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宋庆龄的事迹

如题所述

191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宋家的二女儿——宋庆龄,突然被她的父亲宋嘉树软禁起来了!

宋庆龄是宋家三姐妹中出类拔萃的老二,长得俊美异常,不仅皮肤白皙,晶莹得好像透明的玉石,而且体态轻盈,风度翩翩。当然,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豁豁亮亮嫣然动人眼睛。亲友们戏称其为一朵花,不像牡丹和玫瑰那么艳丽娇媚,而像玉兰和水仙那么淡雅秀美。她很像我们东方古典风韵的少女,显得文静、温存,讲话轻柔,举止端庄,身材娇小而线条分明。因为她很可爱,而且听话,所以最得父母的疼爱。尤其是母亲,简直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般。

然而,这个一向以文静温雅著称的少女,今天究竟犯了什么“天条”?为何会遭到父亲的“囚禁”呢?

让我们细细道来。

在宋庆龄诞生之后,她的父亲宋嘉树由于在实业方面经营得法而逐渐富裕起来。于是,宋嘉树便在上海虹口郊区购买土地,建造了一幢楼房。这幢楼房坐落在今东余杭路上。它的建筑形式半为中式,半为西式,用中西合璧、副为一体8个字来概括,可以说恰到好处。主楼虽然谈不上壮丽堂皇,却也显得庄严、气派,颇惹人眼。朱红的大门和棕色的围墙,赋有东方的艺术色彩;那奇伟的楼顶,又好像西式的别墅。这楼后面是几间较小的房舍,有的作为仆人的住处,还有的作为厨房、小餐厅和贮藏室;再后面是一个菜园和花园。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花园里更是四季鲜花盛开。

尽管宋庆龄在这个环境幽静、草木葱茏的地方,愉快地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但在她看来,这里也是自己在22岁时的一个“铁笼”。因为这一年深秋父母反对她与孙中山结合而软禁她,还为她匆匆忙忙地另择门婿,企图包办她的婚姻。为此,庆龄感到十分调怅,她整天沉默,或在自己的房间里坐卧,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像一只沮丧的笼中鸟一样,心情十分恶劣。在那原本是白皙、红润的脸上,如今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一双原本是顾盼生辉的眼睛,如今好像蒙上了一层倦怠的色泽;而且里面储满了青幽幽的忧郁的光。

作为一个对孙中山充满爱慕的姑娘,她感到惆怅和忧伤是很自然的事情,她无法扑灭胸中燃烧着的对孙中山的爱情之火,但一时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办法断然冲出“铁笼”,离家私奔。

她被心中的矛盾苦恼着,折磨着。

她不可避免地面临一次人生的重大抉择,但对她这样有教养的女子来说,要下决心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宋庆龄在表面上一直很平静,这种平静掩盖着她江潮般奔腾起伏的不安思绪。她几乎整天都呆在自己的卧室里,脸色显得微黄,憔悴,不时把那细而长的浓眉缩紧着。有时站起身来踱到窗下,看看天空,看看树木,看看自由飞翔的小鸟儿,然后便长时间地在屋里缓缓地来回走动。

她不像中国上流社会的小姐那样,在自己的卧室里悬挂西洋的名画。雪白墙壁的四周,连《最后的晚餐》这样著名的油画也没有挂,唯独把父亲宋嘉树和母亲倪桂珍的大型半身照片,镶在一个淡绿色的镜框里,挂在小钢丝床上面的墙壁上。她端详着父亲和母亲的照片。她望着父母脸上那一层“永恒的微笑”让记忆的小河在心底缓缓流淌……

1893年1月27日(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宋庆龄出生在黄浦江畔的上海滩,她在一个传教士后来转为实业家,同时是革命党人的家庭“呱呱”坠地了。从她投入这个家庭怀抱的那一刻起,她就受到了父亲和母亲百般的疼爱。尤其在母亲倪桂珍的心目中,庆龄是最逗人喜爱的孩子。因为在宋家三姐妹三兄弟中,并非个个都有庆龄这样稳重、腼腆、秀外慧中的性格。虽然其他子女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中不乏有优良的品格,但各方面都无法与庆龄相比。也许,倪桂珍略略偏爱于她的缘由正在于此。

在宋庆龄被软禁的日子里,她不止一次地背诵哈·纪伯伦的一篇礼赞母亲的佳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宏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

