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画的故事

如题所述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时间,他一直用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这句警句就是:“不教一日闲过”。怎样才算是在一天中没有闲过呢?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五幅。虽然他已经90多岁了,但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

有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了。

扩展资料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绘画理论——本质论

齐白石在北京定居后,内心却是“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思想轨迹。齐白石不可能将家乡草木赶过黄河带到北京,但家乡草木却作为一种自然信息随齐白石来到北京,并化作艺术信息传达出来,以实现齐白石心理的平衡。

齐白石刻了许多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齐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题。

齐白石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

齐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鱼》,画着小鱼围逐钓饵,是齐白石少时作惯之事,故能“知鱼”;齐白石77岁时画《墨猪出栏》,是因为齐白石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齐白石画那些黑蜻蜓、红甲虫,是因为齐白石还记得乡里人叫黑蜻蜓作“黑婆子”,叫小甲虫作“红娘子”,这正是农民眼中的草虫,是农民的审美情趣;齐白石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这也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

齐白石笔下的钟馗、寿星、仙佛一类作品,也是农民们聊天时嘴边上的对象。这类作品,是齐白石的恋乡情结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的愿望,是一种有异于“诗书传家远”的农民意识的自觉的表白。

当齐白石画《白菜辣椒》时,不仅有感于红与黑的对比,同时也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而愤愤不平;齐白石在有关画白菜的题句中,所表示的“不是独夸根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不独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正是《农耕图》中的那位老农的自白。也是齐白石对本色、本质毫不掩饰的自我肯定。

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

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齐白石也曾在艺术上走投无路,那是虚假地因袭“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运,实质上那是齐白石的心态与过去的文人之间不相谐和的结局。

当齐白石认定自己是农夫时候,往年储备的自然信息便源源不绝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锋,化作了新的艺术信息,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表达齐白石特有情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齐白石艺术中的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齐白石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齐白石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才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参考资料:齐白石-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6

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扩展资料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齐白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8

他非常勤劳非常好。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扩展资料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齐白石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扩展资料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齐白石

