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老城或老街的故事

很急请快些!拜托!

第1个回答  2007-02-28
青岛大院故事
积厚里

积厚里位于胶州路116号,它面积不大,是个四合院,外观二层,内观三层,院里住着约有60余户人家。虽说这所里院面积不大,但名头却不小。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市里一带大大有名,一方面是因为它过年过节时以出高跷“跑耍”而闻名,另一方面是因为院里有几户人家专拉“路倒”,对维护旧青岛路面整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旧青岛既有灯红酒绿,也有啼饥号寒,一如杜甫的诗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时,很多人流落青岛,以乞讨为生,老弱病残者往往横尸街头。那时,吸毒的也比较多,有钱时抽大烟(鸦片)。抽败家了,为了省钱就吸白面儿(海洛因),一直吸到身无分文,只好靠乞讨或卖身上的衣服来扎吗啡(针管注射毒品)。这种人,严冬时身披麻袋片,缩颈勾头,趔趄街头。一旦毒瘾发作,无钱扎针,就会立即暴死路边。因此,老青岛人称他们是“路倒”。

当时,有些人专门从事拉“路倒”的工作,通常是由店铺或居民凑点钱,让他们用自行车将死者拉到郊外掩埋掉。当时市里以此为职业者,一是天桥西边的西大森有一户,再就是积厚里有几户专干此职业,他们为清洁市面做了很大贡献。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青岛市建立火葬场,在第一批火化工人中,就有好几位原来是从事拉“路倒”工作的。

解放前,青岛人口不多,市民尚保留着农村走村串乡、扮耍闹正月的习俗。所谓“跑耍”,就是由高跷、旱船、秧歌(亦称地跷)的表演者组成的队伍沿街表演,其中表演难度最大的就属高跷了。高跷腿有高低之分,高的一米有余,低的也有六十厘米多,表演者要走得稳,跑得快。每逢正月十五,中山路一带“跑耍”最有影响的当属以积厚里为主的队伍了。

在高跷表演者中,最热闹好看的当属丑婆子和傻小子了。丑婆子头戴老妈妈帽,三角眼,腮边黑痣,太阳穴上贴着小膏药,手持旱烟袋;傻小子则是梳着朝天辫,白鼻梁,胸前吊着个夜壶,内装茶水或白酒,时不时地仰脖喝一口。这二位在队中最活泼,前窜后跑,逗观众哄笑。

由于一年一度的节庆“跑耍”大都以积厚里为主体组织,所以这个“里院”名声远扬,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岛城人口的增多,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跑耍”才逐渐消失。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青年妇女开始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学文化、学唱歌,青年男女共同活动,各里院组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的业余剧团,演出了许多反封建、歌颂党的节目。其中较有影响的当属济南路办事处业余剧团,他们经常在北京路小学和大沽路花纱布公司二楼礼堂演出,大戏有《祥林嫂》、《小女婿》等,相当精彩。演出时观众爆满,有时日夜两场,免费为市民演出。他们的小节目多是以京剧清唱为主。其中,谈家三兄妹表演京剧时最受欢迎。谈家老大唱老生,虽不化装,但声腔并茂;谈家老二唱青衣,声腔妖娆,身段婀娜。而谈家小妹年仅十岁,却学唱老旦,童声稚气中透着老气横秋,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济南路管区剧团演出时,周边街道里院的居民都纷纷跑来观赏。