宋庆龄在痛苦不堪的时候,反反复复背诵这篇传世之作,正体现了她对母亲怀有一种深沉的爱。她感到母亲的脸上有一层“永恒的微笑”这种微笑和注视,仿佛是一只温暖的手在抚慰她的心灵。此外,她还常常想到她去美国读书时,母亲送的蓝宝石胸针,她一直视为珍宝,时刻珍藏在自己身边。伺样使她念念不忘的是母亲在那时送的一瓶葡萄酒,一瓶枫叶糖浆和一件毛背心。这些东西是让她到美国后吃用的,但她怎么也舍不得用,一直保存着。事后几十年,无论怎样战乱,怎样迁居,这几件礼物都保存下来了,现在陈列在北京宋庆龄故居的展览馆里。她对母亲感情之深沉与细腻,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宋庆龄对母亲十分敬爱,那么,对父亲宋嘉树她同样怀有深厚的骨肉之情,而且也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她永远难以忘却。她忘不了父亲对祖国的一片痴情。1883年7月27日,父亲从万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回上海工作时,他给上海的美国南方卫理公令布道团团长传教士杨·艾伦博士写了一封激情满怀的复信:“接奉手书已有数日,确实不甚欣慰。我看到你完全把你的工作、生命和精神奉献给了上帝。我希望上帝恩赐,让我尽快见到你……在我结束我的学业后,我希望我能把光明带给中国人,我生活的目的是行善、敬人、赞美上帝;对别人行善,拯救他们免遭永恒的惩罚,但愿上帝帮助我。”

这封洋溢着对祖国人民无限热爱的信,庆龄一直镌刻在心里,表示她对父亲的敬爱。

她忘不了,父亲依据自己在上海宗教界和实业界已取得的优越地位,在宗教和实业的双重掩护下,秘密地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帮助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推进民主革命事业。在和孙中山屡作“终夕谈”之后,他深深地为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宏大抱负所激动,认识到要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依靠基督的“福音”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唤起民众进行民主革命,从而开始由实业家转为兼做革命党人,这是他一生中最根本的转折。宋庆龄对父亲的这个转折尤其敬佩,对父亲很快成为孙中山的热情支持者和挚友也尤为高兴。

自然,她更忘不了,父亲曾用讲故事的形式,向他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他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支持下,在这种崇高理想的鼓舞下,使他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惧强暴曲折,以及对自己和兄弟姐妹大胆而有远见的培养,都使庆龄念念不忘。因为所有这些,对她的成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一桩接一桩的往事在宋庆龄脑海里浮起,使她那颗痛苦的心扉更加痛苦了。平心而论,她当时不是不想私奔去日本,同孙中山结合以了却心愿。事后许多年,庆龄曾向友人说:“我当时的确曾一度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毕竟,父母养育了我,付出了辛劳,如果我离开他们而去,会使他们失望和痛苦。但是,我十分崇敬孙博士,恰似一团火在自己心中燃烧着,无论怎样也无法扑灭……”

是的,那时候,庆龄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巨大矛盾的缠绕。即使夜里就寝后,头脑里依然在反反复复地思忖着,斗争着。

有时候,庆龄想到离开家后父母将产生的痛苦,也曾试图将自己对孙中山的爱慕压下,但它像漂在水缸里的葫芦一般,按了下去,终究非浮上来不可。不仅如此,甚至正如煤火上加盖反而增强了火力一样,愈是遏制,那颗火热的情爱之心反将十倍地燃烧起来。

一天深夜,庆龄禁不住自问自答:“记得1900年9月8日么?”

“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那天,孙博士登门拜访我的父亲,我第一次见到他……”

那时,庆龄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她站在父亲身边,圆睁着双眼望着这位不凡的来访者,并被他和父亲的谈话所吸引。孙中山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痛感人间不平而终身投入革命”的献身精神,使她感到很新鲜,很美好。那种感觉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使她终生难忘。