第3个回答  2010-12-07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若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芝木匠听了,激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陈说:“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基本读完。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一年一度的诗会到了,诗友们欢聚一堂,吟诗作赋,大家在吟诵自己的得意之作。胡沁园来到齐白石身边悄悄地说:“你也吟诵一首吧!”齐白石走上前去,深深地向大家行了鞠躬礼,然后吟诵自己的第一首诗:“盛名之下岂无惭,国色天香细品香。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诗友们报以热烈掌声。胡沁园说:“盛况难再,是不是还要濒生画幅画,助助兴。”齐白石答:“试试吧。”十来分钟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腊梅出现在宣纸上。这是齐白石拜师后的第一幅画,表现得是那么有诗情、有画意,又获得一阵阵掌声。有人提议胡沁园题上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挥笔写下七言诗:“藉池相聚难逢时,丹青挥洒抒胸臆。寄意腊梅传春讯,定叫画苑古今奇。”落款是“濒生作画,沁园题诗并书”。
  齐白石全家7口,4代同堂,全靠他维持家庭生活。每当想到贫寒的家境,总是彻夜难眠。胡沁园看透了他的心事,说:“把画学好了,还怕没饭吃!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有了这支笔,什么都可以改变。”齐白石决心按照恩师的指点,走卖画养家之路。首先,在胡沁园的引荐下,齐白石为胡的姐夫、一位70多岁的长者云山居士画像。傍晚时分,一张高3尺多、宽2尺多的巨幅画像完工了,大家称赞他画得传神。此后,请齐白石画像的越来越多了。每画一张像,人家就送他一二两银子。齐白石走上了卖画养家之路,家庭生活有了转机。
  一次,齐白石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兰气飘溢,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他将这两幅画挂在室内,又写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甑屋”两个大字。意思是说可以吃得饱了,不像以前那样锅里总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实了。齐白石61岁定居北京后,为了永远不忘这段艰辛学画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处布置了一间屋,取名“甑屋”,在匾额上写着:“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后二十年,余尝得写真润金买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匆匆余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这是齐白石卖画养家的真实写照。
  1895年,31岁的齐白石被诗友们推选为龙山诗社社长,向他求画的也越来越多。一天,齐白石正在裱画以便送人,开始上浆时,胡沁园来了,他看到那幅画很满意,觉得题词落款也好,但总感到这幅画中还缺点什么,就问:“濒生,你怎么不落印呢?不要以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好作品,印在每幅画中能起关键作用,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姐妹艺术,印在艺术中也是一个门类,学问深着呢!”后来,胡沁园送给齐白石几方寿山石,要他去陈家垅找长沙来的那位刻印的名家丁可钧刻方印自备。齐白石把寿山石送去时,丁可钧爱理不理,齐白石把石头放在刻桌上就走了。第二天他去接章,连叫三声“丁师傅”也不见答话,齐白石气了,大声叫了一下,丁才回过头,把那方寿山石往齐白石身上一扔,说:“拿回去磨平再来。”齐白石为这方石磨磨送送已是5次了,他再也忍不住,一气之下把石章拿了回去。晚上,他用修脚刀自刻一方印,叫“死不休”闲印章。
  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称为“半为知己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逝世。噩耗传来,齐白石失声恸哭。他参照旧稿,画了20多幅为恩师生前赏识过的画,并亲手裱好,拿到胡沁园灵前焚化,还作了14首七绝、1篇祭文和1副挽联,表达对恩师的深切哀悼。挽联写道:“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这既是对恩师的悼念,也是自我勉励。
