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村人口比例49.68:50.3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农村人口包括:①国营农场户数中的常住人口。②乡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常住农村的外出民工、工厂临时工、户口在农村的外出学生,但不包括户口在农村的国家职工。
城市人口包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我国人口城乡结构比较落后,乡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降低乡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较为困难。
扩展资料
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人口发展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 国在1684年(清)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1亿人口大关。新中国成立后,由 于人口问题的失策,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84年全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0亿, 比1949年增加了4.93亿人,这35年经历了四个阶段(表3-2)。到1995年2 月15日 国人口已达到12亿。
(二)农村人口比重大 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高,1983年农业人口为7.837亿,占世界总农业人口22.7亿(应为12.6亿)的62.3%。
(三)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城市化是指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的过程。
(四)人口老龄化少年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将由1985年的30.3%下降到2000年的25.8%,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990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6.7%。但总的看国人口年龄结构仍然属成年型,好于发达国家。
(五)男女性别比偏高 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不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稍高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国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分别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来,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
(六)人口分布不均 国人口分布格局,从黑龙江省的瑗辉,到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条直线,该线的西北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但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该线的东南,占总面积36%的土地上生活着96%的人口。这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七)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建国后,中国人口素质的改善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开始的。随着 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