随后,在宋庆龄的少年时代,孙中山经常访问她的父亲,共同探讨救国道路,畅谈反清革命,同她也常常见面。一次,她听孙中山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外国资本的侵入和压迫下,中国再也无力坚持‘闭关自守’了,万里长城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洋枪、大炮和十字架所冲倒。中国被迫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和许多块领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满清王朝的腐败却愈演愈烈,中国非进行革命不可。我们要推翻腐朽的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们的国家应该独立、平等和自由,人民应该享受生存、发展和与之相应的一切权利;我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这是值得我去出生入死的伟大目的。”庆龄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为之一振,情不良禁他说:“我也要同您一样去奋斗。”这时,孙中山微微一笑,并高兴地鼓励道:“对,庆龄,当然你可以帮助我,每个人都得帮助我,唯此革命才能成功,知道么?”好似条件反射,庆龄马上想起了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话:“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聪明的姑娘望着孙中山,甜甜地笑着:“你说得对,跟书本上写的一模一样哟。”孙中山也不由笑了起来。就在这笑声中,“为着革命”、“共同奋斗”等革命思想,便悄悄地播进了她年幼的心田。

宋庆龄以优异的成绩于1913年夏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于学院,并获文学士学位。她得知国内形势剧变,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归于失败,被迫亡命日本,一连几天,坐立不安。正当她拟回上海探亲,到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的时候,突然收到父亲来电,要她“推迟行期”。她原以为不会等多久,因此只打算在伯克利暂住一时。当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她更没有想到,她父亲很快就追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蔼龄继续在孙中山身边当秘书。宋嘉树则直接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这时,充满革命激情的宋庆龄遵照父亲的电示,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日本横滨。翌日晚上9时50分,就由父亲和姐姐陪同到孙中山寓所拜访。尽管庆龄童年时代曾多次见过孙中山,但成年后与孙中山见面这还是头一次。她在美国学习时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意义,一直评价很高。她在一篇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开头写道:“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看来,中国革命是滑铁卢以后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场革命的最辉惶的成就,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制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这场革命标志着一个王朝的覆灭,王朝的残酷压榨和无比自私,使这个一度繁荣昌盛的国家,变成贫穷不堪的国家……”大约就在此时,她简直把孙中山当成自己的上帝,同时又把他看作是中国的救世主。所以,当她这次拜会孙中山时,她感到十二分的荣幸。她相信,她马上就要见到的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国外流亡不会太久。她确信,这个强有力的、一心一意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爱国者,最终会找到归国之途,井找到他领导民众为崇高理想继续斗争的机会。

当时,宋庆龄的确是怀着这种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之情,与父亲一道来到孙中山身边。她满怀仰慕和崇敬的心绪向孙中山致意,并带给他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亚水果。

孙中山听罢庆龄一番热情洋溢的话,慈祥地笑了笑,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愿望,谢谢同志们送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眼下革命尚未成功,还有许多困难,还是应该继续干下去,祖国和人民需要啊!”孙中山说着停了下来,慈祥地望着庆龄。聆听着孙博士的教诲,来庆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然而,更让她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寥还在后头呢!

那时候,宋庆龄的父亲健康欠佳,却仍坚持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由于不宜用日本方式那样长时间盘腿席地而坐从事写作,就让庆龄帮助他,并且很快教会女儿协助孙中山工作。随后,因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离开了工作岗位,庆龄便顺理成章地接替姐姐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担负起孙先生同国内外所有书信往来的繁重而又危险的革命工作。

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正处于困境。一方面,袁世凯上台后,明目张胆地投靠帝国主义,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打击革命力量,并派了大量刺客,谋杀革命党人;另一方面,在白色恐怖下,许多革命党人或者意志消沉,或者投降分裂,因而孙中山鼓吹反袁的各种活动,几乎都陷入逆境,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

在孙中山处于革命征途的危难时刻,宋庆龄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地帮助孙中山工作。那是多么紧张而又多么快活的日子哟。每天,当太阳从那苍茫无际的大海里涌了出来的时候,她就开始忙碌起来。不是整理文件,处理东西方各国爱国侨胞和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山西等地发来的函电,就是寻觅和提供孙中山急需的资料或从事其他许多繁重的日常上作。这些事情,常常使她从日出忙到日落。

一次,孙中山忙碌了一整天,晚餐时,宛如黄豆般的汗珠,忽然顺着孙中山那圆浑的、略显皱纹的脸庞静静地滴落下来,他感到整个腹部剧烈疼痛,不得不靠在藤椅上喘息着休息下来。

这情形,使坐在一旁的宋庆龄不禁吃了一惊,她连忙取了镇痛片来,让孙中山吃下去。他吃下药,已经是夕阳落山了。庆龄搀扶着孙中山到卧室就寝。他躺下睡了好一会,庆龄留心看他的神情,仿佛平稳了不少;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他忽然睁开眼轻轻叫了一声“庆龄”!旋即又合上眼睛睡去了。庆龄放心不下,仍然守在床边精心观察护理。

