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儿,到底“改”了什么

如题所述

1、选科模式

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2、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传统高考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则依据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统一高考成绩:就是指3+1+2的考试成绩,前面3是语文数学外语,后面是考生选择物理或者历史以及其他选考科目。

选考成绩:相当于高考,考试时间初步定在6月份。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体育成绩等)、艺术素养(艺术特长发展等)和社会实践

3、赋分机制,排名竞争

新高考”3+1+2“模式分值计算: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35%,35%,13%,2%,最低赋分为30分,最高100分。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交白卷,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

举例: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

赋分制度下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学科实力有较准确的评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科目难度及选科人数等因素对赋分结果的影响,想要选择考生擅长的又能够被赋予高分的选科组合还需要考生家长们付出一番心思。

4、志愿填报 专业优先

2021年实施新高考的8各个省市中福建、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等5省实施【院校+专业组】,是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实施【专业(类)+院校】,是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是指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专业(类)+院校”模式,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这样对于考生来说更加的公平,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范围。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但是同时也要求考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明确方向,从选科开始就需要考虑未来的专业及职业发展规划。

5、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新高考改革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高校招生途径的改变,目前高校已经形成了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多种途径为一体的升学方式。建立了更加丰富、立体的评价体系,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拓宽了渠道。

河北强基计划提醒:目前,多元录取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必然趋势,目前,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升学方式都已经成为考生进入名校的重要方式,各位考生和家长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高考这一条路上,尝试多种升学路径,为进入名校多一些可能。

升学路径虽然扩大,但是考生要对自己的综合实力有准确的定位,有侧重的准备,而且高考成绩依然是高校特招选拔的重要依据,是断然不能忽视的。

6、写在最后

新高考改革从政策的层面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力,让有学科特长的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专业和大学,也给了孩子进入名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考生家长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从选科到赋分再到志愿填报,都需要考生家长权衡多方因素综合考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6
简单来说,“新”在不再是“一考定终身”,需要学生自己“个性化学习”,“改”在取消文理分科,让学生自主选择3门或4门科目计入高考成绩。新高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也对学校的整体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给学生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学校给什么。所以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与时俱进,发展智慧校园,因为很多东西靠人工解决实在太麻烦了,像我们学校的走班排课、教学评价都交给校宝,减轻了老师很多的负担。新高考改革真的向全国大面积推行也是在这一年,刚刚开始可能很多学校会不适应,但是总体来说,教育是越来越接地气的,教育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核心,以社会发展为驱动,所以新高考改革是必须要的。
第2个回答  2018-05-13
与现在一样,新高考改革后,学生要学的科目变化不大,一共是13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包括美术和音乐)、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学生在学完所有13门课程之后,都要参加一个叫做“合格性考试”的测试,可以理解为之前的会考。
所谓合格性考试,顾名思义,就是检查高中是否合格了,合格了就证明满足了高中毕业的基本条件,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了。
TIPS:
如果说高中期间没有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也可以在离校2年之内,再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合格,其他各方面条件也满足的情况下,是可以补发毕业证的。
合格性考试的分数并不呈现具体成绩,而是以“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呈现。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六门课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语文、数学和外语都是100分为满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如果参加统一高考,而且高考分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直接认定合格性考试合格,这样就可以省去一次考试。
为了不影响高考,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合格性考试采用随教、随考、随清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学完之后,会尽快安排考试,考过了就没心思了,能拿更多精力准备高考。
具体的时间安排来看:
每年会统一组织两次考试(以浙江省为例,是放在1月和6月),放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最早可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末参加。
除了以上以“考试”形式结课的科目之外,体育与健康,是放在高三第二学期,考核方式是考察;艺术类(包括音乐与美术),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末,方式也是考察。具体的时间安排,请参考届时的政策发布。

考试新形式:等级性考试
除了合格性考试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等级性考试”的考试。
它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中,根据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由选取3门作为自己的科目参加考试。(浙江省还加入了“技术”学科,所以是“7选3”,不排除在今后有些省份将采用浙江的模式。)
这种考试有什么用呢?
作用老大了。
因为新高考改革之后,学生的高考成绩,除了统一考试中全部考生都必须参加的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要加上等级性考试的成绩。
于是,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新高考与原有高考的本质差异了。

