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8-09-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第2个回答 2008-09-16
曾在<<读者>>上看过很多,多的忘了,就记得这几个:
一个小孩在铁路边玩耍,忽然列车启动了,他母亲冲过去把他拉了过来.这好象不很特别,但特别处在于:当时他母亲离小孩距离很远,有人测过她当时的速度,比短跑世界记录还快不少.
还一个就是一条被活炸的黄鳝,在油锅里不挣扎,只把肚子鼓起来冒出油面,人们当时很奇怪,等它熟了人们才发现,它肚子里有小黄鳝
再的忘了^
母亲对你的关心,对你嘘寒问暖,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可以是母亲为你操心,多了几条皱纹。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有所发现。还可以是母亲为了满足你的一个愿望,给你到处去询问,跑遍东南西北......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记得以前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猎人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追杀一个受伤的猴猿。追了好常时间,猎人和猴猿始终有段距离。猎人没有想到,在前面一直疲于奔命的猴猿突然停下来了,猎人慢慢地靠近猴猿,这才发现原来猿猴的前面是万丈深渊,猎人和猴猿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猎人举起了猎枪。就在这时猿猴缓缓的转过身来,眼睛充满了忧郁和乞求的眼神,猎人不禁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猿猴,原来是只母猿。猎人又重新举起了猎枪,就在那一刹那间,猎人突然看到母猿眼角滑落的泪水,猎人有些诧异,发现了母猿隆起的腹部,原来是一只怀孕的母猿!猎人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猎枪……
??我早已习惯了看人类对动物的一次次血腥屠杀,习惯了动物成为人类口中的美食,习惯了人和动物的一次次对峙。但这个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另一层面的人性的美好,让我不致于对这个充满了血腥、战争、屠杀、诬陷、诽谤的社会产生彻底的绝望。由对峙变成了同情,由同情变成了怜悯,由怜悯变成了释放,由释放上升为高贵。
??有这样一篇故事:一个年老的母亲到监狱里看望自己的儿子。监狱离家非常远,这位母亲坐火车、赶汽车,终于看到了服刑的儿子。见到儿子之后,这位母亲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安慰儿子好好改造,争取早一天出来,临走时,她把一袋东西交给了儿子,对她的儿子说:我知道你喜欢吃瓜子,这是我忙闲是给你嗑的,你慢慢吃吧!我身体挺好,不要担心。儿子知道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我知道这个曾经犯过错的儿子一定会好好改造的,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一位诗人写到:一声坠地的啼哭/ 舒开你满脸灿烂的微笑/伸出惊喜的双臂/捧起串串银铃般的奥妙/不用解读/就能听得懂每句真切的呼告/ 摇篮边轻轻荡起深情一曲……
??悠悠人类历史长河。
??东汉末年,蔡文姬被掳至匈奴。作别家国,在匈奴度过了一段凄惨岁月。当她被汉使赎回时,当她与匈奴的儿子诀别时,凄凉感伤,不忍离去,感慨万千。她在所作《悲愤诗》中写道:“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哀伤凄怨,读之使人动容。唐人曾以此为题,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诉,一种醇烈真挚的母子之情溢于曲调之中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孤苦伶仃。他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时,已是满凄清,物是人非,睹物伤怀,忧国忧民之心与思母之情,俱荡胸怀,写成了充盈了无限血泪的《无家别》。“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语悲切,千载之下,令人动容。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千古流传……
??我曾怀疑过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已腐蚀人类的情感,包括爱情亲情。我看多了孩子无情的把父母赶出家门的丑剧,我也曾不止一次的看到路边的弃婴。但无意间读到的两个故事,改变我的怀疑,这就象暂时的乌云密布的天空,并不能挡住更多的,惠风和畅,万里晴空。
??高雄一位产妇临盆前不幸遇到火灾,被救出火场送往医院时已没有呼吸心跳,全身烧黑,惟有双手护住的肚皮完好,医生施行死后剖腹生产,接生下的男婴居然活着。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夫妇俩很快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骤然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耗,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可以抵达永恒。
??我不想用太美好的文字形容母爱的伟大,我只是想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忙碌的天下的儿女,在打点好了自己的小家之后,请不要忘记家中的老父老母,对抚养自己的父母心存一种感恩,一份想念、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