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

如题所述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悄然勃兴又猛然袭来的这股“国潮”,不仅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惊讶透着欣喜。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主流舆论还在讨论“如何拯救传统文化”,而现在,这样的讨论似乎已经失去意义。然而,崭新的局面,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
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是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只有摸清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具体影响,我们才能对这股潮流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融入、引导这种潮流。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工装裤的流行,迎合了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大众对生产便利的追求;摇滚乐的流行,迎合了二十世纪中叶发达国家青年对社会结构的反叛;社交网络的流行,迎合了当代人在网络时代对更丰富的人际联结的渴望……正如这些例子一样,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四射的生命力,同样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
比如,文艺复兴使得欧洲走出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取得了辉煌的社会成就。这场实质上的进步性社会变迁,之所以被冠以“复兴”之名,便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面对新取得的社会成就,选择了将自己从古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化遗产作为精神认同的对象。而在近代日本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从发现自己落后时的“西化”,到初步崛起后的“复古”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本质上是对本文化族群的历史的认同,因此,当一个社会处于上升期时,人们便会主动地去发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从其中找到自我认同的来源,而反过来看,当一个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时,传统文化则常常成为批判与省思的对象。
社会需求为流行趋势提供的原动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却并不足以让一股潮流如此迅速地席卷而来——在这个过程里,产业资本的流动,起着不容忽视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不难发现,越是在产业资本总体量大、流动性强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流行趋势越是层出不穷,且动力十足,而在那些资本难以流动的地方,则很少会出现新的潮流,即便出现也难以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专业的热潮。
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播者而言,产业资本的涌入“资助”了他们的个人爱好,甚至可以以此维生,对于时尚与互联网领域的那些大型企业而言,资本则给了其强劲的力量去生产相关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流行。诸多网络UP主近乎半全职乃至全职地从事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大量的国潮品牌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现象的背后,全都离不开产业资本的助推。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本,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正面作用,同时防范其负面影响,更是传统文化潮流的传播者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已经在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下成了事实,因此似乎已经处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会走向何方,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对此,每一个身处潮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体察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
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专业的热潮。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播者而言,产业资本的涌入“资助”了他们的个人爱好,甚至可以以此维生,对于时尚与互联网领域的那些大型企业而言,资本则给了其强劲的力量去生产相关产品,...

中国民间艺术为何能历久弥新并得到当代传承?
中国民间艺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尽管在社会变革中面临困境,但其生命力依然顽强。这源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之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它就像烙印在每个中国人身心深处的符号,使我们自豪地自称为龙的传人。民间艺术作为民族身份的象征,源于生活,又维...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传统戏剧在现代网络、电视、电影等娱乐活动的冲击下,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主要是因为它的演出形式过慢,跟不上现在年轻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剧本过于依赖古本,新出的好的剧本比较少,还有古代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断档,等等。要摆脱困境首先是要国家的大力扶持,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政府已经...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困境一:“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 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提倡教育,任用贤才,起到了进步作用。科举制度摒弃了世袭制和用人唯亲的弊端,它激励庶民百姓通过学习,进入仕途,促进了社会流动,相对公平,同时又鼓励读书,尊重知识,促进了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的进步。但是...

...的困境,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让我们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履行作为一名中国人最基本的责任,客观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不好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逝去,把好的一面传承下来,让中国几千年来的伟大文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因为我们所称的传统文化,也不过是因为岁月长久,古人喜欢,才流传下来,它不一定非要在我们这一代中继续火爆,比如上海滩以前有很多挑大粪的工人,现在上海滩就不一定需要这么多人力去干这事,如果一个事物,不管是艺术也好还是物质也好,如果自身经不起时代的洗礼,不能与时俱进,消失也很正常,人家...

中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困境有哪些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各地区传统文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瑶族长鼓舞更是经受着传承主体困境、传承环境困境和传播路径困境的考验。(一)传承主体困境及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其“活态性”,核心是传承文化的人,但如今传承人断层状况异常突出,长鼓舞处于后继乏人、舞艺失传的状态。截止到2013年,...

传统节日的困境在哪里
在现代传媒技术的冲击下,传统节日面临着困境。尽管有人提议通过立法保护五大传统节日,但如果忽视对节日生态环境的改革,放假也可能沦为“人造节日”的附属品。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在市场消费主导的社会中,如何保护和强化传统节日的文化生态环境。传统文化深受“天人合一”理念影响,与自然和谐共生。民间艺术如...

传统技艺如何焕发新生机
增强文化自信。以中国的剪纸艺术为例,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许多传承人陷入了困境。但通过政府的支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措施,剪纸艺术逐渐焕发了新生机。现在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走向了世界舞台。

中国传统戏剧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这些措施,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传统戏曲摆脱困境,走向辉煌。中国戏曲是时代的产物,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戏曲的唱腔.道白,服装和叙事的程序结构显然已落后与今天的快节奏和视听审美的需求,这就是.国家的扶持,重视,再加上戏曲界的改革和推陈出新相信中国的国粹会发扬光大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