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

如题所述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课改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落实。新教材的运用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的。要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则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西谚有云:“没有准备,就是准备失败。”中国也有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一、备目标
在上课之前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一节课的备课工作。在一节历史课上需要完成哪些目标?如何来确定这些目标?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研读《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
研读《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以此来明确历史教学的要求。中学历史课程要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即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要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突破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规律,纠正急功近利的简单化做法。所以,课程标准指出,要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以人为本体的文明历程”、“以真为前提的学习途径”、“以思为宗旨的目标体系”、“以实为特征的教育功能”四个基本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历史教育和历史科学的角度出发,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要使学生树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式。从注重实践、体验历史的认识过程出发,课程标准中将历史学习能力分为一般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特有的认知能力。一般学习能力又分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四项,这四项能力贯穿于历史学习的始终;历史学科特有的认知能力又以递进关系,分为识记鉴别、领会诠释、分析综合、评价论证四项,并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挂钩。所有的能力要求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作了明细的说明。
2、明确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学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历史知识的教学应该是基础,是不可以剥离出历史教学的;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的。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缺失,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二、备教材
1、钻研教材
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教材通读一遍,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把握要点。读教材上的文字图画内容,理解教材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是怎样写的?然后把教材上的内容变成教师的已知点,从这些已知点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
上好一堂历史课并不是单纯的学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如果只是在教材中寻找知识点,并让学生圈点,这又使历史教学落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只能使学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新教材中引用了很多原始史料,并且还增加了“动手动脑”、“各抒己见”、“小论坛”、“史海拾贝”和“史海指南”等内容,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如何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这些材料。如在《统一的隋唐时代》中有一目内容是“贞观之治”,就可以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个“各抒己见”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更了解贞观之治的情况。
2、补充史料
在仔细分析研究教科书之后,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课本外的史料。采用多种途径,如运用投影、录像、分发资料卡、阅读纸等,向学生提供各类材料,包括文字、图像、统计材料等。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习,师生可以展开对历史问题的论述,这样就改变了教学中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释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具体、丰富的材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历史学习的深入进行,这样也可使学生得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观点。
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论,使学生了解了历史的情况,提高了阅读能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应注意对补充材料的取舍,取其能体现教学知识点的材料,而非将所有搜集到的材料一股脑的展示给学生,那只是史料的堆砌。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就可以引用一些《拉贝日记》、《东史朗日记》的部分内容配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3、选择重点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内容,组织重点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重点内容来设计的。教师须在课前仔细的研读教材,找出一节课的重点。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呢?从理论上讲,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那么,如何确定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呢?一般来说,对教学重点的选定,可以从某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等方面来考虑。选定教学重点,还要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来考虑,即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些教学内容虽然在历史上和教材中有着较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已经比较了解了,这就要斟酌是否还要重点讲授。如讲到李白和杜甫的诗,学生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他们的写的诗,就可以略讲诗的内容,而把重点放在他们诗歌的特点和形成自己风格的背景上。
4、确定难点
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是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生内容。难点是由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教学之间的差距而形成的。通常我们把教材中比较抽象,学生对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或者本质属象比较隐蔽,需要用新的方法去认识的内容,便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学生
在现今的备课中还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多的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在备课时就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在教师能在课堂教学时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情况的分析可以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历史学的认知和相关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去考虑。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表现出一定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比较强烈。但他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还停留在非好即坏的判断标准上,所以在这方面就可以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非好和坏的绝对性评价。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对于历史学的认识还相当少,相关的知识储备也相对的少。绝大部分的历史知识都是戏说的电视连续剧中获得,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也很少,所以必须要先培养学生的学史方法。
初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偏重于具体史实,多运用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或运用网络收集史料,所以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助于配有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过初中学生家中计算机的普及率不是很高,所以偶尔在课前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做准备。一般在学校中都有图书馆,其中历史书籍会占有一定的数量。所以在备课时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初中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薄弱,备课时也时需要注意的。
当然由于地区差异,郊市的学生相对郊区的学生其知识面要窄,接触的信息量少。所以对郊区的学生可以增加信息的培养。

四、备教法
教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产生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历史进行认识。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展开。在学生的活动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或动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简单借用某些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问题教学法的使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想到问什么问题就问。提问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问也要能够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一课讲到重庆谈判时,我问学生,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试说明你的理由。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十分热闹。最后,双方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提问,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提问时也要注意难易,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如果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有一定的思维量,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多些。
课堂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问题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性或“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或“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主要针对优等生。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收获。

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以顺利而流畅的上好一节历史课。当然在课堂之上可能还会发现一些问题是在课前没有想到的,所以在每上好一堂课之后对所上的课重新反思一遍找出不足之处在下节课前针对这这些问题做好准备。只有在实践和改进中才可以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也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背景、兴趣和知识水平,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上好历史课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导入设计、课...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5)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构思,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等等。(6)尝试欣赏不同风格、不同艺术特点的文学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

如何上好历史课
1.做好课前准备,2.导入和过度要自然、有新意,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重视课堂语言节奏和韵律。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纵观教材全局,不要备一节课上 一节课,应该把整个教材内容揉合起来,再把它化为几个时间段进行教学。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不但要认真备知...

作为一个师范生,怎样为学生讲一堂精彩的历史课?
1、自己是一个有学问、有责任心、肚子里有货的老师。2、课前要充分准备,讲第一节历史一定要打破课本的课程次序,挑选有悬念,故事情节强的一段历史,作为第一节的讲授课程,这样可以把学生拉到你麾下。给学生讲课前,以说书形式自己先试讲几次,找人听。能够达到吸引听讲人的程度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了。

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一节课的备课工作。在一节历史课上需要完成哪些目标?如何来确定这些目标?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1、研读《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研读《上海市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以此来明确历史教学的要求。

如何打造高效活力的历史课堂
为此,我们历史组制定了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以备课组长为中心,规定了每节课教学内容,学案的设计,作业的选编。集体备课前:教师先钻研教材进行自备,写出简案,为集体备课交流做好准备。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首先检查个人备课的情况,然后按课时一项一项的研究,随机指名教师进行发言,其他老师再讨论补充。...

教小学生趣味历史怎么备课?求方向
例如在讲解“公元纪年”这一内容的时候,历史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个“年代尺”的模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假如一个人在公元前16年出生的,在公元后16年逝世的,那么这个人在死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岁呢?”通过问题的推动下,促进学生...

初中历史教师试讲如何准备
初中历史教师试讲需精心准备,确保高效教学。首先,合理安排试讲时间,通常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确保内容充实而不冗长。设计时,需全面覆盖问题,教学目标、难点明确,主线清晰。同时,穿插练习题、小结与布置作业,形成系统性教学结构。师生互动是试讲成功的关键。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
要在一节课上做出那么多的反应并力求准确,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决的,而要靠教师的“临场发挥” 。这样看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以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可以这样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比较粗的一次设计。然后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新问题的出现,随时调整教案乃至进行二度设计。 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

教师资格证历史说课要准备些什么啊??急~~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向领导、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说课的内容。说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