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艾.弗洛姆(读书笔记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摆脱幻想、发展自我人格以及爱他人的能力,现代人的状况多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追问自己能否被人爱,不断以外在的物质衡量自己的价值,努力达到某种目的。
(这是 赢得人心与对异性有吸引力两种倾向的混合物 ,忘记了我们本应追寻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爱别人。)

2.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

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
而"爱情"只对灵魂有用,在现代意义上毫无用处的爱情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的奢望吗?

寻找与世界的联系、安全感。
人脱离了自然,超越了动物本能的适应性。人性的和谐取代了人猿时代的和谐;人拥有理智,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对短暂生命的觉悟,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所有的这些禁锢,使人渴望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否则他会疯狂。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引起恐惧,现代人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

刚出的婴儿通过母亲的安抚可以获取安全感,在形成个性的阶段母亲的安抚已经不足以安抚孩子的孤独感,就会出现其他克服方法,如:
a.集体性纵欲
b.借助酒、毒品
c.性纵欲
这些方法都需要全身心投入、重复,这种欲望是强烈的。现代人通过同一组人结合来克服孤独感,如血缘关系、政治体、国家、教派......在这种结合中,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好比融入血缘关系的孩子在性格里有许多跟家人相似的地方,剩下的那一点点个性是挤出来的。)

我们只了解了人是多么害怕与别人隔绝,才能懂得担心与众不同和同一群人疏远会产生和何等的威力。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催生了追求个人个性的欲望,诸如给自己的物品贴上只属于个人的标签这样的行为...
同一性可以减轻恐惧,新生儿在3、4岁就被引进一个模式,从此以后,就不会失去同这组人的联系。

在每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和对象合二为一,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同世界一致。但这只适用于自己计划、进行并看到成果的劳动。
当劳动者成为机器或官僚组织的一部分,他不再是“自我”,因为劳动者除了适应社会外,再没有与社会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而只有同一性。

通过创造性劳动达到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通过纵欲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通过同一组人同一和适应这一组人达到的统一仅仅是一种假统一。

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 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人与人的结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是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称为爱情?人类的结合是人类生存问题,还是共生有机体的结合?
作者就后者进行讨论
a.共 生:怀孕的母亲同胚胎之间的关系。
b.受虐癖:一种消极形式,服从,把自己变成保护自己的人的一部分事自己拜托孤独和与世隔绝感。
C.施虐癖:一种积极形式,意控制另一个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施虐癖和受虐癖的反应,他两的共同点是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会失去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同共生有机体集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我想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爱情中不会有任何一方不会成为“受虐癖”或“施虐癖”?

“积极的活动”有两种意思:1.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2.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

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是受外力的驱使,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给不是一种牺牲、不是交换;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作是他帮助的对象;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给予别人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给”表现了“我”的“活力”、“富裕”、“生命力”......爱情的主旨在于给,人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其他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责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式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对方,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深入事情的内部。

人们渴望“认识人的秘密”,拥有掌握对方的全部权利。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还有一个更具生物性的要求:那就是阴性和阳性的结合。阳性的特点是渗透、指导、积极、守纪律和善于冒险,而阴性具有接受、保护、求实、忍耐和母性的特点,这两种性质的标志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侧重点不一。

小结
以上是《爱的艺术》前两节笔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我都需要反复咀嚼、做笔记,这两节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现代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以及从小就被带入“同一”模式的孩子与一组人之间的联系,爱可以启发大脑的程序,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的主旨在于“给”而不是得,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让我从新认识了“爱”。

朋友问我:看了这书,你的行为是否有所改变?
我细思回答:我觉得脑中的思维轨迹改变了,遇到问题作出的回答会不一样。

这篇笔记摘录书中作者的观点,也给自己的思路进行一个整理,下两节讲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博爱、母爱......

爱是一种能力。

《爱的艺术》艾.弗洛姆(读书笔记上)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摆脱幻想、发展自我人格以及爱他人的能力,现代人的状况多存在下面两个问题:1.追问自己能否被人爱,不断以外在的物质衡量自己的价值,努力达到某种目的。 (这是 赢得人心与对异性有吸引力两种倾向的混合物 ,忘记了我们本应追寻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爱别人。)2.爱的问题是一...

笔记||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如同一门深邃的艺术,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精心的实践。许多人误以为爱是被动接收的,实际上,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而非单纯地等待被爱。他们将爱视为寻找特定对象的过程,而非个人内在爱的能力提升。这种观念源于现代社会对个人主义的过度强调和物质主义的盛行。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内在的爱与联系...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篇一】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

随笔:弗洛姆《爱的艺术》有思
弗洛姆《爱的艺术》第二章解读 “对分离的体验激发出焦虑,此体验无疑是一切焦虑的总根源。”      ——弗洛姆《爱的艺术》  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他们窃食了“知善恶之树”的果实,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后,他们就已脱离了自然动物的和谐,从此真正意义上演变为人。在他们脱胎为...

读书笔记:弗洛姆《爱的艺术》
著者:【美】E·弗洛姆 译者:萨茹菲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第一版 以下关于本书的梳理并非完全依照原作的写作顺序,而是个人理解这本书的逻辑。有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可能有遗漏,次要的反倒对我很有意义,故记之。在理解《爱的艺术》的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弗洛姆关于爱的两个基本看法,这是...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一) 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儿是没有价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儿也懂得爱、观察和发现对事物本质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钟爱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也就对葡萄一无所知 在本书的开篇,弗洛姆引用了帕拉塞萨斯(德国医学家,自然科...

《爱的艺术》——弗洛姆 读后感
书的前半部分是在说,大家似乎都认为自己有爱的能力,其实不然,大多数人的爱是一交换,他们认为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已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虽然说这本书的主题是爱情,其实大部分讲的深入的东西和爱情关系不大。反正前半部分就是啪啪打脸,不断告诉读者,很多约定俗成的观念的错误的,直到...

《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
除了《爱的艺术》,他还创作了《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著作。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一切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

第2颗星 |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情爱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本来没有任何情感经历的我,没有太多资格来谈论“爱”这个话题。但在成长的经历中,我确实见证过许多段感情的过程,验证了弗洛姆在书中的观点。 我们因为恐惧孤独,寻求爱。但幼稚的我们并不懂得爱的真谛,相信热恋时狂热的感觉就算是爱,只可惜这些爱都不会长久。我们失恋...

《爱的艺术》艾•弗洛姆
爱是意志的艺术,是承诺和判断。爱与被爱需要勇气,选择价值并做出决断。正确的爱情关系不应因差错而轻易结束,而是需要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爱是一种持久的力量,是对人类完整性和唯一性的尊重。爱的艺术是复杂且深奥的,它需要我们学习、实践并不断探索。爱不是只在情感层面,更是行动、责任、尊重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