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我想看一下范文,急用!!! 谢谢!!!

比唐国强帅一点....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在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国家里,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

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下面的几个优势还是李世民独有的。

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

责任心是领导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不是渎职就是滥用职权。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丢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中华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国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国沦为二流末国到最不发达国家。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象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那时的唐帝国事实如此);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走出荆棘,走上繁荣,走向辉煌。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繁荣和富庶达到了连上帝都嫉妒的程度。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李世民的超强责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趟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妓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只有李世民例外),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一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的反应是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三、胸怀宽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人才的重要性在今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因为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重视人才的,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

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两兄弟曾经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或嫁祸于人地把他作为替罪羊杀掉;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可李世民还是感到人才不够用,并一再地命令宰相封彝德荐举人才,在久久没消息后又一再催促他。封彝德委曲万状地说:“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当即纠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听了这样的真知灼见,封彝德除了惭愧外还是惭愧。

四、高度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文明的真正内涵就是最大限度地宏杨人性和尽可能地克服兽性。人性的多少和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地位极高和极低的人身上兽性的成份容易漫延滋长,前者为了生存而不怿手段;后者会恣情纵欲乱用职权。中国的皇帝因为位高权重的缘故,长期被压抑的兽性有了释放的条件,就会象深秋的野火一样四处漫延,不是自制力极强的人不能阻止其殃及池鱼。

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滋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普通人的弱点因为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致酿成大的社会危害;皇帝手中拥有生杀大权,其人性的弱点若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即可酿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和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的弱点方面作出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作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大帝。

爱听好话几乎是人类的通病,权力人物对好话的偏爱则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只有极少数败在强大的敌人手里,绝大多数是被身边的甜言蜜语打到的。只有那些凤毛麟角的睿智人物才能够不被好话所误导,李世民大帝就是其中一人,他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的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全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

大臣王侍中(侍中是门下省首长,级别和宰相相近)晋见李世民,看见已国破家亡的庐江王的漂亮妃子站在皇帝身边,就意味深长地看了该女子两眼。李世民看见他眼里有话,就说:“这是庐江王的妃子,庐江王闻她颇有恣色,就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强行占为已有,如此暴虐不仁,怎能不亡!”王侍中问:“陛下以为庐江王是对是错?”李世民回答得很干脆:“杀人取妻,还有什么是非可言!”王侍中反唇相讥:“陛下既然知道庐江王作错了,为何又把他的姬妾据为已有呢,这不是重蹈庐江王的覆辙吗?”这句活得不耐烦的“狂话”竟使李世民大为感动:“不是你直言提醒,我险些为恶而不自知了”,当即把该女子送出了宫廷,并对王侍中给予嘉奖。

纪元六二三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你呢。”面对这样贤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历史上出了几个强盛的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唐帝国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六三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日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一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运动,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跃进几百年,并把昔日的老师踩在脚下,在老师的“庭院”里制造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简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克林顿事件是美国政治上的最大丑闻,可一位中国人说:我国的一个村长也比克林顿要风流好多倍,美国总统真是当得太窝囊了……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兹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皇帝华盛顿有点象他的学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

回顾贞观王朝的灿烂文明史,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曾经是最最优秀的国民!当今天的中国人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死抱着“四大发明”和“文明古国”等早以消逝的光环自欺欺人;还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还是每个中国人自己来作出决择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8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在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国家里,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

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下面的几个优势还是李世民独有的。

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

责任心是领导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不是渎职就是滥用职权。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丢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中华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国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国沦为二流末国到最不发达国家。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象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那时的唐帝国事实如此);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走出荆棘,走上繁荣,走向辉煌。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繁荣和富庶达到了连上帝都嫉妒的程度。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李世民的超强责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趟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妓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只有李世民例外),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一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的反应是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三、胸怀宽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人才的重要性在今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因为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重视人才的,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

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两兄弟曾经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或嫁祸于人地把他作为替罪羊杀掉;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可李世民还是感到人才不够用,并一再地命令宰相封彝德荐举人才,在久久没消息后又一再催促他。封彝德委曲万状地说:“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当即纠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听了这样的真知灼见,封彝德除了惭愧外还是惭愧。

四、高度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文明的真正内涵就是最大限度地宏杨人性和尽可能地克服兽性。人性的多少和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地位极高和极低的人身上兽性的成份容易漫延滋长,前者为了生存而不怿手段;后者会恣情纵欲乱用职权。中国的皇帝因为位高权重的缘故,长期被压抑的兽性有了释放的条件,就会象深秋的野火一样四处漫延,不是自制力极强的人不能阻止其殃及池鱼。

