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法会是干什么用的?

如题所述

这是跟俗家弟子皈依佛门的一种仪式,但不是出家。如图提问的人问的问题也是不了解佛教呢!具体流程如下:
1、找任何寺院的客堂(类似于对外接待的部门)的知客僧,都可以为你安排皈依仪式;
2、时间与流程均有僧人安排,通常会选择初一十五;
3、携带身份证及复印件、一寸大头照2张;
4、工本费(皈依供养费若干),各寺院均有不同,从5元—200元不等;
5、皈依类似你想加入佛教这所学校学习,成为它的电大函大夜大生(业余生,僧人才是科班生、正取生),需要办理入学手续(业余生称为“皈依”;专科生称为“剃度”),发放学生证(业余生称为“皈依证”;科班生称为“度牒),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称为“戒律”,业余生戒律有五条,称为“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能够全部守住,那就是“持五戒”,称为“满分优婆塞/优婆夷”;如果守不住全部,那么可以先持一戒乃至四戒,称为“一分优婆塞/优婆夷”,依次类推。如果表现好的再加三条“戒着香华,戒坐卧高广大床,戒非时食”,合起来就称为“八戒”,没错,就是“猪八戒”的“八戒;而科班生不同,男生必须遵守250条,女生则348条),一起共同学习。不过现在为了接引众生,通常把皈依仪式和授戒仪式分开举行了,皈依就是纯粹单纯的办理“入学”手续,授戒仪式就另外再做了!
6、切记:只有科班生也就是僧人才有资格帮你做皈依的,佛教称为“皈依师”,通常需要戒腊十年(出家十年)以上的僧人,小寺院往往是住持亲自上阵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三皈五戒法会是干什么用的?
5、皈依类似你想加入佛教这所学校学习,成为它的电大函大夜大生(业余生,僧人才是科班生、正取生),需要办理入学手续(业余生称为“皈依”;专科生称为“剃度”),发放学生证(业余生称为“皈依证”;科班生称为“度牒),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称为“戒律”,业余生戒律有五条,称为“五戒”,...

大悲寺的寺院法会
在法会的前一天下午,寺院会安排三皈五戒的开示,旨在让有意受戒的人深刻理解皈依和受戒的重要性。晚课后,与会者将进行通宵的拜忏活动,以此方式寻求内心的清净。到了次日的上午,法会活动达到高潮。下午,寺院将举行皈依授五戒的仪式,而且皈依证是免费发放的。在整个法会期间,所有的后勤事务都是由居士...

法会是什么意思
法会是佛教仪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乃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印度古来即盛行此类集会,其种类名目甚多。后汉时即有皇帝行斋会之事。历代三宝纪卷四载,光和三年(180),后汉灵帝于洛阳佛塔寺饭诸...

皈依法会需要准备什么
按照明代僧人月律制定的《三皈五戒正范》,三皈的主要程序包括:第一,请师。在受皈依时,需要一位皈依师作为证明,因此先要迎请皈依师。这位皈依师就是皈依者的师父。先在大殿中敷设法座,皈依者顶礼三拜,转身对面站立,由引礼师带领两名受皈依者的代表前往迎请皈依师。  皈依师到大...

受五戒需要几个师父在场
据《三皈五戒仪轨》,应该有授戒和尚,维那师,引礼师。至少有这样三位师父,三皈五戒仪轨就比较正规、圆满。实际上,各个寺院的三皈五戒授戒法会,在场的法师人数各有差别,有多有少,没有统一规定。

想皈依佛门做俗家弟子到底要怎么做?
法会之前,听法师开示三皈依、五戒,然后拜忏。之后皈依,皈依以后就可以求戒,受三皈五戒。之后就是俗家弟子了。有三皈五戒证。平日里,做早晚课,诵经、学戒律,照着去做。五戒之后,还可以求菩萨戒。五戒是尽形寿,也就是这一辈子,菩萨戒是进未来际,也就是生生世世的。

佛教是如何请圣开坛,有科书仪规以?
九、大座讲经:以讲经为主,讲演前先唱香赞、钟声偈等,并有信徒请法等仪式,是一种解行并重的佛事法会。十、三皈五戒:指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乃至“自性三宝”,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则是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善行。十一、八关斋戒:提供在家信徒学习...

海城大悲寺的寺院法会
并传授三皈五戒。每次法会有各地居士数千人参加。法会前一天下午进行三皈五戒的开示,使求受者明白皈依受戒的意义。晚课后进行通宵拜忏,令与会者忏悔清净。次日上午进行法会活动,下午举办皈依授五戒仪式,免费发放皈依证。法会期间各项事务由居士发心参与,不收取任何费用。

什么是佛教的基本次第?
这个基本法就是持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这三宝,你能够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来世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生就很圆满,其中有差错,你的人生就不圆满。同在人道,为什么有些人富贵、健康、长寿,有些人下贱、贫穷、短命、多病?这就是持五戒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个次第是【修...

不可乱参拜!佛教礼仪有哪些
如上述所指出的那样,从一学佛开始,就产生了对行为举止的调整,在不同的阶段,而有不同的规矩,从“三皈五戒”直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善因法师着《学佛行仪》一书,详细讲述了佛弟子的日常生活当中最普遍的都需要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有二十四条:敬佛、敬法、敬僧、居庵、事师、事亲、居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