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钱塘江大桥之传奇美文摘抄

如题所述

  钱塘江下游江面愈展愈宽,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江中来往着各种船只。但横跨钱塘江的那座大桥,却是真正的壮观。它那一座座水泥桥墩,自南岸到北岸,在江面上一字排开,支着势如长虹的钢架,横跨在滔滔的白浪之上。火车疾驰而来,一进入桥门,整座钢梁就在剧烈的震动中发出一片轰雷般的巨响。
  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北起西湖区六和塔虎跑路,南至滨江区江南大道联庄村上沙埠,是杭州市内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谁也不会想到,这座桥梁却是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多灾多难的。本来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建造,历时3年另一个月才告建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却在建成89天之时,由茅以升先生自己炸毁了;尔后又用了1年半的时间将其修复;此后大桥在杭州解放前又一次被炸。直到1953年9月,才把这座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伤痕累累的桥梁修复完工。1954年3月,钱塘江大桥才恢复使用。
  当初在钱塘江上建桥,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江流上游有时会有山洪暴发,下游又有涌潮,这些时候,水势非常险恶。而且江中还有深厚的流砂层,在水流冲刷下移徙无常,显然,要在这样的急流和流沙里修筑桥墩,是会碰到极大的困难的。
  钱塘江大桥的筹建,始于1933年夏。当时浙赣铁路已从杭州通到玉山,浙江全省公路也已有所发展,总长达3000余公里。但因钱塘江一水之隔,致使南北交通阻梗,往来极感不变。那时候,曾养甫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建设厅长,他是建桥的积极倡导者。他一方面聘请当时国内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建桥工程,另一方面又竭力游说浙江省内金融家,要求他们“造福桑梓”,为造桥提供资金,得到了他们的赞助。在他的积极推动下,钱塘江大桥的筹建工作,终于逐步开展了起来。
  1933年8月,钱塘江桥工委员会宣告成立,由茅以升任主任委员;1934年8月8日,浙江省政府成立了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又任处长,并邀请罗英为总工程师。
  茅以升受命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经过勘测,选定闸口为建桥地址。这里江面狭窄,而且江流受到北岸山峰的约束,不致有改道之虞。桥址选定之后,设计旋即开始。我国虽然没有建筑现代化桥梁的经验,但茅以升等专家却勇敢地担当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钱塘江大桥的桥梁形式为双层联合桥,下层为单线铁路,上层为双线公路及人行道;桥梁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其中江心正桥1072米,北岸引桥288米,南岸引桥92米。正桥16孔,桥墩15座。上层公路桥,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当时造价为510万银元。
  钱塘江造桥的最大困难,是在深厚的流沙层上建筑巩固的桥墩。钱塘江的流沙层极厚,最厚处达40多米,下面才是岩层,而且质地也不坚固。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之下,一般的桥墩自然不合用,何况桥上要通行满载的火车汽车,还有承载的问题需要考虑。但是,要挖下这么厚的沙层,把桥墩直接建造在岩层上,显然也不可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是先在沙层中打下30米长的木桩,使其达到岩层,然后再在木桩上做桥墩;为了减轻桥梁重量,又采取了质地较轻的合金钢。
  当时,使用的是“气压沉箱”的办法建造桥墩。所谓沉箱,实际上就是桥墩底部的长方形坯子,初空,上面无盖,下面无底,只是中间有一层隔板。因为上空,所以能浮于水面;因为下空,所以能打入高压空气,使工人可以在里面工作。沉箱浮到墩座基址定位后,上部就可进行墩身浇筑,下面工人在高压气室内挖泥。沉箱因上部逐渐增加的重量愈沉愈深,直达木桩,然后再填塞气室。这种施工方法对工人是有危险的,但在当时却是最切合实际的办法。
  建桥各项工程,决定招商承办,结果英国道门郎公司包办桥梁,丹麦康益洋行负责修建正桥桥墩,至于南北两岸的引桥,则分别由国内的新亨营造厂和东亚建筑公司营造。施工问题十分复杂,因此直到1935年4月才得以正式开工。
  建桥工程因国际形势紧张,日夜赶工,上下并进,历时两年半才完成。1937年9月19日,正是中秋节,趁着潮汛安装了六号桥墩北面一孔的第一节钢梁,次日又安装了这座桥墩南面的一孔。钢梁上好后,上下加紧施工,铁路和公路很快就都接通了。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凌晨4时,第一列火车从这座新落成的大桥上驶过了钱塘江;同年11月17日,公路桥也建成通车。
  可惜的是,随着抗日战争战事不利,国民党政府早已通知茅以升先生,准备随时炸桥。因此在即将通车时,茅先生就已在重要部位预留了炸桥的孔洞,并在通车时已安放了炸药,数十万难民就在这座安好炸药的桥上撤离。随着日寇11月5日登陆金山卫,战局不可收拾,1937年12月23日,在日寇进逼大桥北岸的最后关头,茅以升先生亲自指挥炸毁了大桥,此时据通车仅仅89天。
  随着一声巨响,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被炸断6处。原来,茅以升早就想到了万一战局不利,必须要炸桥来阻止敌军的情况。为此,在造桥之初,他就想好了在几个关键节点炸断大桥的方法。炸毁之后,还不会让敌人轻易修复。