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滋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普通人的弱点因为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致酿成大的社会危害;皇帝手中拥有生杀大权,其人性的弱点若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即可酿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和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的弱点方面作出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作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大帝。

爱听好话几乎是人类的通病,权力人物对好话的偏爱则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只有极少数败在强大的敌人手里,绝大多数是被身边的甜言蜜语打到的。只有那些凤毛麟角的睿智人物才能够不被好话所误导,李世民大帝就是其中一人,他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的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全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

大臣王侍中(侍中是门下省首长,级别和宰相相近)晋见李世民,看见已国破家亡的庐江王的漂亮妃子站在皇帝身边,就意味深长地看了该女子两眼。李世民看见他眼里有话,就说:“这是庐江王的妃子,庐江王闻她颇有恣色,就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强行占为已有,如此暴虐不仁,怎能不亡!”王侍中问:“陛下以为庐江王是对是错?”李世民回答得很干脆:“杀人取妻,还有什么是非可言!”王侍中反唇相讥:“陛下既然知道庐江王作错了,为何又把他的姬妾据为已有呢,这不是重蹈庐江王的覆辙吗?”这句活得不耐烦的“狂话”竟使李世民大为感动:“不是你直言提醒,我险些为恶而不自知了”,当即把该女子送出了宫廷,并对王侍中给予嘉奖。

纪元六二三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你呢。”面对这样贤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历史上出了几个强盛的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唐帝国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六三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日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一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运动,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跃进几百年,并把昔日的老师踩在脚下,在老师的“庭院”里制造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简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克林顿事件是美国政治上的最大丑闻,可一位中国人说:我国的一个村长也比克林顿要风流好多倍,美国总统真是当得太窝囊了……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兹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皇帝华盛顿有点象他的学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

回顾贞观王朝的灿烂文明史,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曾经是最最优秀的国民!当今天的中国人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死抱着“四大发明”和“文明古国”等早以消逝的光环自欺欺人;还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还是每个中国人自己来作出决择吧!
第2个回答  2007-02-25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中国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唐太宗

隋朝末年,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及连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内民变、兵变纷至沓来,各地诸侯纷纷割据自立,隋末农民大起义从611年开始,到了617年隋朝灭亡已成定局,剩下的悬念是谁能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成为新秩序的建立者了。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和最合适地点揭旗而起,开始了创业的过程,他的儿子李世民是起兵的主要策划者之一,这年,他才18岁。

李世民出身于关陇的世家大族。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渊袭爵唐国公,隋炀帝时被封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像其它关陇贵族一样,从小就娴熟弓马,通晓军事。在李世民刚刚步入成年之时,似乎特意为他准备的隋末乱世就给了他淋漓尽致发挥的舞台。

在进军长安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形势,李渊等人曾产生过退缩的念头,但在李世民坚决向前的鼓动下,终于于617年11月顺利占领长安。第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在此后的群雄逐鹿中,唐朝面临的最主要对手,包括薛仁皋、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是由李世民亲自率军消灭的。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最行之有效的战法是,首先避免与敌方主力对撼,等到敌方出现疲惫和戒备心下降时,以己方优势兵力迅速出击,出其不意地击溃敌方主力。在一系列战役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与王世充、窦建德的郑夏联盟的决战,在战斗中李世民几度陷入敌方优势兵力的包围中,但他出色的战斗能力加上些许运气,使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唐王室在621年就消灭了全国各主要割据势力,到624年分散的反抗力量也铲除殆尽。在此过程中,李世民虽不是全局的统筹者,但他对统一的贡献显然要超过任何一个人。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逼父退位,这血腥的一幕成为他辉煌的“贞观之治”的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吸收了隋末的教训,在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实行了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的政策。完善并发展了隋朝和唐高祖时建立的制度,包括府兵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并颁行了《大唐律》。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他的帝王美德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纳谏,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常常犯颜直谏,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贞观美政,留下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等经典的政坛佳话。

唐太宗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周围群星璀璨。凌烟阁24功臣文武兼备,是唐太宗对天下人才之感召力、凝聚力的写照。贞观之治成为史学界毫无争议的太平治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全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达到最低记录,一个繁荣开明的辽阔帝国由此蒸蒸日上,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强盛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堪与唐帝国相比的,只有中东的阿拉伯帝国。