从1956年始,国家建设从恢复阶段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大批青年男女走进工厂,里院文艺演出渐渐消落,各大工厂职工文艺活动却随之蓬勃兴起,各厂纷纷组建文工队或剧团等业余演出团体,岛城人民群众的业余文艺演出从此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远近闻名的青岛中心商业街——中山路,贯通南北,起伏蜿蜒,如同一条历史川流,在老青岛人的心上已流淌了百年。
瞩目今日繁华洁净的商业街,回首百年的中山路,沧桑巨变,令人惊叹。世纪之初,中山路一带仅有一两个小村庄,青岛开埠方辟为南起前海栈桥北止大窑沟的斐多里街,二、三十年间世事多变,三次易名为静罔町、山东町、山东路。中国收回青岛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遂于1929年正式定名中山路,同时将第一(汇泉)公园定名中山公园。中山路路名沿用至今。
中山路在前五十年走过的足迹中,落满了旧时代的历史尘埃。德国占领青岛后,一度将中山路划成欧人、华人两个区域,以保定路口为界(当年的界石现存于青岛山炮台展览馆),南部是欧人居区,北部是华人居区,南段的路面比北段宽出六米。由于居区的分别,中山路的商业格局就形成了洋行与华人店铺分据南北的局式。青岛解放前夕,中山路的店铺仍残存着这种旧的斑痕。
三、四十年代,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扩展,以中山路为轴线的青岛中心商区已经形成,中山路上银行、商店、饭店以及影剧院鳞次栉比,包括中山路附近的河南路、天津路、北京路、海泊路、潍县路,商店、饭店、旅店也比比皆是。这片中心商业区就是几代青岛人亲切地称做"街里"的地方,“逛街里”是当年青岛人时尚的消闲方式。旧中国的五十年中,“逛街里”的青岛人不仅用消费娱悦了自己,而且怀着朴素的爱国之情,用老青岛们的消费造就和支撑了一批至今仍然林立在中山路上的华商老字号,诸如:福禄寿、春和楼、宏仁堂、盛锡福以及那爿字号鲜明的青岛国货公司。当年的“国货”二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何等的回肠荡气。
1949年6月2日,青岛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走过五十年风雨的中山路洗刷了历史的尘垢,光彩亮丽,百业俱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里,中山路上现代商厦拔地而起,老字号们风韵犹存,“逛街里”的青岛人也不再满足到“谦祥益”扯几尺洋布,到“劈柴院”吃碗面条,而是进则时装店,入“肯德基”。洋荤已不仅是洋人的了。
入夜,迎着徐徐的海风,再看今日的中山路,“亮化工程”的片片霓虹已将中山路燃化成光明缤纷的川流。

青岛老街的故事
98威海路

台东镇,由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形成一个长方型的“口”字,从登州路到海泊桥的威海路从中间穿过台东镇,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字。
早期的青岛工厂,以日商资本为多,主要在辽宁路周围和四方一带,而工人居住多在台东镇,威海路是台东镇通向两个工业区的主干道。刘少文的《青岛百咏》中曾两次诗咏这一带工人生活。
垂鞭一一问工厂,东镇逶迤到四沧。三万弟兄齐泪洒,年年辛苦为谁忙。
“自台东镇逶迤到四方,皆工厂荟萃之区,率为日人有。工人二三万,劳顿终年,所入无几,却恨年年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也。”
尺余高髻足纤纤,踯躅长街意未堪。是处高楼临大道,沉沉鸳鸯梦初酣。
“……女子则恃工厂,远者距厂十余里,夜半即兴,趋跄而往,至则鹄立门前或坐卧树下,天尚未明也!变良苦矣!”
青岛以纺织厂为多,而纺织厂中又有八成工人为女工,过去不收有孩子的女工,所以青岛人叫女工为“工厂大女曼”,她们日工作12小时,加上往返路程,十分劳累,所以家务事由父母来做。许多“工厂大女曼”由威海路步行,冬季头裹长布,手持饭盒,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苦中作乐,是威海路一道街景。
自长春路至海泊桥一段,威海路两侧集中了十几家木厂,由于是木厂,院樯是废旧木料的栅栏,院子里、人行道上都堆放着许多原木和木料。过去是人工解木,一上一下拉大路,这活十分辛苦,却是男工的天下。
威海路南段相当于台东区的中山路,主要部门都曾在威海路有分支机构。如中国银行在中山路,台东办事处在威海路;物华金店总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解放后新华书店总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原台东警察署也在威海路。
威海路中段曾有平民市场,也曾叫大陆市场,有几条小街巷,还有艺人演出山东琴书、茂腔。距平民市场不远还有一个新兴市场,长年经营的店铺有七十多家,包括旧货业、经工、手工业产品。
威海路上的“新华里”,虽然也叫“里”,但它和一般“里”不同,实际上相当于西镇的平民院,是一个大杂院,里面主要是平房,与“里”的格局完全不同。
新华里内有小商店,还有一家说书场,本市优秀评书演员王宝亨等在这里说“蔓字活”———长篇大书,如《三侠剑》、《大八义》等,每晚最后留一个大的“扣”———悬念,吸引观众第二天再来听。
抗日战争后期,日伪军节节战败,山东广大地区成为了抗日根据地或抗日游击区,战火燃至青岛附近,青岛当局十分恐慌,从镇江路沿长春路到5号炮台建了一道防线,大部分路口封锁,在威海路、长春路口设“卡子门”,有伪军站岗,看到所谓的“嫌疑犯”便上前搜查,有的伪军借机勒索。晚上则关闭卡子门,使百姓们无法通行。
解放后,威海路进行了拓宽,建了过街人行天桥,路两则的老房子已全部被拆除建了新楼,后又在威海路、台东一路口建了当代广场。
青岛区划调整后,台东区撤销并入市北区,市北区提出了“商业兴区”,威海路一带被规划为市北区的商业区,也是市的商业中心。(

