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因材施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主张,对受教育的人要一律看待,一样要求,不能有偏有向;还主张学习要经常复习旧的,掌握新的。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说:“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刚退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吗?”

孔子以无可置疑的语气回答说:“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孔子:“先生,刚才子路和冉有问的是同一个问题,您的回答为什么完全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情谦恭,办事犹豫不决,因此我鼓励他临事果断,敢做敢为。子路为人逞强好胜,办事不够周全,所以我就让他遇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叫做“因材施教”。孔子就特别主张要因材施教。这是很正确的。

因材施教的出处是什么?有教无类出处是什么?
有教无类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1、因材施教 出处: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论语·先进篇》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

孔子因材施教故事文言文翻译
孔子非常满意自己的得意门生,因为他重视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而在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这也是孔子最为自豪的。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

孔子因材施教古文的注解和翻译
《孔子因材施教》翻译:有一次孔子讲完了他的课,回到了他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拿了一杯水。这时,子路跑了进来,大声问老师:“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想法,我能马上做吗?”孔子看着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你的父亲和兄弟,你怎么能听到,怎么能做到?”子路刚出来,另一个学生冉...

孔子因材施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根据个体的资质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个概念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一段对话,子游和子夏向孔子询问孝道时,孔子针对他们的不同特质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孔子认为,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子路性急,孔子提醒他在孝养父兄的义务尚未...

因材施教的出处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论语·先进篇》作者:孔子 朝代:先秦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

孔子因材施教的翻译及赏析
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赏析 孔子是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人,他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性的教育。孔子非常满意自己的得意门生,因为他重视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而在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赛、...

孔子教学《因材施教》
办事犹豫不决,因此我鼓励他临事果断,敢做敢为。子路为人逞强好胜,办事不够周全,所以我就让他遇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叫做“因材施教”。孔子就特别主张要因材施教。这是很正确的。

简述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论语》中有多次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论述,例如:“闻斯行诸”的故事,孔子对子路和...

孔子因材施教原文
公西华对此表示不解,他观察到子路与冉有得到的回答不同,便向孔子提问。孔子解释说,"冉有可能在行动上过于谨慎,所以我要推动他向前;而子路则可能过于急躁,可以适当让他退一步,以平衡他的性格特点。" 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调整教育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