唐太宗在位期间,先后出兵打败了北方的突厥和西面的吐谷浑、高昌国,既解除了外来威胁,又拓展了疆域。但他晚年发动的征高句丽之战,则被证明是劳民伤财的无效之举。但唐太宗同“夷狄”的交往绝不仅仅只是依赖武力。他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众多少数民族,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曾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并放心地任用少数民族人才,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领袖共同尊为“天可汗”。唐朝前期,对外交往四通八达,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丝绸之路再次承载了文明交流的重任,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大概在此时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造纸术可能也在这一时期西传。而受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是朝鲜和日本,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在“遣唐使”的影响下发生的。

唐太宗是一个身兼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的全才,临终前还写下总结一生经验的《帝范》十二篇。

评价李世民对历史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隋末乱世中崛起的各路英豪多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势力的背景,而且其时中国统一未久,有可能再次陷入类似于南北朝的长期分裂混战局面,但主要是由于李世民超群的军事才能,使唐室仅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奠定了统一的局面,减轻了内乱给中国文明带来的破坏。

其次,他在隋朝的基础上,完善并发展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制度。他以出色的能力和广阔的胸怀,打造了大唐盛世的根基,而唐代的文明又通过日本、朝鲜的留学生,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
第3个回答  2012-03-11
在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如魏征、杜如晦等;完善国家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这些都是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统治者所继承,对后世影响较大。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开办学校,设有专业分科。这一点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是唐朝科技文化得以发展的关键。
在民族关系上,采取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北方各族称他为“天可汗”,说明他平等的民族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
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开放的政策,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使唐朝文化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封建社会时期,有如此见识、贡献的皇帝是不多的,虽然他在晚年有骄傲情绪,有一些过失,但观其一生,我们仍应肯定其历史地位。
第4个回答  2013-04-14
唐太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任用贤才,重视纳谏,合并州县,精简机构,完善科举,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发展对外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大唐超级皇帝:军事才能无人能敌,开启贞观之治,堪称古代明君典范_百度...
李世民,即唐太宗,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领导大唐帝国走向了繁荣昌盛的巅峰。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领导着大唐铁骑,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奠定了唐朝的疆域基础。他不仅击败了多个外敌,更平定了内乱,使四分五裂的中国得以统一。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源自他的卓越才智和丰富经验。他在战争中总是能做出精准...

李世民杀兄屠侄引发的阴影,却铸就了千古一帝的辉煌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是一个极为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在唐朝的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君主。然而,他的统治时期也饱受争议,尤其是他为了争夺皇位而杀兄屠侄的事件。尽管这段阴影难以消除,但李世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仍让他被誉为千古一帝。唐朝时期,社会制度稳定,...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下面的几个优势还是李世民独有的:对国家民族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危机意识;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胸怀宽阔,爱惜人才,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1. 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均田制和修订法典,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他还推动了官僚制度的改革,提拔人才,以确保政府高效运作。2. 促进文化和教育:唐太宗重视文化和教育,鼓励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他支持佛教传播和翻译,使中国的文化交流与世界...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如下: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如下。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雄略的人,说唐朝时,人们想到就是李世民了,因为它作为是非常有名的人,他也是明确在继位的时候,虽然有一些污点,但是是不碍事的,它的继承者李世民不是太子,他能登上帝位,也是因为它的手段是因为让李世民发起兵变。如果李世民没有对王朝没有意思的话,他也...

怎么评价唐太宗?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2、文化上 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3、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 ⑤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共同拥戴,北方各民族尊称他为“天可汗”。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要公正,优缺点都要说出来
优点,1 爱民 他说过,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 爱才 不仅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同时时时听取大臣们的建议。著名的魏征 就是唐太宗钦点的谏义大夫。缺点 ,1掩盖历史,纵容许敬宗恶意编写史事,试图掩盖自己非真正太子事实。2 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并诛其家眷,并逼迫...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功与过?
太宗李世民的过的如下:1、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名正言顺成为了皇帝,不管后史如何的修饰,李世民逼父弑兄的罪名是不可能会被磨灭的。2、唐太宗晚年极度奢靡,一反初期节俭的作风,兴修楼阁,沉溺声色。3、渴求长生不老,并耗费人力财力,去寻找长生的良方。自己也是挥霍无度,更荒唐的是,这样一代英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