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弗洛姆 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这也是一本比较薄的小书,虽说是比较偏心理方面的专业书,但出现的专业词汇很少,也非常好读。书的前半部分是在说,大家似乎都认为自己有爱的能力,其实不然,大多数人的爱是一交换,他们认为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已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虽然说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其实大部分讲的深入的东西和爱情关系不大。反正前半部分就是啪啪打脸,不断告诉读者,很多约定俗成的观念的错误的,直到最后几页纸才会有一些行为的指导。我看书极易忘记,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忘了,只能借由摘抄的句子尝试着回忆。

    1.“他们生活在一种幻觉中,以为自己是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是具有个性的人。”

       “对他们来说,衡量内心活动是否正常的标准是他们的父母和亲戚,或者是他们加入的集体社会,只要他们同这一标准没有区别,他们就觉得自己很‘正常’,也就没有兴趣去观察和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当然,每个人都想成为有个性的人,所以“随波逐流”,这个照字面意思翻译其实很美的一个词,会成为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但“个性”是个什么呢?我尝试着回忆了一下那些被说是有个性的人的样子:在一群天天坐办公室的人中,有一个人会经常说走就走,只身游历大好山河,那大家会说他“有个性”;在一波喜欢听流行乐的人中,有个人只听古典乐,那或许也会有人说他“有个性”;在一些习惯了只说事情的正面,喜欢褒奖别人的人中,有这么一个实事求是,说话比较直的人,那他多半也会被称为“有个性”。这些“有个性”有褒有贬,但不外乎只体现了一点:他和周围的人不大一样。但把他放到一众热爱旅游/热爱听古典乐/直性子的人之中,那他也不过是个“随波逐流”的人。

      其二,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个性,这点,在网易音乐歌曲的评论中就能捕获不少。打开一首摇滚,评论常常出现“我听这么牛*的歌,为什么我还没有男/女朋友”,我时常有疑惑,他只是在听歌,又不是在写歌,听到一首好歌的途径那么多,所以一首歌的好坏,和你自身有什么关系?还有一种评论也屡见不鲜“听后摇的人永远不会有人懂,深深的无力。”听曲子有共鸣或者共情,或者被曲子感动很可以理解,但听出“无力感”,我觉得就是身体的问题了,肾虚之类的吧。而且还经常可以看到集体的“肾虚”,这种约罢就是作者说的“个性的幻觉”。

        不可避免的,我也时常会出现这种幻觉,越是接触到无人知晓的画家、作者或是乐队就越是开心,那种被大众熟知的我就不那么乐意去关注了,这正是缺乏个性的表现,越是没有的东西,我越是想营造出来。对小众的追求,应该要基于成熟的审美能力,不然就狗熊摘玉米,同样陷入了“幻觉”中。

      2.“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仰,而是正确的行动。”

        “我理解的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信仰一个人或者一种理想)。与此相反,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情感体验的一种坚定信仰。合理的信仰首先不是信仰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确认,这种确认是符合建筑在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信仰是全部人格的一个性格特点,而不是某种被看作为对的思想内容有关的东西。”

       “一切本来是建筑在合理信仰上的宗教或是政治体系,一旦它们依靠权利或者权利结盟,就会堕落和失去内在的生命力。”

     这三段话很大程度解决了自己对信仰的困惑,首先,我以前一直有误解,宗教不就是对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人的盲目追捧么?这和小姑娘们追星有什么不同。慢慢我觉得,宗教其实是对一种态度,一些行为的追求,宗教并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佛教就中有辩经等,这是对传下来的经典的再加工。对宗教的想法又多又乱,表达出来的又非常浅显,不赘述了。

      3.“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也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

        这两句是给初为人师的自己提个醒,教师的为人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即使不及父母,也是紧随其后的,很多时候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但情绪是我们大家都不怎么关注的。

    4.“几乎没有一场冒险像爱情那样,是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盼所开始,并以如此的规律性遭到失败。”

        “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读后感写完,才觉得一本书看完了,又了一桩心事。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一】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

随笔:弗洛姆《爱的艺术》有思
弗洛姆《爱的艺术》第二章解读 “对分离的体验激发出焦虑,此体验无疑是一切焦虑的总根源。”      ——弗洛姆《爱的艺术》  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他们窃食了“知善恶之树”的果实,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后,他们就已脱离了自然动物的和谐,从此真正意义上演变为人。在他们脱胎为...

读《爱的艺术》有感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

读爱的艺术有感
篇一:《爱的艺术》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一) 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儿是没有价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儿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对事物本质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钟爱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也就对葡萄一无所知 在本书的开篇,弗洛姆引用了帕拉塞萨斯(德国医学家,自然科...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1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

《爱的艺术》艾.弗洛姆(读书笔记上)
小结 以上是《爱的艺术》前两节笔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我都需要反复咀嚼、做笔记,这两节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现代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以及从小就被带入“同一”模式的孩子与一组人之间的联系,爱可以启发大脑的程序,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的主旨在于“给”而不是得,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

《爱的艺术》艾•弗洛姆
正确的爱情关系不应因差错而轻易结束,而是需要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爱是一种持久的力量,是对人类完整性和唯一性的尊重。爱的艺术是复杂且深奥的,它需要我们学习、实践并不断探索。爱不是只在情感层面,更是行动、责任、尊重与认识的体现。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这是我们终身的浪漫旅程。愿我们都...

《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一切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自制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

读《爱的艺术》有感1
爱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和人的吸引而产生的美好情愫。但是从深层次上看,爱其实是一种能力,爱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爱更是一门艺术,让周围的人都快乐起来的艺术。突然感觉真的需要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中国文化是服从,是孝悌,是忠诚,就是没有自我,西方文化首先是要有自我,要爱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