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西汉时期,长安宫廷里出了一个舞技绝伦的女子,她叫
“赵飞燕”,原名宜主,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她因为容貌姣好,舞技出色,所以深受汉成帝刘骜的专宠,贵倾后宫。赵飞燕父亲赵曼是汉代宫府的家奴,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赵飞燕生下来后,赵曼因为无力抚养,他便将赵飞燕送给别人家抚养。当天晚上,赵曼总是梦见婴儿在哭。赵曼不忍心,他又把赵飞燕抱回家中勉强养活。而赵飞燕因为家穷,很小去阳阿公主家做了一名歌舞伎。赵飞燕天资聪明过人,她练就迷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
汉成帝刘骜喜欢游乐,他经常与富平侯张放出外游乐。有一次,汉成帝在阳阿公主家见到赵飞燕后,他大为欢喜,很快就召赵飞燕入宫,封为婕妤。
汉成帝极为宠爱赵飞燕,没多久就立赵飞燕为皇后,从此赵飞燕开始显赫一时了。
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汉成帝。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赵飞燕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汉成帝十分着迷。
当时,长安宫廷中有一湾清水,叫做“太液池”,中间有一个小岛,叫做“瀛洲”。汉成帝命人在上面筑起一个高约13米的台子。
有一次,赵飞燕身穿美丽透明的薄纱在瀛洲台子上跳舞,下面有乐队伴奏。汉成帝亲自指挥,看着高台上的赵飞燕飘飘欲仙的样子,汉成帝格外高兴。
赵飞燕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袭来,赵飞燕薄薄的衣袖也就随风飘舞起来了,好像她也要随风飘去一般。
汉成帝很是着急,他赶忙命人用力拉住赵飞燕的衣裙。自此以后,汉成帝怕大风把赵飞燕带走,他特意为赵飞燕建造了一个名为“七宝避风台”的住所。
还有,因为那一次意外,待到风停舞罢后,赵飞燕的裙子被人抓出了皱褶,从此以后,后宫中开始流行了一种有皱褶的舞裙,名为“留仙裙”。
甚至,汉成帝还为赵飞燕特制了一个水晶盘,他命令宫人托起盘子,让赵飞燕在盘子上起舞,这样倍增飘逸轻盈之美。赵飞燕还擅走一种特别的舞步,这种舞步叫做“踽步”,她走起来花枝颤然,姿势非常优美。
汉代宫廷舞女除了赵飞燕以外,还有一个舞技高超的女子李夫人。李夫人出身于世代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李延年是李夫人的哥哥。后来李延年因为擅长歌舞受到汉武帝喜爱。有一次,李延年在汉武帝酒宴前献歌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了后叹息说:“好歌!但是世上真的有这样的绝色佳人吗?”
李延年便将自己的妹妹李夫人引荐给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便召见李延年的妹妹,他发现李夫人果真妙丽善舞,舞技高超绝伦。汉武帝非常喜欢李夫人的歌舞,便立她为夫人了。
后来,汉武帝在宫中时时欣赏李夫人的高超舞技,他也越发喜欢这个绝代佳人了。
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李夫人去世,汉武帝无比怀念李夫人的舞技,于是他命令画师将李夫人生前的形象画下来,然后将画像挂在甘泉宫,这样他就可以时时回忆起李夫人昔日美妙的歌舞表演了。
汉代还盛行一种《剑舞》。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中原大地纷争不断,因此习武之风盛行。那时由于金属冶炼的技术不断提高,“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爱戴。
汉代人们大多佩剑,这也逐渐成为一代代文人武士的必备行头,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剑舞》流行于汉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记载汉代《剑舞》表演情形的史籍中,最有名的当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了,其中《项羽本纪》就讲述了“鸿门宴”的故事,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范增数目项王,举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王,庄不得击。
后来出土的画像石上也有关于此事具体刻画,在汉代,也许是剑器原本就充满了动作性,也许是汉代乐舞的表演者们对舞剑有特别的偏好,所以《剑舞》形象在出土的画像石上所见极多。
在河南出土的一块画像砖上,就有3人共同舞剑的生动景象。左侧一人坐胯虚步,右臂扬起,剑锋向下,似乎正在做出击准备。中间一人身形硕大,立掌待势。更加精彩的是画面右侧的舞剑者,手挥双剑,大弓步,与中间一人对峙,极富动感。
其他《剑舞》的形象,有横剑马步蹲裆者,也有平剑蓄势待发者,还有拔剑怒目而立者,这些形象各显神气,有的《剑舞》表演者手持一把剑,还有的表演者舞动双剑。
汉代的《干戚舞》,也被称为《盾牌舞》,这种流传于上古大神刑天的舞蹈在汉代也非常著名。后来山东微山出土的画像石上,就记录了这种盾牌之舞。
在画像右方有一对舞人左手执盾牌,右手执刀,做蹲裆步姿势,两人一攻一守,一进一退,正在对峙比武。两人的盾牌高近一米,宽约0.3米,为长方形。
右方舞人,头挽椎髻,精神抖擞,盾牌移在左侧,露出大半个身体,好像要进攻一样;而左方的舞人戴着面具,他拿着盾牌掩护,身体后躲,刀竖身后,明显他已经呈现败势了。
还有,汉代《建鼓舞》形象也非常多,除了《建鼓舞》之外,多数鼓舞都没有特定的名称,但是在后来出土画像中却极为常见。
《建鼓舞》,也称作《应鼓舞》,是汉代当权者召集号令以及开府问事时礼仪所用的鼓,这些鼓既代表着某种礼乐规格,又象征着使用者的权势地位。根据古籍《礼仪·大射》中记载:
建鼓在阼阶西。建鼓的形制一般是以两根立柱吊悬一面大鼓,立柱脚下有四足,如同卧狮之脚,立柱上方装饰着华盖,并有凤鸟的形象,很是好看。
《建鼓舞》舞者有的是在建鼓伴奏下起舞的,也有边击打建鼓边作舞姿的。
后来出土的画像砖石上与建鼓一起出现的舞者,大多数都是男性,这也许能够说明《建鼓舞》是一种很有阳刚之气的舞蹈表演吧!