青岛老街青岛老街
1949年6月2日,青岛归于人民的怀抱,经历了五十年风雨的中山路,洗尽历史尘垢,焕发着光彩与活力,百业繁盛。改革开放后的十多年间,中山路见证了现代商厦的拔地而起,老字号风采依旧,昔日的青岛人不再仅限于到“谦祥益”挑选几尺洋布,到“劈柴院”享用一碗面条,而是走进时装店,踏入“肯德基”。洋...

介绍青岛的一条老街或一座老建筑
100四流路 早期青岛有三条由市区通往郊区的市郊马路,一是由(大)湛山村至流清河的湛流路,一是由台东镇至柳树台的台柳路,一是由四方至流亭的四流路。前两条是通往崂山的,惟四流路曾是由青岛至外地的主要交通干道。 今天的四流路与初期有所不同,它的起点不再是四方,而是四方北岭,它的...

青岛老街青岛老街
中山路是青岛的标志性老街,位于前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旧时代的尘埃覆盖。在德国占领青岛期间,中山路被划分为欧人区和华人区,以保定路口为界线。南部为欧人居住区,而北部则是华人居住区,这种区域划分导致了南段路面比北段宽出六米。由于不同区域的居民分布,中山路的商业格局呈现出洋行与华人店铺...

青岛老街青岛老街
三四十年代,青岛老街的扩张,让以中山路为轴线的商业区成为城市中心,这里银行、商店、饭店、影剧院林立,繁华景象让中山路及其周边河南路、天津路、北京路、海泊路、潍县路成为商家云集之地。"街里",这个几代青岛人亲切的称呼,不仅是一个商业区域,更是当年青岛人时尚的消闲方式。"逛街里"的青岛...

青岛的老城或老街的故事
青岛的老城或老街的故事青岛大院故事 积厚里 积厚里位于胶州路116号,它面积不大,是个四合院,外观二层,内观三层,院里住着约有60余户人家。虽说这所里院面积不大,但名头却不小。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市里

河南路:青岛老金融街的前尘往事
鲁海先生在《老街故事》里记载,亚东饭店是青岛仅次于聚福楼的第二大中式饭店,一楼大堂,二楼雅座,许多富贵人家结婚、做寿都在这里,今已不存。 “菜根香”是青岛最大的一家素菜饭店,佛教信徒常来光顾,普通 顾客以其口味清淡、食品洁净也常来。弘一大师(李叔同)来青岛,在湛山寺讲“律”,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慕其大名...

老街故事二、内容简介
近代的城市景观,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画卷,更是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这里的红瓦教堂与欧式建筑交相辉映,古老的石板路诉说着岁月的痕迹,而那些绿树掩映的街道则透出宁静与恬淡。青岛,一座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非凡城市,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的探索和发现。

青岛老街有哪些
青岛老街有:1、大学路,在很多文章中被描述为青岛最早的街道。大学路始建于德国侵占青岛以后,沿青岛河铺设了一条现代马路,并在今黄县路口建了一座石桥,使马路向北延伸,名叫奥斯帕斯街;2、荣成路,青岛的街道,荣成路是林荫大道的其中之一,两旁有浓密的行道树,是一条优美的建筑画廊;3、福山路,...

青岛老街的介绍
青岛老街是指远近闻名的青岛中心商业街——中山路,贯通南北,起伏蜿蜒,如同一条历史川流,在老青岛人的心上已流淌了百年。早期的青岛以纺织厂为多,纺织厂中八成是女工,许多“工厂大女曼”由威海路步行,冬季头裹长布,手持饭盒,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苦中作乐,是威海路一道街景。

值得一逛的青岛老街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这座城市中,有许多值得一逛的老街,这些老街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当地特色,是青岛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老街之一就是浮山后街上的“八大关”。八大关是青岛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曾经是青岛的重要商业街区。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