  白石老人曾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有人讨价还价,要用四块半钱求画五只小鸡。白石不大情愿,画了四只小鸡,再画一只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鸡,这样一来,鸡价虽不吃亏,却白画了一棵树没有算钱。他为人画虾也是按只计价,一次,有人要求多画一只,白石老人给他添上一只,却毫无生气,说:“这只不算钱的,是只死虾。”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参考资料:黑白画室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2-25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若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芝木匠听了,激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陈说:“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基本读完。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一年一度的诗会到了,诗友们欢聚一堂,吟诗作赋,大家在吟诵自己的得意之作。胡沁园来到齐白石身边悄悄地说:“你也吟诵一首吧!”齐白石走上前去,深深地向大家行了鞠躬礼,然后吟诵自己的第一首诗:“盛名之下岂无惭,国色天香细品香。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诗友们报以热烈掌声。胡沁园说:“盛况难再,是不是还要濒生画幅画,助助兴。”齐白石答:“试试吧。”十来分钟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腊梅出现在宣纸上。这是齐白石拜师后的第一幅画,表现得是那么有诗情、有画意,又获得一阵阵掌声。有人提议胡沁园题上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挥笔写下七言诗:“藉池相聚难逢时,丹青挥洒抒胸臆。寄意腊梅传春讯,定叫画苑古今奇。”落款是“濒生作画,沁园题诗并书”。
齐白石全家7口,4代同堂,全靠他维持家庭生活。每当想到贫寒的家境,总是彻夜难眠。胡沁园看透了他的心事,说:“把画学好了,还怕没饭吃!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有了这支笔,什么都可以改变。”齐白石决心按照恩师的指点,走卖画养家之路。首先,在胡沁园的引荐下,齐白石为胡的姐夫、一位70多岁的长者云山居士画像。傍晚时分,一张高3尺多、宽2尺多的巨幅画像完工了,大家称赞他画得传神。此后,请齐白石画像的越来越多了。每画一张像,人家就送他一二两银子。齐白石走上了卖画养家之路,家庭生活有了转机。
一次,齐白石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兰气飘溢,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他将这两幅画挂在室内,又写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甑屋”两个大字。意思是说可以吃得饱了,不像以前那样锅里总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实了。齐白石61岁定居北京后,为了永远不忘这段艰辛学画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处布置了一间屋,取名“甑屋”,在匾额上写着:“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后二十年,余尝得写真润金买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匆匆余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这是齐白石卖画养家的真实写照。
1895年,31岁的齐白石被诗友们推选为龙山诗社社长,向他求画的也越来越多。一天,齐白石正在裱画以便送人,开始上浆时,胡沁园来了,他看到那幅画很满意,觉得题词落款也好,但总感到这幅画中还缺点什么,就问:“濒生,你怎么不落印呢?不要以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好作品,印在每幅画中能起关键作用,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姐妹艺术,印在艺术中也是一个门类,学问深着呢!”后来,胡沁园送给齐白石几方寿山石,要他去陈家垅找长沙来的那位刻印的名家丁可钧刻方印自备。齐白石把寿山石送去时,丁可钧爱理不理,齐白石把石头放在刻桌上就走了。第二天他去接章,连叫三声“丁师傅”也不见答话,齐白石气了,大声叫了一下,丁才回过头,把那方寿山石往齐白石身上一扔,说:“拿回去磨平再来。”齐白石为这方石磨磨送送已是5次了,他再也忍不住,一气之下把石章拿了回去。晚上,他用修脚刀自刻一方印,叫“死不休”闲印章。
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称为“半为知己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逝世。噩耗传来,齐白石失声恸哭。他参照旧稿,画了20多幅为恩师生前赏识过的画,并亲手裱好,拿到胡沁园灵前焚化,还作了14首七绝、1篇祭文和1副挽联,表达对恩师的深切哀悼。挽联写道:“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这既是对恩师的悼念,也是自我勉励。
白石老人曾明码标价,画一只小鸡一块钱,有人讨价还价,要用四块半钱求画五只小鸡。白石不大情愿,画了四只小鸡,再画一只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的小鸡,这样一来,鸡价虽不吃亏,却白画了一棵树没有算钱。他为人画虾也是按只计价,一次,有人要求多画一只,白石老人给他添上一只,却毫无生气,说:“这只不算钱的,是只死虾。”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齐老识画论假真
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有一次去北京城南办事。这一去不要紧,却引出一段故事来。
也巧,在街旁地摊上,有人卖齐白石的画,一看,全是假画。如此损伤齐老声誉,使他十分气愤,便厉声喝问:“你为什么冒充我的名字在这儿卖假画骗人?”
伶牙俐齿的卖画人