夜,静悄悄的!躺在床上的孙中山,睡得像孩子那样安宁香甜。不知什么时候,远处传来醒得过早的雄鸡的啼叫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醒了孙中山,他睁开惺松的唾眼,从床上坐起来,望着坐在床边的庆龄,不由眼眶潮湿了。骤然间,一种温暖的感觉渗透了他的全身,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感受过胜利的喜悦,感受过革命党人的和谐,今天,他又真正感受到一个少女给他带来的温馨。

还有一次,孙中山撰写文稿从傍晚到翌日早上两三点钟,好心的宋庆龄给他送来了夜餐。孙中山仍一心专注于那支笔杆子,继续写他的东西。这时,庆龄就说话了:“孙博士,已经夜半三更了,捱到天明怎么行啊!”孙中山微微抬起头来,朝她笑笑,点点头,表示知道该休息了。可是,他的文稿还没有写完,如果放下来,就怕灵感减弱了,没有了,便继续写下去。终于,庆龄憋不住了,她动了真情,乞求他说:“我的好博士,您给我把笔杆放下来好不好?”语气中含着一种深沉的温柔,包容着说不尽的关切和体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嗔怪的意思。孙中山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听劝告,因此她不高兴。于是,他一边放下手中的笔,一边不无幽默地连声说:“遵命,遵命,我的秘书小姐啊!”说着,他笑了,那是感激的微笑。庆龄自然也笑了,笑得那么明朗。

像对待亲人一样,孙中山对宋庆龄也十分关切,而且关切中充满着体谅和宽厚。

1914年初秋的一天,孙中山夜间派人来叫宋庆龄,谁知她因房东梅屋庄吉的义女冈本梅子生病到药店买药去了。正巧,她回来时。在大门口碰见了孙中山。这时,他劈头就问道:“怎么,你生病了?”庆龄摇摇头:“噢,我好好的,哪来的什么病哟!”孙中山不由笑了:“我听说你上药店去买药,还以为你有病了,替你担心起来”。看来,你真的好好的,不像有病的样子,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话不多,但说得庆龄暖意盈怀,她的心仿佛在温暖中溶化了。因为她知道,那时孙中山正全力以赴地总结“二次革命”的教训,夜以继日地忙活着重整革命党雄凤的大事。他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信息,马上会作出那样的反应,过只能看作是对自己真情的流露。这种真情,是很自然地从他那颗善良的心扉里流淌出来的,因而她觉得特别可贵。人活在世上最贵重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人与人之间那分真情吗?孙中山平时的确很关心、爱护宋庆龄,但他也不是无原则的宠爱,对宋庆龄,尤其对宋庆龄工作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有一件事,使庆龄终生难忘。

那还是l914年准备召开中华革命党第一次大会前夕,孙中山找到宋庆龄,说需要国内及海外各地革命党人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让她收集汇拢一下。两天后,宋庆龄把整理好的材料交给孙中山。此刻,他正忙着处理一件急事,没说什么。后来,他仔细看了这份材料,把庆龄找去,开门见山他说:“总的看,材料写的不错,但里面有一个数字不对头,澳门有多大呀,怎么会有几万平方公里呢?”他说着,眼睛盯着庆龄,严厉地批评道:“记住,你是我的秘书,办事情必须认真再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庆龄的脸刷地一红了,不由垂下头,惭愧万分。她觉得孙中山的话不多,可分量却很重。这件事,尤其是这几句话,她时常挂在心间,怎么也忘却不了。宋庆龄深深感到孙中山对她的关心、体贴,但是当她在工作上没有尽到责任时,孙先生总是严厉批评,毫不迁就。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自己。所以,她觉得在孙先生身边工作很惬意、很温暖,也很自豪。

