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复习资料

不要那种罗哩罗嗦的话,要重点啊,重点啊,礼拜一要考了

第1个回答  2011-01-19
生物的: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6、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9、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0、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1、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2、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3、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4、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5、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书P13面)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支撑身体)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第三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第四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第五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3、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4、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呈现不同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
(1)配制培养基(2)对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3)接种(4)恒温培养
3.细菌和真菌生存条件:(1)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有的需氧,有的厌氧
第二节细菌
1.细菌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
2.细菌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分解者。
4.生殖方式:分裂繁殖
5.芽 孢 : 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
第三节真菌
1.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多细胞(如蘑菇和霉菌)
2.真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
3.真菌的生殖:孢子繁殖后代
4.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腐生)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5.酵母菌: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6.比较细菌和真菌
比较项目 细菌 真菌
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单细胞 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是否有形成细胞核 无 有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 无叶绿体,异养 无叶绿体,异养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
3)与动植物共生。
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食品制作: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用乳酸菌;制醋用醋酸菌; 制酱用霉菌。
2.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
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
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3.疾病防治:抗生素是真菌;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
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 比较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内容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领 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决定 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活动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在他们全部行为中占比重较大
联系 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 比较细菌与真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种类 细菌 真菌

相同点 细胞结构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不同点 细胞结构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具有荚膜和鞭毛;有时会形成芽孢 绝大多数都由多细胞构成,有细胞核,不具荚膜和鞭毛,也不形成芽孢
营养方式 大多数细菌是异样,有些细菌是自养的 都是异养生物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绝大多数都进行孢子生殖
分布范围 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的生物 分布也很广,但是和细菌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

 比较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菌的结构特点
细菌细胞 植物细胞



构 细胞壁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
细胞质 有 有
特有结构 荚膜、鞭毛 液泡、叶绿体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2.生物分类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6.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有种子的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课本P81-83面的两个观察与思考
参考答案
观察与思考(植物的分类)
1.玉米属于A类植物;向日葵属于B类植物;油松属于C类植物;
肾蕨属于D类植物;葫芦藓属于E类植物;水棉属于F类植物。
2.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A类植物和B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分类等级应该低于C、D、E、F四类植物。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
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5.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观察与思考(动物的分类)
1.若分为2组,他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里有:蚯蚓、蜜蜂和蜘蛛;脊椎动物里有:鱼、青蛙、蟾蜍、蜥蜴、壁虎、鸟、猫和虎。
2.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2组,他们分别是: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蜜蜂、蜘蛛。
3.脊椎动物可以分为5组,他们分别是:鱼类——鱼;两栖类——青蛙、蟾蜍;爬行类——蜥蜴、壁虎;鸟类——鸟;哺乳类——猫、虎。
4.如图6-1-1
5.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练习
1.
特征 类别的名称 举例
有花,两片子叶,叶脉一般具网状脉 双子叶植物 花生、向日葵、大豆等
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 壁虎、龟、蛇等
无花,种子裸露 裸子植物 油松、侧柏、水杉等
简单的植物,不具根、茎、叶 藻类植物 水绵、衣藻、海带等
胎生,雌性用乳汁哺育幼儿 哺乳动物 野马、猕猴、华南虎等
2.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 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2.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相似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4.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5. 生物命名法: 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6. 马的生物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亚门
7. 参考答案
书本P88练习
1.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方法是按照生物体的差异特征来分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第二章 认识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参考答案
书本P90资料分析
1.动物中我们还学过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我们还学过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2.在上表中,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14.96%。
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总数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P1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书本P92练习
2.有关系。因为近亲繁殖,会使亲代雌雄双方从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就会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因此,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2)迁地保护 3)建立种质库4)法制管理
3.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扬子鳄是中生代动物“活化石”。珍稀的植物有珙桐和银杉,都是植物中的“活化石”.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4. 参考答案
书本P95资料分析
1.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同时由于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2.是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的捕杀造成的。
3.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4.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5.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大气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书本P98技能训练
执法人员判断该餐馆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鸟类,是根据该餐馆垃圾桶中鸟的足与家禽的足有明显的不同,野生鸟类的足有尖锐的钩曲或细长的腿。
从几种鸟足的形态来看:左图所示的足,粗大有力,爪锐利而钩曲,是猛禽类的足。猫头鹰、苍鹰和秃鹫等都属于猛禽类。它们以捕食小动物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也有的生活在岩洞中。中图所示的足,短而健壮,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趾端有尖利的勾爪,适于攀缘,是攀禽类的足。啄木鸟、杜鹃等都属于攀禽类。它们以昆虫为食,以树栖生活为主。右图所示的足,趾间少蹼,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是涉禽类的足。丹顶鹤、白鹭等都属于涉禽类。它们以水中鱼、虾及水生小动物为食,适于在近水浅滩或沼泽地中行走。
书本P99练习
2.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力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有害,但他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控制其发展,使之维持在一定数量。

初二苏教版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苏教版初二地理生物刷题哪本
2023版《初中必刷题》八年级下册上册生物,地理。人教版苏科版苏教版湘教初三中考总复习。《初中必刷题》是一本由杨文彬主编的初中同步练习类教辅书,适用于相应版本地区初中同步学习使用。书系包括同步练习、细分课时、讲练结合、栏目分层等多个模块,通过刷教材积累、落实教材知识、刷学科素养、刷阅读、...

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复习资料
1.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方法是按照生物体的差异特征来分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第二章 认识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

初二上地理复习笔记(苏教版)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

初中生物复习总资料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和苏教版生物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苏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 总结 辛亥革命 1、中山创建革命党: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2、中国同盟会 ⑴成立时间:1905年 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⑷纲领:.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

苏教版淮安地区的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2)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18-20章 第18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体态、发生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行为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①觅食行为 (是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② 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十分重要):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蠖);警戒色(黄蜂、...

苏教版初二生物会考总结知识点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