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

看到王冕画的荷花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翻译: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翻译: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翻译: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4、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翻译: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5、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翻译: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南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南宋】《小池》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杨万里【南宋】《秋凉晚步》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 杨万里【南宋】《昭君怨·咏荷上雨》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第2个回答  2018-06-29

1.《小池 》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秋凉晚步》

宋代: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4.《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代: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5.暮热游荷池上 (其三)

宋 代: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52614.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2-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52614.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52614.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