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3怎么复习?

如题所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和复习方法的初探——以人教版为例 黄健仪内容摘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3"是新课程改革后才出现的,它是高中地理新课 内容摘要 程改革里的一个亮点,也是 2007 年广东省实施高中新课改采用新的地理教材之后的第一 次高考地理(X 科)试卷里占分值最大的一个知识板块.因此,地理"必修 3"在高中地 理课程中和高考中都位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地理"必修 3"在教材的编写,教材案例 的选编,案例教学的评价上与现实的教学和复习上存在着较大矛盾.基于存在的问题和矛 盾,本文试图从人教版地理"必修 3"的整体实际教学和复习出发,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教学和复习应对策略,以便于地理"必修 3"教学和复习的顺利开展,从而达 到更好的教学和复习效果,更切实符合课标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 关键词:教学误区 复习策略 地理分析方法 学生评价 关键词 一,地理"必修 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和在 2007 年广东高考地理(X 科)中的位置. (一)地理"必修 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 1"和"必修 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 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通过对这两个模 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 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 3",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 1"和"必 修 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 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 3"的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 把握:"必修 3"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教学的 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 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由于地理"必修 3"的教学内容在过去的旧版本教材和过渡教材必修中较少出现,教 师对此感到陌生.所以,对比"必修 1"和"必修 2"两个模块的教学,教师会面临着许 多困难和挑战.要很好地把握好"必修 3"的教学,就需要对"必修 3"教材作通盘的考 虑,并适时地加以调整和创新. (二)地理"必修 3" 在 2007 年广东高考地理(X 科)中的位置. 下表是 2007 年广东高考地理(X 科)试题知识组成和能力要求统计表的其中一部 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考察与地理"必修 3"相关的内容占 75 分,此分值占了整份试 卷的 50%.由此,看出地理"必修 3"在高考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好地理"必修 3",是高考取胜的关键. 二,高中地理必修 3 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的误区 1.教材内容编排导致出现的教学和复习方法的误区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 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 1"的自然地理 原理和"必修 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 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 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为例; 探求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是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 合开发"为例; 探求区域经济发展是以"我国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我国珠江三角洲 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等等.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 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由于初中地理课程两年学制(初一和初二开课) 的设置,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 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这些情况的存在,必然 会严重影响到"必修 3"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很多教师就在必修 3 的教学上产生了一 个误区:补充大量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而模糊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对教师的教学选择和复习方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目前高 中地理就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 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人教版是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 分别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协调 发展来阐述的;湘教版是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入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的命题来 概述的,而北师大版却在教材中注重对案例研究的落实. (2)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却往往出现不同的案例.例如: 人教版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选择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作为案例, 而山东版是以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 人教版选择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阐述河流的综合开发 的,山东版是以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为例来阐述的,而北师大版却是以案例探究塔里木河流 域治理来阐述的;人教版是以我国山西省的能源资源的开发来阐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 而湘教版是以德国鲁尔区作为案例来阐述的. (3)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 1"和"必修 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 个模块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 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 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 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虽然广东省内各地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高考的内容是一样的,而且 一般必修 3 教材里出现的案例都不会在高考里出现, 因此很多教师就高三复习阶段就出现 了一个误区:要求学生把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重点掌握 3.教材的教学与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之间达成协调存在挑战 人教版地理"必修 3"是以案例为主线,贯穿了整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自然 离不开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但在具体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 些分析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新 课程中始终还是很多教师面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三,对高中地理必修 3 教学和复习策略的探究 基于高中地理必修 3 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的误区, 教师在教学上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 问题,是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甚至也是影响"必修 3"教学成败的关键环 节.因此,我在对地理"必修 3"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应 对教学和复习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一)重视课本案例的分析,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在必修 3 的教学上,应该重点跟学生分析课本每一节提到的案例.首先,面对学生对 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 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 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主要通过给 出一些该区域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阅 读分析,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给学生做好了区域地理知识的铺 垫,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后,通过分析课本的案例,提炼出相关的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应该重点掌握这个分析方 法. (二)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 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 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 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 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 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 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 1.注重学生对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 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 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 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 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 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 一高度上来. 例如,在人教版中"我国的西气东输"一节中,教材首先是简单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 的原因,然后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西部发展带 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把教学的设置大致按照以下环节考虑:要实施西气东 输,前提和现实的条件是我国的资源在区域分布不均,即我国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 我国东部地区却相对缺乏;其次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在区际之间存在差异,即我国 中西部对能源的消费量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 和消费量却非常大;再次是在区域间实现资源的调配需要有技术的可行性给予支撑,即我 国能够在西部和东部之间实施油气资源的调配, 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技术足以支撑这项工程 的实施,最后的关键是实施资源的调配输出地和输入地需要实现双赢,即我国实施西气东 输最终对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两个区域之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西气东 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 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 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 2.加强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 地理"必修 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时,必须以"必修 1"和"必修 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 在分析具体案例时, 案例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 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 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的"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一节,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 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条件; 然后,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因素和 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 综合治理的对策;最终,实现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只有抽取了"流域的综合开发利 用"分析的地理原理,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之间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例如, 学生在学习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后,就可以分析长江,尼罗河,伏尔加河等流 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课堂讲解后,配合相关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原理的掌握和使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标,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我国西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 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内 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 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荒漠化的 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是必修 3 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3"是新课程改革后才出现的,它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里的 一个亮点,在未来几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里还继续保持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地 理"必修 3"研究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以便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陈澄等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0
给你个复习网站,挺好的!www.ks5u.com,你是江苏的吧!
第2个回答  2011-01-25
对应高考说明中的考点,结合上课的笔记,试着自己整理知识脉络,尽量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这样会使你在地理答题时思路比较清晰。
第3个回答  2011-02-01
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方,会联系到世界各地的经纬度,地方时,所以最好与世界地理结合着看。

必修二农业工业实际上也是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所以,掌握这个思路是很重要的。

必修三每个专题实际上都是提供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向,而研究问题从哪里来?毋庸置疑,来源就是中国/世界地理。

总之。看似必修有三本,但高考的考查不会割裂他们和中国、世界的联系,不管复习什么,一定要紧密结合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必修一前面理解得多,2/3两本则需要大量记忆,一定要结合图,中国的和世界的,图很总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