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生平 要简略的

如题所述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都德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 与 《小东西》类似。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
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8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普罗旺斯的尼姆城。
1866年发表散文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两年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以“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获得“法国的狄更斯”的称誉。
1837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另外还有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努马·卢梅斯当》(1881)、《不朽者》(1888)等等

左拉 (EmileZola,1840—1902)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出身于工程师家庭。年幼丧父,家境清寒,当过职员。年青时即喜爱文学,崇拜巴尔扎克。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影响,后受泰纳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遗传学说的影响,倡导自然主义的文艺创作理论。1868—1893年写作大型长篇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全书共二十部,是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同时又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后又撰写三部曲《三大名城》(1894—1898)。1898年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民主进步势力一边,写下著名的《我控诉!》抗议政府的无理判决,遭到迫害,流亡英国。1899—1903年写作《四福音书》。后期作品有宣传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有五十卷全集和四十二卷全集。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7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2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第2个回答  2007-03-13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都德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 与 《小东西》类似。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
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回答者:520aifenzi - 江湖新秀 四级 2-27 16:22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普罗旺斯的尼姆城。
1866年发表散文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两年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以“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获得“法国的狄更斯”的称誉。
1837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另外还有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努马·卢梅斯当》(1881)、《不朽者》(1888)等等

左拉 (EmileZola,1840—1902)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出身于工程师家庭。年幼丧父,家境清寒,当过职员。年青时即喜爱文学,崇拜巴尔扎克。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影响,后受泰纳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遗传学说的影响,倡导自然主义的文艺创作理论。1868—1893年写作大型长篇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全书共二十部,是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同时又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后又撰写三部曲《三大名城》(1894—1898)。1898年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民主进步势力一边,写下著名的《我控诉!》抗议政府的无理判决,遭到迫害,流亡英国。1899—1903年写作《四福音书》。后期作品有宣传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有五十卷全集和四十二卷全集。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7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2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