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

如题所述

1.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管理方式的革新与发展。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基本确立,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也基本形成。管理开始应用于竞争领域,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两个关键因素。管理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劳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体力,在工厂主可以使用的范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利润。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一些管理先驱试图通过合理分工、工资制度等物质刺激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亚当·斯密阐述了分工问题和劳动报酬原则。欧文提倡人道的管理方式,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开始对管理进行社会性研究。巴贝奇从效率和成本核算角度进行了探讨。麦卡勒姆在伊利铁路公司建立了组织、报告、会计和统计的管理体制。普尔、卡内基等也就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先驱的探索为以后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古典管理论时期(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古典理论主要是指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此后一段时间里以泰罗的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理论形态。仅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受到工人生理承受限度的挑战,另一方面导致劳资矛盾逐步激化,甚至引发激烈的劳资对抗。因此,时代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不加剧劳资矛盾,或者说应在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之外寻求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此背景下诞生,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泰罗呼吁劳资双方进行“心理革命”,以合作取代对抗;以科学取代经验,衡量任务。泰罗的主要贡献有两方面:一是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如动作研究、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工人培训、成本核算、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例外原则等;二是改变了人们对于管理的看法,即管理需要摆脱简单依靠经验传统,更要应用科学手段去探索工厂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即实行“科学管理”。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韦伯从对权威的历史考察和分析入手,提出组织以权威作为存在基础,认为存在着三种支配组织的权威形态:传统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权威。韦伯进一步分析了三种权威形态下的组织形态、结构、运转方式与功能,为大型组织中提高效率提供了一种理性模式,即“理想官僚组织”,因而有时被誉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法约尔从高层宏观管理的角度,提出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六种: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奠定了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框架。法约尔从管理的通用性角度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法约尔还就管理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后来逐渐演变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框架,并为以后的高层管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3. 以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主的时期(1930年代到1950年代):从1930年代起,组织中人的因素得到进一步重视,更多的从人角度出发探索提高效率的途径。从美国学者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开始,工业心理学、社会学方法在管理研究中得到应用,出现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行为科学的基因注入管理学研究中后,更多的强调了工人对工作环境所作的积极反应,强调工人的社会关系对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在行为主义角度看来,人的社会特性是决定人的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因而需要从激励人的行为的角度来提高工人对于工作的热情。这一时期学者主要从人际关系、个体行为与团体行为、个性与组织、人性假设、需要层次以及行为激励方面提出一系列管理理论。相应的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领导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 现代管理理论时期(1950年以后—):二战前,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对组织作用的重视,以及多种学科方法的运用,管理学研究在多个角度展开。从切斯特·巴纳德开始,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流派众多,且均有建树,管理理论的科学化程度提高。1938年,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发表。巴纳德在韦伯的组织理论与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平衡论、协作系统论和权威接受论,对组织展开动态研究,巴纳德也被看作是“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鼻祖。美国女政治哲学家福利特对冲突和团体心理作出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巴纳德和福利特的管理理论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转向现代管理理论提供了过渡。作为巴纳德的追随者,西蒙则从组织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于1940年代提出决策理论,并探讨了理性因素与心理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将管理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加以区别。在西蒙的影响下,决策学派兴起。二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学科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计算机和计量方法被用于管理,管理科学和运筹学得到发展。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下,以卡斯特为代表的系统学派从组织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展开研究,试图寻找管理的统一性。而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学派则试图去寻找影响管理的各种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在60-70年代,以戴尔、德鲁克、斯隆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尼斯、西肖尔则对韦伯的理想官僚组织提出批判。80年代初经理角色学派诞生。一些学者则又回到对一般管理理论、概念、原则、体系的寻求之中,管理过程学派再度受到重视。20世纪后期,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国与国、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对市场的适应都出现了不同态势。现代管理理论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比较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战略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知识型企业管理理论等。这些新理论的出现,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了管理思想宝库,进一步促进了管理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
泰罗的主要贡献有两方面:一是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如动作研究、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工人培训、成本核算、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例外原则等;另一方面是改变了人们对于管理的看法,即管理需要摆脱简单依靠经验传统,更要应用科学手段去探索工厂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
1.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发现管理学的普遍规律,古典管理理论建立的管理理论使得管理者开始摆脱了传统的经验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2.古典的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些管理的原则、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并且主张这些...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 从 泰罗 的科学管理理论到 法约尔 的一般管理理论再到 韦伯 的行政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关系学说【组织行为学的开端】三、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到经验学派 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四、管理理论新发展 是从...

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基于此,有的学者认为存在三条管理学发展轨迹,一是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科学主义线索,由泰勒科学管理开始,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决策管理理论等;二是建立在对现代人性基础的人本主义线索,从梅奥对“社会人”的研究开始,包括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管理伦理理论等...

为什么现代管理理论起源于西方
人性假设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性假设的作为变化前提的。 人性,从字面上理解,是人的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属性,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共同的所有规定性。管理表象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管理,而实质上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认识管理,管理的中心...

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思想,其发展轨迹是什么?
西方近现代管理学家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动人”等,都在不断变化,而且至今无法证明那种对人本性的假定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在20世纪初才形成理论,即古典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泰罗(美国)、法约儿、马克思韦。此后又出现...

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发展阶段的比较,东西方管理思想特征比较
他们的观点构成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轨迹.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转变.这些人性假设成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管理者采取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的人性理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实.为企业发展而提出.以效益为目标.其发展经历了[对工作与组织的研究→对人与组织的研究→对生产与营运过程的研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

如何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轨迹
西方行政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传统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时期、系统管理时期。1、传统管理时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施泰因首先提出“行政学”一词,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的研究一文,1900年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主张。1926年美国学者怀特对行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管理理论的历史
2.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兴起阶段:二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低潮阶段:1973年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性石油危机极其触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经费来源枯竭;还有由...

管理职能发展轨迹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系统论等理论的发展,决策职能开始被突出。如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涉及计划制定、组织设计、人事管理等各个环节。米和希克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创新职能,强调了创新对组织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何道谊的《论管理的职能》则从业务过程出发,将管理分为目标设定、计划制定、执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