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那些对抗措施使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如题所述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美苏太空争霸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第一时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美国直到1933年才承认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能够结成联盟。但是,战争结束后,美苏联盟破裂,转变为冷战和争霸。
第二时期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第三时期
赫鲁晓夫
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寻求美苏共处合作,平起平坐,共同来主宰世界事务。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有利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使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
第四时期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2
西方势力:1946年的“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8~1951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
苏联及东欧:1947年成立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即1955年华约建立,抗衡北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那些对抗措施使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时期 赫鲁晓夫 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而导致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对的政策;两方各自结成军事同盟,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对抗,形成东西对立,美苏两极格局初步形成。随着1949年北约成立和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

请问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已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经济上:1947年实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北约是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在什么时候
(3)华约组织形成: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美苏冷战的局面形成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

冷战时期,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遏制来自东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宣传。如麦卡锡政策,铁幕演说,遏制政策。2、直接向共产主义宣战,如杜鲁门主义。3、通过贷款、援助等途径宣传自身意识形态,如马歇尔计划。4、经济上,美国采取多种手段打压苏联。其一,实行出口管制。其二,加强控制高新技术转移。其三,操控国际原油价格。5、军事上,美国通过...

为了对抗杜鲁门主义,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冷战是美苏之间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激烈的对抗,在政治上,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遏制苏联;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针锋相对,苏联在政治上成立了共情局;经济上推出了经互会;在军事上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战后两极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演变的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苏联采取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 ⑤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冷战、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有何区别
一、含义不同。1、冷战格局是指军事方面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军事进攻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两极格局冷战的产物,指的是美苏两国综合国力远超其它国家,由此形成了竞争局面。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美苏争霸是指美国、苏联为成为世界霸主而军事上扩张政治上对立。冷战也正是美国为...

写出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性事件--___。
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故答案为:北约和华约成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