  炸桥当夜,茅以升先生彻夜未眠,静坐良久。他想起大桥初期曾起名为“钱塘江桥”,这4个字刚好各自是“金土水木”偏旁,故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钱塘江桥,五行缺火”欲征下联,却始终无人应对。炸桥后,茅以升先生还赋诗明志:“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接着又写下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又令茅以升负责修桥。修桥的设计施工,委托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承办,总工程师为汪菊潜。工程于1946年秋开始,但国民党政府此时已濒临崩溃,经费支绌,因此工程进度十分缓慢。1948年5月,钱塘江大桥修复通车。茅以升在他的回忆录《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中,就讲述了自己与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与第一次炸桥相比,第二次炸桥的故事更加鲜为人知。
  那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
  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谭震林,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七兵团进杭州,接管整个浙江”的命令,于4月27日率领三野7兵团第21军、23军为先锋,22军为预备队,分路向杭州急进。
  21军在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率领下,于5月2日解放余杭,随后兵分3路,由61师攻取杭州市区,62师由市区西侧穿越群山抢占钱塘江大桥,切断国民党军队南逃通道;63师由西侧绕过杭州,占领萧山,保证杭州侧翼安全。5月3日拂晓,62师185团翻越五云山,奇袭二龙山北侧高地,其中2营担任抢占钱塘江大桥的主攻任务。2营以5连和6连为左右翼,向大桥逼近;由5连主攻,沿江边公路直插大桥;4连为预备队,机炮连掩护支援。5连用部分兵力正面佯攻,主力实施侧攻,很快攻下六和塔并歼灭守敌,控制了可以俯瞰钱塘江大桥的制高点。随即,5连待4连、6连赶到后,一起攻占和控制了钱塘江大桥北端桥头堡,切断了敌军南逃的通道。2营在攻占钱塘江大桥北端桥头堡后,所部4连、5连立刻向桥南之敌发起攻击,6连则在六和塔东北无名高地构筑工事,阻止市区敌人南逃。
  驻守钱塘江大桥的国民党守军见抵挡不住,便开始炸桥。很快,大桥上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可这次爆炸动静虽大,桥体钢梁却安然无恙,要害部分完好无损。原来,杭州地下党组织早已对负责炸桥的工兵营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工兵营表面上是在执行命令炸桥,可使用的炸药的分量远远不够,并且远离大桥的要害部位。爆炸只炸毁了一小段铁路桥面和木板公路桥面。
  随即,4连、5连充分利用双层桥的特点,采取上下掩护、分组前进的战术,顺利攻占钱塘江大桥南端桥头堡。至此,人民解放军完全控制了钱塘江大桥,堵住了京沪杭地区国民党军队南逃的陆路通道。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钱塘江大桥从建成至今,一直未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该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服役30多年。而且大桥设计时,是按照20公里时速设计的,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现在日通行汽车超过一万辆,火车超过150辆,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但依然安然无恙。
  大桥由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负责养护,养护工作也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刷一层面漆而已。
  老而弥坚的钱塘江大桥,真的令国人信服,又无比自豪!
  笔者1984年4月24日,曾经登上高高的六和塔,从塔上眺望钱塘江大桥,用手中普通的海鸥120相机,拍下了一张珍贵的风景照,返回家中后自己洗印出来,一直珍藏着。如今看着这张近30年的黑白照片,左侧是六和塔伸出的一只塔角,远处一条钢铁巨龙横跨钱塘江,桥下及江面上还有几艘船只……在没有广角镜头的条件下,天色还有些阴沉,拍摄的效果并不理想!
  2006年,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面进行维护;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钱塘江大桥入选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的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名单。其入选理由为:钱塘江大桥是杭州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大桥,是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水平的代表作,体现当时中国现代化铁路公路桥的最高建造水平。
  2023年10月5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散文钱塘江大桥之传奇美文摘抄
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北起西湖区六和塔虎跑路,南至滨江区江南大道联庄村上沙埠,是杭州市内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谁也不会想到,这座桥梁却是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多灾多难的。本来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建造,历时3...

优美文段摘抄(要有书名)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文采段19:坚韧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是“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