大凡两个人在频繁接触中,最容易建立感情。

孙中山和宋庆龄正是这样。通过频繁的接触,宋庆龄从孙中山身上看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对改变祖国命运宏大的抱负,为了崇高的理想不怕艰难闲苦、不屈下挠奋斗的意志,与朋友交往中热情有礼、谦逊谨慎的作风,以及崇高的思想、冷静的头脑和智慧的风采。这一切,都使宋庆龄感到由衷的敬佩。她作为一个秘书,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常常感到如登高山,如临大海,领略着无限美好的风光。同时,她还常常感到心中燃烧着一种火热的激情。这种激情意味着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觉得在孙中山面前,她自己好像雪山上的一棵睡莲。她的四周全是温泉、暖流与篝火。直至全国解放以后,宋庆龄仍很难忘却当时火热、亲密和和谐的情景。那真是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的岁月。宋庆龄意识到孙中山的理想就是自己的理想,她自己正在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目标。因此,她虽然终日辛劳但无怨无悔。正像她写给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的信中所表述的:“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她曾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说:“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先生,他需要我。”

反过来说,在“二次革命”失败,尤其武装反袁斗争接二连三遭受挫折和长期流亡海外而遭受的痛苦与孤寂,也逐步使孙中山感到宋庆龄已是革命卒业上离不开的助手,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知心人,他从未庆龄的帮助和关切中得到敝舞和慰藉,“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知己朋友不易寻求的慨叹,与当时孙中山心扉里所荡漾的思绪如出一辙。宋庆龄那文静而又温存,稳重而又端庄的举止,以及那张俊美的脸上的微笑和注视,像徐徐春风在吹拂他的心田。

哲人法拉奇说:“爱情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

这番烛照古今的话说得何等好啊!正是拯救中国、改变祖国命运的共同理想,使孙中山和宋庆龄在革命工作和患难中,逐步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使他们彼此相爱。

1915年6月初的一天傍晚,瑰丽的晚霞仍像往常一样,把金色的光芒抹上寓所前的树丛,使松树也宛如新妇似的红起脸蛋来。孙中山和宋庆龄吃罢晚餐,有点空闲时间,便挽着手到衔头散步。东京初夏傍晚的清新空气令人感到惬意,他们沐浴者五彩缤纷的霞光,沿着那条卷松掩盖下的柏油路默默地走着。不知过了多久,孙中山忽然就国内及海外各地革命党人的活动畅谈自己的看法。尽管宋庆龄幼年时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子学校,1913年毕业于乔治亚州梅肯地方的咸斯卫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并获文学士学位,可以说是一位天资聪颖、才学过人的女件。但是,在孙中山面前,她总觉得自己浅薄,和孙中山在一起交谈,她又觉得自己缺少才华。孙中山是那个时代的伟人,是中国的大知识分子,大政治家。他的革命胆略和理论造诣,以及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国内外屈指可数,没有谁比他少善于做伟大的事业了。那当日,庆龄倾听着他的宏篇大论,眼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钦佩和爱慕。

在孙中山谈话的时候,庆龄不时有些插话,两人谈得很投机。突然,她话锋一转,偏过头来望着孙中山,柔声说:“明天,我就要回上海看望因病回国的双亲,打算向父母禀告一下我们结婚的事情。”说到这里,她眉眼带笑地悄声问道:“你看,可以吗?”

孙中山没有马上点头。他迟疑了一会,声调有些惴惴不安:“庆龄,我对你确实感觉非常之好,并且开始默默地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你的言行和外表都很出色,生性更为喜人。但是,我仍然要说,对我们的结合问题,你要十分慎重,要多考虑一些时候,再征求父母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我一切都考虑好了。”庆龄斩钉戳铁他说:“我觉得,已经到该征求老人家意见的时候了,决不能再延迟下去。”

确实,在她眼里,他是个最值得她去爱的男人。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把祖国看作更重于生命,在于他为了祖国的自由勇挑历史的重担,而且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宝贵的生命,还在于他竭尽全力去完成自己向往的伟大事业,达到自己追求的目的……来到世上22个春秋的宋庆龄,何曾见过这样富有魅力的男子?何曾有过这样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的恋人?她感到心满意足。她似乎觉得,她眼前的这个挺拔潇洒、英勇顽强的孙中山,像一颗人间最美最美的花子一样,深深地种在她自己那颗润泽的心灵里。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剩下的事情就是征得父母的同意,而后再与心爱的人办理婚事。她十分坚定地对孙中山说:“我经过长期、慎重的考虑,深知除了你、和为革命服务,再没有任何比这更使我愉快的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奋斗,一起献身于革命,如果不去这样做,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听着这一席发自肺腑的话,孙中深深地感到宋庆龄对自己的一片深情。49岁的孙中山虽然有过一次婚姻,但平心而论,他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温情,从未沐浴过这样的温馨和美好,他感到心满意足,他甚至觉得,自己过了49个春秋,专等的就是她这样的女性。这些年,随着频繁的上作和生活接触;也随着她对革命的现实
和理论问题的深刻理解,他时她的情爱日深,然而,长久以来,他却痛苦地把这种感情埋藏在心底,不让它流露出来,更不让已经在驱动他心灵的爱的车轮,像追赶太阳的金车那样,不畏艰险地去追逐自已所爱的偶像。虽然有时候,也许在一瞬间,他也曾情不自禁地流露过一点什么。他的心里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和庆龄在患难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并且开始默默地相爱。他觉得,能够得到她的爱,是多么幸福;另一方面,他又被自己的年龄和其他问题困扰着,因而他不愿意对她有明确的表示,甚至再三劝她对他们的结合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当宋庆龄今天利用约会的时机,明确向他提出两人结合问题的时候,他依然劝她“要十分慎重,要多考虑一些时候。”然而,爱情有它自己的规律,一切都要向它低头。不论是旧的传统习俗观念,不论是年龄差异还是父子情谊,都显得无能为力。真诚而成熟的爱情就是最高法律。