卖画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了一下,郑重地答辩出一套话来,齐老听了如何呢?出人意料,他怒气尽消,竟闭口无言。那么,一副伶牙俐齿的嘴巴到底吐出的是什么呢?请思考5分钟,发表你的猜测。
张海波——他说:“我家很穷,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偶遇灾年,生活无着。为了糊口,才想出这个营生。看在妻儿老小的面上,您就高抬贵手,切勿声张,救救我们的命吧。”齐老听了,十分同情,遂消怒气。
苏康——这种说词,可消怒气,但不足以使齐老“闭口无言”。既闭口无言,说明卖画人运用创造思维,在“完全失礼”的窘境中,却想出一番道理来。我想,他可以这么说:“您老先生的画那么高贵,即使您1天用25小时创作,我们穷乡僻壤的黎民百姓也还是看不到,买不起。干脆说,连您的名字也没听说过。我描摹您的画卖,价钱便宜。这里的有钱人,可以买回家去,没钱的到我这摊上看看,也可一饱眼福。这样,您的画就能使众多劳动群众得到美的享受,您的名字永存于他们的心中。那么,我的做法是损害了您,还是帮助了您呢?”
陈倩倩——张海波说的是低姿态,苏康说的是中姿态,我想还有一种高姿态。卖画人说道:“您说是假画,不错,是假画,假就假在不是您亲手画的,可却签上了您的名字,仅此而已。但您应该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关键在于,我的假画比你的真画是否逊色?逊色多少?好,请你仔细看看我的每一画和画中的每一笔。如果您能找出与您亲手画的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您愿打愿罚,我悉听尊便。”这时,齐老赶忙弯下身去,一张一张地仔细审阅起来。结果,根据他半个世纪的经验使他确信:不是“真伪难辨”,也不是“以假乱真”,甚至不是“维妙维肖”,简直就是自己亲手所画。齐老内心感叹道:“就是我自家传 人也无法达到如此境界。真可谓赝品不赝啊!”
许扬——我想,还有超高姿态。只听卖画人说道:“请老先生先看看我的画,然后再理论不迟”。齐老接过画来一看,顿生惊异,齐老正在思索,卖画人说道:“您的画已经达到您的艺术顶峰,这是令人钦佩的。但您知道,艺术没有止境。您已看到,在我的画上弥补了您原作中的每一点缺憾,并且,始终忠于您的原作,不漏破绽。这一点,瞒不过您。您现在已经一目了然了,也只有您才能估量出这有多么艰难。”
闵锐——卖画人还会补充说:“我的画优于您的画,与您的画相比价格几乎等于白送。那么,我还应该受到指责吗?”
刘畅——卖画人还会补充说:“今天的事实,应了一句古语:‘青出于蓝胜于蓝’,对此,您不会生气吧!”
朱奇——卖画人的超级绘画水平是在未识其师而师其师的基础上磨炼而成。可见,他对齐老是极为崇敬的。因而,面对久仰大师是不会说出失于敬重的话的。闵锐、刘畅的补充,应转换到齐老的角度,由齐老说出。卖画人要补充的是他成长的经历:“我5岁时,偶见大师双虾之画,虾活水清,令我感到神奇莫测,并从此爱好画也。不惑之年,到此而已。50已过,方得先生真言:“诚望弟子超越自己。虔诚就是力量,故此,有今日之作。”
张月——超高姿态说的是超级绘画大师,这样的大师怎么会摆地摊呢?
卖画人说
如果继续讨论,大家还会有许多新奇设想。那么,到底当时卖画人是怎么说的呢?他说:“齐先生,你好不懂道理!不错,这都是些假画。你要明白,凡是大画家没有不被别人造假的。造假的人越多,说明他的名气越大;无名之辈,谁也不造他的假画,再说,我这些画卖的便宜。有钱的人,还是买您的真画,您又何必生气呢?这番话竟使齐老先生怒气全消,闭口无言。 ”
意想不到的结局
听其言不如观其画。齐老从地上捡起一幅画,说:“我看看你画得怎么样?”是啊,他画得究竟怎么样呢?这场争执又怎样了结呢?思考5分钟,继续发表你的推测。
王研——齐老一看,一张张画,涂涂抹抹,十分低劣。于是说:“你欺世盗名,骗人钱财,还伶牙俐齿,胡乱辩解。快把摊收了,以后不许再卖,否则,我就告你。”
刘含——这不会。画太低劣了,没人问津,卖画人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卖了。实际上是这样的:“齐老一看,心里已经明白,这个卖画人绘画水平太差了,破绽百出。但画得精细,又有原作的创作框架及每一细节的精心处理作为依托,因而,美感仍然跃然纸上。于是,告戒他:“若真有志于画,就要从基本功开始刻苦磨炼。今后,不得再做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了。”
熊婷婷——这些说法,都以卖画人尚有一定绘画水平为基础,有点水平的画工,谁还会冒风险摆地难呢?所以,未见其画,不知其人。只听其言,言如奸商。一时,齐老被他唬住了。只一看画,不堪入目,实在是对齐老艺术的亵渎。齐老气上心来,抓住他的手,愤怒地说:走,和我去面官。结果,卖假画的人坐进大狱。
翟星羽——大的画家,永葆美的胸怀,见他的画也有些成色,转念想来,善心大发,欲收他作自己画室的工作人员。一来可断其丑恶 营生,慢慢陶 冶其美好的道德和性情;二来使他得到固定收入,养家糊口。想到此,齐老便问:“我请你作我的帮手愿不愿意?”卖画人一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齐老见状,把原话又重复了一遍。这人听清,连忙双膝跪倒,五体投地,连连说道:“谢谢您的大恩大德。过去只知您的画美,今日方知您的心灵更美。”齐老把他扶起,仿佛自己龙钟老身,生出一支新的臂膀,顿时感到增添不少力量。
冯洁——大家都往好处想。其实作贼心虚,卖画人见齐老捡起画看,便知大事不好,纠起法律责任,可就小命难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趁齐老不备,撒丫子便跑。他知道齐老年迈,追他不上,免上大牢,也算幸运。齐老本想成全于他,满心美意已成,见他一跑,赶快招呼他回来。这时,卖画人早已跑远了。结果,卖画人感到侥幸,齐老感到不安。这正是,真假白石,城南偶遇,不欢而散,美意难成。
事情的真实结果是这样的:齐老看罢画说:“还有点意思。这样吧,我收你做个徒弟吧。”那人一听,趴下就给齐老先生磕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