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则时事评论 可多

求一则时事评论 可多最近的新闻 不用写太多 写清楚事件和其他的观点内容几天

①时事:5月14日,杭州高级中学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文言文版的校庆公告。几个小时后,这份特别的校庆公告在朋友圈刷屏了,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在留言区更是引发了持续热议,点赞者认为公告让人耳目一新,传播效果极佳,同时质疑者也不少,表示文言文晦涩难懂,“高冷”“堆砌辞藻耳”,没有多大价值。

②评论:学校的公告,旨在邀校友回校参加校庆,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但这篇公告的主要执笔者,历时一个月,遍请名家,数易其稿,如此卖力搞出一篇连校友都读不甚懂的公告,看似创新,实则用力过猛、了无新意,不过是在拾古人的牙慧。实际上,在古文字里,捡几字孤僻字,以显示学问与古文修养,非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还让读者在猜谜中感到写作者的故弄玄虚、故意卖弄。

在当今社会,文言文不是不可以写,但要分场合。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写文言文的。比如,博物馆的介绍、前言,书画展的解说词,很多公文,基于传播的需要,最好不使用文言文。如果在我们正常交往的文书里,专门使用骈文,专门设置文字迷宫,说是“本意不在为难大家”,但它确确实实在制造阅读障碍。学习传统文化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传统文化理解不能过于狭隘,只学写皮毛的东西、做些形式上的模仿。如果我们只是照搬文言文的行文模式,那还不叫弘扬传统文化,顶多算是食古不化的复古而已。真想引导大家回归原著,回归经典,不应在工作、日常生活的应用文中运用文言文。倘若央视《朗读者》节目也来个文言文,我想那观众会流失多少呢?

近代以来,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繁体字与简化字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人们对于古代与现代的碰撞,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反映。但可以确定的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使用骈文的古代。虽然文言文在特定的时候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但以所谓“复古”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的文言版校庆公告,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的作秀罢了。总之,不宜提倡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交往、交流中使用文言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3
我不想告诉你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