共同的理想缩短了年龄差异悬殊的距离,窈窕少女与将近“天命”之年的男子成了热恋中人。多么幸福而又多么快活的时刻哟。宋庆龄望着身边的孙中山,望着那双不只是异常敏锐,也是充满情感的眼睛,她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按捺不住的柔情。她与孙中山相识以前,没谈过恋爱,也没尝过爱人和被人爱的滋味。孙中山的一番表白,尤其是要她慎重些,多考虑些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虽然是几句很普通的活,但那里面包含的真诚,那使她心扉颤动的情意,她都领略到了。长到22岁,她第一次听到一个男子那么坦诚的心声,她第一次看到一个伟人那么磊落的胸怀,她第一次了解到一个深受全民族敬仰和爱戴的革命家,内心也有矛盾和苦闷,也有爱慕和追求。他献身革命,热心民众的事业,殚精竭虑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昌盛而奔走。共同的信仰、志趣和追求,把两颗沸腾的心紧紧融合在一起、得到他的爱是自己的福分也是自己的幸福。于是,她不顾年龄的距离,再次明确而坚定地说:“孙博士,如果不与您相识、相知,我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不会成为祖国最需要的战士。而这正是你——我心爱的人给我的。我应用怎样的爱来回报您呵!只要您愿意,我将会永远陪伴着您,和您一道献身于革命事业。”她说着,眼里放出期待的光,像是热切盼望孙中山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宋庆龄那番发自肺腑的话,像大潮咆哮着涌进了孙中山心里的情海。他的心房不由地颤动起来,每一根血管都充溢着无限的幸福和满足。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神采飞扬的眼睛望着他心爱的人,灿烂的笑容里显出一种庄严的神色:“那好,就照你的意思办吧!”

庆龄终于等到她期待已久的话。幸福顿时充盈了她的整个心房。

很快,宋庆龄抵达上海,回到她日夜思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4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庆龄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大女性。在纪念她诞辰110周年之际,一部70万字,由尚明轩先生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研究专著《宋庆龄年谱长编》问世了。

所谓年谱长编,是传统史学的一种史书体例。即用编年方式,把一个人延续一生的言行、活动加以记叙、编撰而成的著作。《宋谱长编》即是按编年体例,详细全面记述宋庆龄的家世、出生、读书求学、恋爱婚姻、品格情操、成长道路、革命活动,以及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共两党重要政治人物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交往、作出的贡献等等,是宋庆龄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关权威部门也对该书做出了很高评价,认为“是一部集权威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阅读这部新著,感到它和以往的宋庆龄研究著述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首先,《宋谱长编》收集并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不仅系统整理了公开发表过的资料,还刊布了不少未曾公开的,第一次面世的资料,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解读了某些久悬未解的历史谜团,这是以前相关著述所难以比拟的,也填补了宋庆龄研究中的空白。

主编尚明轩先生自1992年就开始为这部书收集资料。他利用去美国讲学的机会,跑了斯坦福大学、伊里诺大学等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档案馆,接触了大量有关资料,仅宋子文的档案40多箱,就全部翻阅了一遍。他从美国得到的直接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包括来往信件、文稿、入学表格等共有130多件,另外还从香港、台湾收集到了一些,这些未曾刊世的资料,具有珍贵价值。

