仅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也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临诱惑时给我们以警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它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8、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9、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10、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11、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12、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13、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培根《论厄运》
14、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15、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16、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17、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伊索寓言》
18宝剑锋从磨历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事实论据:破釜沉舟
道理论证: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5.宝剑锋从磨历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8、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9、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10、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11、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12、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13、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14、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15、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16、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1)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2)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3)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反例:
1.秦朝末年,农民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2.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
3.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漂泊流浪,历尽辛苦,苦心诣志,终于推翻王莽政权!
第2个回答  2010-12-05
越王勾践在国亡之后,尝尽屈辱,卧薪尝胆,最终报了亡国之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07
就是开头的那几个事例 加上 卧薪尝胆 huozhe《从头再来》的歌词都行啊
第4个回答  2012-11-12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添加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3.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漂泊流浪,历尽辛苦,苦心诣志,终于推翻王莽政权!

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补充5个道理论据和5个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坦然面对祸福。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事实论据: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淄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据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如下:1、例举名人事例。先举出出身贫贱,经过艰苦磨练后,成就大业的事例。2、道理论证,担当重任必先经过磨。就事说理,论述承担重大责任的人,必须经受方方面面的磨练的道理。3、对比论证,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从正面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的道理,再由个人...

请你从现实生活中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不仅履行一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还承担了也许只有父母才会承担的责任,在困苦和奋斗中磨练自己,最终梅花香自苦寒来,凭着在艰难中练就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考上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

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这 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 神就是忧患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的思想,只有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自己 的学业就会有成,自己的事业才会成功!

写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论据
小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历史上多少古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周文王坐牢时写成了《周易》,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

有哪些事实论据可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1理论论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处顺境则退一步想,处逆境则进一步想。——张廷玉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据 简短精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据:1.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给了吴王夫差。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打败了吴国。相反吴王夫差生活安逸,沉迷于酒肉与美色中,最终亡国。(正反例子)2.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遭受了宫刑之辱,写出了《史记》。(正面例子)3.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不向命运低头,扼制命运...

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关的事实论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读后感 在动物世界里,老虎能够独自称霸,马却只能成为其他食肉动物的美餐,马并不比老虎的体型小,为何永远要做被害者?是遗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老虎一代又一代那坚定的忧患意识,使他们逐渐进化成有尖锐的牙齿,锋利的爪子,让其他动物都敬而远之的百兽之王。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