《建鼓舞》的舞姿也是各种各样,有骑马蹲裆式,有大弓箭步的,有跨步跳击的,有击打之后向后折腰的。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
1、《踏歌》:汉民族传统舞蹈,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至唐代达到鼎盛。它以民间的“达欢”意识为母题,展现了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景象。《踏歌》继承了民间风情,同时透露出古典气韵,让观众感受到古代美女于“陇上乐型改业”的美好景象。2、《相和歌》:相和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后来...
汉代以舞具为名的四舞的内容是什么?
以舞具名、乐器名为舞名的传统舞蹈.《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等等,
汉代的舞蹈有哪些
汉代的舞蹈有:盘鼓舞、长袖舞、折枝舞等。一、盘鼓舞 盘鼓舞是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它通常是在鼓上起舞,舞者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灵活的动作展现出舞蹈的韵律感。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在宫廷中流行,也深受民间喜爱。盘鼓舞的表演场面壮观,是汉代舞蹈中的一大亮点。二、长袖舞 长袖舞是汉代舞蹈中的另一...
古代舞蹈名字
七盘舞又称盘鼓舞,是一种古代的汉族舞蹈,在汉代,舞时将盘、鼓覆盖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踏舞出有节奏的声响。长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经存在,曾是战国时楚国宫廷的风尚,发展到后来的长袖舞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舞蹈,这许多种舞蹈都以舞袖为特征,有单人...
汉代百戏包括哪些表演形式?
1. 汉代百戏包含了多样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音乐与舞蹈类的节目有“盘鼓舞”、“巾舞”以及“鼙舞”等。2. 皮空杂技和武术类的节目则包括了吞刀、吐火、寻橦(爬竿)、扛鼎(举重)、冲狭(钻刀圈或火环)、陵高履索(在绳上做惊险动作)、弊银跳丸剑(表演者手拿若干尖刀和圆珠轮番抛掷)、...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介绍如下:一、形式多样丰富 汉代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战争舞蹈等。宫廷舞蹈以宴会和祭祀场合为主,舞蹈形式多样,有群舞和独舞,并常常结合歌唱、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舞蹈演出形式。宗教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对...
汉朝的舞蹈有哪些
汉朝的舞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巾舞 巾舞是汉代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舞者手持巾,通过挥舞、摆动、翻滚等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巾舞在宫廷和民间都极为流行,是汉代舞蹈中的代表性舞种之一。2. 盘鼓舞 盘鼓舞是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舞者通常在放置着多个盘子的鼓上跳舞,这些...
汉族民间歌舞作品
狮子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六、龙舞。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汉代舞蹈注重表情的表达。舞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身姿传递情感,使观众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舞蹈的内涵。第四,服饰华丽绚烂。汉代舞蹈服饰多采用丝绸和宝石等材料,色彩鲜艳,制作精美,舞者身着华服,在舞动中更显艺术美感。最后,音乐伴奏丰富多样。汉代舞蹈通常有乐器伴奏,如琵琶、鼓等,音乐的节奏...
汉代舞蹈的类型?
汉代舞蹈的类型如下:1、建鼓舞 汉代盛行的道具舞。是用木桩穿过鼓的中部将鼓立起来,舞人在鼓的两旁,边敲击边做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一般有蹲步扬臂击鼓、单腿跪地击鼓等。此舞多为男子表演,是动作急速而豪放、气氛紧张而热烈的舞蹈。可以体现出汉代此时形成了刚柔并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舞蹈风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