在国内获取的新材料也不少。浙江湖州的南浔小镇,很少有人问津,在这里的张静江故居,就发现了宋庆龄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与何香凝联名致张静江的信,还有陈友仁致张静江的信。此外,还访问了与宋庆龄共同工作和生活过的人,取得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一批第一手材料。

第二,《宋谱长编》不仅仅局限于记叙和考证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还充分反映了她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且不局限于她个人所言所行,还把她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中,引征方方面面与其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从宏观到微观,从背景到前景,从平面到立体,有血有肉,生动全面地展现宋庆龄的全貌。这不仅反映了编撰者的研究思想和观念,也是对传统编年体裁史书的发展创新。

第三,《宋谱长编》对丰富的史料进行了认真甄别、辨析、考证和存疑,真实反映了历史。这部书从人名、地点、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对材料加以重新考订,特别是对有疑义的问题,并在按中加以阐释。比如宋蔼龄的“蔼”字,以前各版本图书中,不少写成“霭”字,本书经考证后特加以澄清;再比如,关于宋庆龄的出生地,有上海浦西虹口与浦东川沙两说,经分析后编者认为浦西说更为合理,便在按中注明了两说和编撰者的倾向性意见。

第四,《宋谱长编》在编撰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档案和中外文书刊,书中主要引征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就达300多种,所参考的书刊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是引征参考资料最为全面详尽的,它把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传记、论著、各种研究成果等等都吸收进来,加以参考、采用、整理和融会贯通,集中反映了现今研究宋庆龄的现状和水平。
第2个回答  2007-03-06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庆龄年谱长编》问世 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
第3个回答  2007-03-0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19
宋庆龄儿童基金会于1994年1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以进—步结合香港的实际,实践宋庆龄“缔造未来”这一毕生致力的神圣事业。在这八年来,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凝聚妇女及社会团体之力量,配合实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世界瞩目的历史性的一页,推广“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之成功经验,并致力推动青少年认识国家民族,学习中华历史、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为他们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还多次组织青少年文艺团体到台湾、到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宣传香港、宣传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宣传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新面貌,为青少年开拓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的空间,架设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桥梁。我们还于去年2月,组织了我国56个民族青少年学生代表访问台湾,到了台北、台中等地参观,受到当地台湾同胞的热情款待。并于7月,又邀请了台湾七所大学的学生、香港八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优秀学生代表,到山东、北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进行考察,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又承蒙宋庆龄基金会的信赖,多次配合宋庆龄基金会之访台的筹备工作,略尽义务。为两岸青少年发展友谊缔造良好的基础,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作出不懈之努力。

宋庆龄的简短故事
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

宋庆龄有哪些故事
宋庆龄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她创办了多所学校和幼儿园,致力于提高中国儿童的教育水平。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她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她的这一事迹,展现了她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深厚情感与无私奉献。二、推动世界和平运动 宋庆龄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

宋庆龄简介
《宋谱长编》即是按编年体例,详细全面记述宋庆龄的家世、出生、读书求学、恋爱婚姻、品格情操、成长道路、革命活动,以及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共两党重要政治人物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交往、作出的贡献等等,是宋庆龄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关权威部门...

宋庆龄是怎样一个人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

国母宋庆龄剧情简介
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国际社会和华侨的援助,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她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募集的物资救助了无数的工人、难民和孤儿,被誉为“观世音在人间”。宋庆龄的一生,是对爱国主义、和平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动诠释,她的事迹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奋斗。

宋庆龄为民主革命斗争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国际事务中,宋庆龄在1950年11月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52年10月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15日,宋庆龄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崇高称号。同月29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有《为新中国奋斗》、《宋庆龄选集》和《永远和党在一...

宋庆龄一生做过的和经历过的大事
第二,《宋谱长编》不仅仅局限于记叙和考证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还充分反映了她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且不局限于她个人所言所行,还把她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中,引征方方面面与其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从宏观到微观,从背景到前景,从平面到立体,有血有肉,生动全面地展现宋庆龄的全貌。这不仅反映了编撰者的研究思想和观念...

宋庆龄的最有意义的事迹
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

宋庆龄的资料有哪些
一、基本信息 宋庆龄,生于海南文昌,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国际友好人士和妇女运动的先驱。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二、生平经历与教育背景 宋庆龄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和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曾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并与其结为伴侣。在孙中山先生的...

宋庆龄的主要成就和事迹。是主要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0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