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历程

请从:
资产阶级维新派
清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方面回答

地主阶级(清政府):洋务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在抵制商品输出、促进思想解放、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立宪派: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改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清末新政多为清廷在辛丑和约后,因为反清情绪高涨及革命党开始座大,为了收揽人心的缘故,而推行的敷愆政策。各省咨议局中的精英,连同回国的留学生,及新军是后来辛亥革命的主要响应者。中国的警察制度是从清末开始发展,民国早年的官僚及国会议员多是清朝已经是各省咨议局中的成员,单靠革命党单薄之力并不能创见民国早年已略具之政党政治规模。立宪运动虽然是清廷的缓兵之计,却普及了民权观念,推动了民间的自省精神。

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宣统辛亥年(1911年),是一场推翻了清朝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最终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民国二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战争标志着民国成立以后,南北分裂的开始。袁世凯本来是拥有中华民国法统的大总统,但是因为其称帝野心,引致众叛亲离。南方各省军人以军事实力反抗北京政权,但中央已无力制服。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再无足以号令全国的强人政治人物。之后原北洋系军阀互相开战,分裂局面持续到十多年后,经历多场内战,到最后蒋中正在抗战前巩固其权力,才大致得以改变。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1917年—1922年)指由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由对全国产生重大变化影响的情况来看,护法运动有相当实际显注的效果。也替国民革命军日后北伐统一中国开启了成功之路。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宣布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中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五卅运动爆发后,随着中国国民党北伐运动的推进以及成功,中国反帝国主义爱国民族运动空前高涨,但是北伐长期造成的国力日渐衰弱和自己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后果,是日本三年后却发动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战的诱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5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想通过变法,走君主立宪制!后来变法失败了。清政府实行新政,颁布宪法,走君主立宪,实质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一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走资本主义的共和道路!结果都失败了,但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民主共和深入忍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3-17
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的器物层面的自救运动,仍是属于封建社会的变革,先进的地主阶级们妄想用落后的封建思想,并借助西方机械方面的进步性来挽救落后、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的失败。】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分为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制度层面的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运动,但康、梁把变革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并利用孔子的言论来减少改革的阻力,本身就具有不彻底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治,结束了清王朝的落后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宪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层面的变革。(没问道,就不多说了。)【自个觉得这答案比较适合考试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简述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历程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宣布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

中国近代社会的进化历程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封建地主积极展开自救,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民族资本工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

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

中国近代史四次变革是什么??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变革
重大的改革有:1、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朝廷的代表是“老六”奕忻,地方大佬主要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成就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兰州机器总局、天津机器总局等(记得不清楚),后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

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近代史崛起的历程
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

中国的近代史变革有哪些
中国的近代史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洋务运动:始于18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代表人物有奕忻、曾国藩、李鸿章等。该运动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机构,并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学家和工程师,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第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第二,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第三,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