新旧高考的对比与变化
01.科目组成组成变化
之前高中是要文理分科的,学生只有两种固定的搭配可以选择,要么理科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要么文科学习政治、历史、地理,只要选择某一类,就要学规定好的科目,未改革前的高考,很像是固定的套餐一样。
高考旧套餐:文理两种选择
而如今新高考则大不一样。
不再分文理了,语数外之外,学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或7门)课中自由选择3门,此时,新高考改革后,高考科目更像是自助餐,任君挑选。
新高考自助餐:更自由丰富的选择
除了科目的变革外,部分统一性考试科目中(即通常讲的主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现在没有了文理,所以数学科目不再分开命题,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外语不再是一次性考试,新高考改革后,外语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取其中最高成绩。(请注意甄别两次机会是指听力两次,还是指笔试两次。从目前来看,大多省份都是听力两次机会,而笔试只有最终的一次。)
虽然高考的主科并没有变化,还是语文、数学和外语,但是由于考试科目的变革,造成三门主科的考试趋势有一定的变化。
02.语文、数学、外语的命题趋势变化
▼语文:
国家如今越来越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和传统文化,对语文的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所以在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未来高考中,阅读能力将成为语文考试的核心,阅读的能力、阅读量将会提高,阅读材料的涉及面扩大,阅读题将更加注重考生的思辨性,形式也将更为复杂。
此外,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创作多种体裁形式文学作品的能力,将成为考核的方向。而且,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观点的考查,也会逐步走进语文的命题中。
▼数学:
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改为统一命题,所以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将会有所下降。
现在,数学将会着重考查所有考生一般性的、共同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能会将数学与文化交融起来,例如将史料与考题结合,考查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数学思想的发掘,在综合问题的解决中,要找出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
此外,数学将会重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入探究活动、数学建模活动,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实际应用。
▼外语:
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听力是单独考试,在未来还要加入口语的测试,听力与口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将会听力和口语将会提高到50分,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只有100分了)。
所以,要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卷面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查是不断加强的,同时写作与翻译也会增大比例。
但总体来看,高考的长期趋势,是降低外语的重要性和难度。

等级性考试的时间
了解完了新高考的科目之后,让我们再具体了解一下等级性考试。
考试时间上,新高考是放在高三的第二学期,统一组织,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具体安排,各省稍有差别,各省都会有具体政策。)

