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说说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如题所述

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你们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

生:是西湖。

师:又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

生:明月

师:是啊,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

生:一幅画

师: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生1:苏堤就是为苏轼而建的,而且……(太激动,说不出来了)

师:苏堤是苏轼建造的哦。

生2:我知道苏轼还有一个名字叫苏东坡,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师:同学们吃过东坡肉吗?(一阵哄笑)

生:吃过。

生3:我还知道有一个纪念馆。

师:是的,苏东坡纪念馆,去过吗?

生3:去过。

生4:我还知道苏轼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

二、印象西湖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写诗题,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块儿写,好吗?(边板书边说)“饮”是前鼻音,我们一同读一读。(学生边读边书空)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了。

生2: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

生3:他们还在饮酒。

生4:我知道了天气。

师:(指着板书)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老师随机巡视)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很温柔,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

生:(随机有三位学生读,再齐读)

师:这个“妆”是个翘舌音,谁能来读?

生:(随机有四位学生读)

师:你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啊就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行吗?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可以吗?

师生:(按要求合作读)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我读二、四句,行吗?

师生:(再次合作读)

师:同学们,苏轼笔下的西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是第三句。

师:哦,是那“西子”,是吗?(生点头)

生2:山色空蒙。

师:你觉得“山色空蒙”很妙,是吗?(生点头)

生3:我觉得很美。

生4:老师,我喜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非常舒服,是吗?

三、走近西子

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还记得吗?有人说西湖像一面——

生:镜子。

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

生:明月。

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

生:图画。

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

生: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诗中就是这样写的。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板书:西湖比西子)你知道西子吗?

生1: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SPAN style="LINE-HEIGHT: 150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书上的下面写着。

师:啊,书上看到的。同学们,从这册开始,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2:她的名字又叫“西拖”。(学生笑声一片,教师马上帮他更正——西施)

师:你们都知道了,西子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要听吗?

生:要听!

师:(缓缓地)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板书:?)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纷纷举手)

生1:老师,什么叫“潋滟”?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看着“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1:跟水有关,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生2:水波一荡一荡。

生3:肯定是很美丽的,因为有个“艳”字。

师:是啊,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

生1:西湖上。

生2:在我家边上的池塘里。

师:嗯,不过西湖比这池塘可要大很多倍哦!

生3:在上午,阳光照着西湖时看到,我看到了像水晶一样的湖面。

师:像水晶一样,那是怎样的漂亮啊!(点击课件)

生:(一片“哇”声)

师: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生1:像明晃晃的镜子。

生2:像一颗颗星星。

生3:像撒了一湖面的水晶宝石。(学生一片感叹)

生4:像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

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冯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

生:第二种:正好,恰恰。

师:啊,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你能给“方”换个词吗?

生1:晴正好。

生2: 晴刚好。

生3:晴恰好。

师:大家真能干,不过你们去读读,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

生1:(朗读诗的第一句)

师:好深情的一位苏轼啊!

生2:(慢慢地读第一句)

师:嗯,一字一顿!

生3:(摇头晃脑地读)

师:好投入的苏轼啊!

生4:(充满深情地读)

师: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再深情一点。

生:(再次齐读第一句)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在阳光下,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忽然,雨雾迷蒙,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接读诗的第二句)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

生1:像被雾气笼罩了。

生2: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好浪漫哦!

生3:感觉朦朦胧胧的。

生4:感觉很糊。

师:哦,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来,看看吧!(放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西湖上雾蒙蒙。

生2:好模糊,就像摄影时对焦没对准。(笑声)

师:呵呵,这么专业的术语都出来了。

生3:看到了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

师:嗯,好诗意啊。

生4:房子朦胧了。

师:是啊,房子朦胧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像走进了——

生1:像走进了仙境一样。

师:你就是那位仙人!(笑声)

生2:像是走进了神秘的世界。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读)

生1:(朗读第二句,“山色”读音有误)

师:太激动、太深情了,是“山色”。

生2:(朗读第二句)

师:好温柔。

生3:(大声朗读第二句)

师:雨细细地下着,周围是这么安静,你忍心很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

生3:(再重读,声音马上轻了下来)

生:(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

生:山色空蒙。

师: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愿意读一读吗?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生1:(朗读诗的一、二两句)

师:都是那么柔柔的,要是第一句再响亮一点,会让别人感觉阳光更灿烂!

生2:(朗读)

生:(全班齐读)

师:来,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水光潋滟是景——

生:(楞了一小会儿,接着说)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晴是景。

生:我看,雨也是景。

师:我看,晴方好。

生:我看,雨亦奇。

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师:(自言自语)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

生:(小声)西子。

师:(继续自言自语)像谁呢?

生:(大部分举手)

生:(齐答)西子。

师:(作恍然大悟状)欲把西湖比——

生:西子。

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

生:(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播放课件,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接背)。西湖水是那么清凌凌的,下雪啦,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

生: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那就用你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

生:(练笔,教师随机指导)

生1:我说,雨天的西湖是淡妆,看! 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夏天的西湖是浓妆,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

师:好一个“怒放”,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娇艳。

生2:我说,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 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师:多别致的外衣啊!

生3:我说,柳树为西湖化淡妆,看! 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湖水为西湖抹浓彩,看!湖水清澈见底,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

师:同学们,让我们为这位未来的女诗人鼓鼓掌吧!(学生鼓掌)

生:(手越举越高,欲罢不能)

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

生:(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生:能!

师:(将“?”擦去,改成“!”)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接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来,一同看看(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师:(朗读拓展资料)看到这,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生1:苏轼,你真是杭州的功臣啊!

师:过奖!过奖!那是鄙人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苏轼!要不是你,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

师:惭愧!惭愧!为杭州做得实在是太少啊!

生3:老师,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

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生:(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的确是美,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月宫里的明镜——

生:(接读)不幸失落人间。

师:在周起渭的眼中,若把西湖比明月——

生:(接读)湖心亭似广寒宫。

师:在白居易的眼中,湖上春来似图画——

生:(接读)乱峰围绕水平铺。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多像一位女子,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正如苏轼笔下那天生丽质的西子。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板书:西子湖)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6
士大夫人如果如果发风格感到广泛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5
写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