参考:上海的等级性考试时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赋分新规则与新机制

等级考试赋分新规则
高考改革后,与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等级性考试成绩将不再是简单的卷面分数了。
此时,将会采用一种叫做“等级赋分”的方式。
学生考试时会有一个原始的卷面分数,根据这一分数,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出A、B、C、D、E五个等级,再把等级转化为具体的分数(浙江和上海在试点中已经有精确的方案,截止目前北京等部分省份还没有出台具体的细则)。
为什么要采用等级赋分制呢?
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看似不太正式,但很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起:
小明,某次数学考试考了95分,回到家父母一看,哇,成绩很好,于是给他做了一顿大餐以作奖励。后一次还是数学考试,小明只考了75分,父母一看觉得他考的太差了,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一顿以示惩戒。对于唯分数论的父母来说,分数的高低是判断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事实却是,在第一次考试中,题目非常容易,全班的平均分是97分,小明的95分只排在全班倒数第十;而第二次考试中,题目难度非常大,全班的平均分是70分,小明的75分已经排到了全班正数第十名。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考试的难度不同,使得分数的高低比较,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这也是新高考引入“等级赋分”方式的初衷!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同科目的比较。
假设在新高考中,小刚和小丽高考都选考了物理和化学,而且在高考中两个人的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的成绩之和相同;小丽另外选考了生物,成绩是90分,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但小刚另外选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终只能进入一个独立学院。如果按照这种传统的记分方式,可以看到,因为选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运走向完全不同。然而事实却是,在这次高考中,生物试卷的难度很小,小丽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试卷的难度很大,小刚考的65分却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按照传统记分的话,公平吗?很明显,一点儿也不公平。
因此,在新高考下,不同的人选考科目不同了,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数进行加和而得出高考分数,选考科目容易就能取得高分,选难了就得不了高分,显然是十分不公平的。
此时,受考试难度和科目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分数已经是不同质的了,不能进行简单的加和操作,只有转换为同质性的标准分数,才能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求和。
从前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排名的方式,才能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实的水平。
而通过各科的排名,我们就能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分数的比较,这便符合了统计学原理。
而且,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是在一群水平不同的人中间选出优秀的人才,单纯的分数对高考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等级排名也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
那等级赋分怎么操作呢?
每年的考生那么多,动辄上万甚至十万、百万,只是个排名,那肯定不行。百分制等级就能简化这种排名。
按照所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前3%就代表只被3%的考生超过,即全体考生的前3%;50%就代表被一半的人超过,以此类推。
只有百分等级,也不行,因为最后成绩出来了,告诉你物理成绩是5%,很奇怪,统计成绩和录取等也会不方便。
所以,还要将百分等级再转化为分数。此时的分数就与最开始的卷面分数完全不同了,因为已经通过排名给标准化了,各个科目之间也可以直接比较与加和了。
新高考改革后,在录取方式上也有新的改变。
高考录取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
可以看到,与以往很明显的变化是,不再只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加入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后的高考将不断完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同学以为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辅助参考的因素,所以就放松了“警惕”。
但实际上,它还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
像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水平”,目前浙江就做了规定,高校可以定自己的录取要求,如低于C就不予录取。
因此,新高考改革以后,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会越来越规范,从而会打破只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局面。
科目选择新要求
在新高考以前,是文理分科制,志愿填报是文理分开、各自为营的。
而现在,不再分文理科,转而是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所以在志愿填报时,高校的专业,会根据本校特色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和限制。
近期教育部对此下达了新的文件,详细分析,请参考本号前几天发表一篇《关于新高考选科要求,教育部有了新精神与新举措》。(具体要求,高校会提前公布,考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相关信息)

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科目限制差异
在这里,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专业(类),不同的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有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以目前公布的数据统计看,同为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大要求的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南开大学要求为化学、生物,南京大学则要求物理、化学、生物。
因此,如果考生想要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如果没有选考物理、化学,而是选择了生物和其他两门,就不能报考上海交大。
所以,在学业规划中,准备选择某个专业之前,一定要在自身意向的基础上,了解各个高校的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什么是新高考,有什么改革内容?
新高考新在哪选科模式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传统高考以数理化、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选科组合,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

新高考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不再区分文理科,改为“3+3”、“3+1+2”等较自由的选科模式;2、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原高考是由语数外+综合(文理)构成,在2021年高考新政策下依旧是由语数外+自选3科构成。且自选科目采取等级赋分的模式;3、外语科目中听力与笔试分离考试;4、会考改为合格考试;5、原高考生录取按分...

新高考有哪些改革
新高考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考试科目的改革 新高考对考试科目进行了全面调整,引入了“3+3”或“3+1+2”的模式。其中,“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核心科目,其余科目则根据选考科目决定。这种设计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符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

什么是新高考?有什么改变?
新高考是指在中国教育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推动高考制度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高考带来了许多改变。它取消了传统的文理科分类,改为按照学科门类进行考试,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科目,不再被固定的文理科...

2026高考有哪些改革变化
1、选课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全面实施“3+3”选课模式,即三门文科必修课+三门文科选修课或三门理科必修课+三门理科选修课。2、高考科目变化:将高考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理科综合两门选考科目,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3、高考评价方式变化...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分别是: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

新高考改革内容
新高考改革内容如下:1、科目与分值的变化 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高考改革有什么影响
考试时间由原来的6月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自选的3个科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和4月,英语也有两次考试机会,一次10月(也有的在4月),一次6月,只有语文和数学维持6月考试不变。新改革后的高考其实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但是面对新模式也将会有新挑战,不过有我们的老师将会为...

文理分科模式取消之后,新的高考模式是怎样的?
新高考“3+3”模式给予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释放了考生们的高考压力,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考生可能对于物理这门科目不感兴趣,认为物理考试难度较高,因此很少有考生会选择报考物理,因此这就会导致物理这门科目被考生们忽视和冷待,而许多理工类高校在招收考生的时候,很看重考生们...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有什么内容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主要内容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