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12】澄怀观道
因此,画家的笔下,无论高山崔嵬,还是草虫微物,都是画着“澄怀观道”之心的外化——画者或托身山川,或心藏丘壑,或寄意鞍马,或寓兴花鸟,最终,都只为达到“与天为徒”的精神境界。闲,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夫审美人格的显现。古人推崇“闲心”“闲情”,认为“闲”是唤醒审美意识和创作意识的关键。
“澄怀观道”是什么意思?
“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廓然,脱净尘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体条件。“观道”,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体具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
"澄怀观道" 是什么意思啊??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国人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以达到实现最高的审美境...
澄怀观道缺点与优点二者兼而有之
澄怀观道,是一种融合了道家、禅家和儒家审美追求的境界。它源自《论语》中的感喟与议论,被宋明理学家阐释为对万物变化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一种“澄怀观道”的审美情思。这种情思不仅让人心境澄澈,也能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万物的动态与秩序。宋明理学中那些秉持正直精神的学者,也在追求极致的人生境界...
澄怀观道的观道
‘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犹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宗白华:《美学散步》)道,是...
美感分为哪几个层次?
这是最高层次的美感,涉及对宇宙的无限和绝对之美的感悟。这种美感是对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意义的超越,与宗教感有着相似之处。在宗教中,这可能体现为“与神同在”的境界;在审美中,则可能是“澄怀观道”、“饮之太和”的瞬间体验,它代表着灵魂的震动与无限的喜悦。中国传统美学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上...
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三个层次分类
人们对美的欣赏或者说对美的鉴赏,实际上包括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1、审美感受。所谓审美感受,就是在审美情感基础上的一种主观体验,就是一种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一是主观性,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主观的审美认识、主观的情感体验。所以,这种主观的东西往往更多的带有个人的色彩...
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三个层次分类
在宗教徒,这种境界是“与神同在”,在美的欣赏者,这种境界是“澄怀观道”、“饮之太和”。这是瞬间即永恒的境界,是灵魂震动和无限喜悦的境界。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上,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第一,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第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
李可染的生平介绍
以此为标志,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发生了重大影响。 1984年,可染题写"澄怀观道"四字,作为自己美学思想的总结和追求。"澄怀观道",借用六朝山水画家宗炳语,并赋予了新的含义。宗炳一生"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
美感的第三个层次是什么
在宗教徒,这种境界是“与神同在”,在美的欣赏者,这种境界是“澄怀观道”、“饮之太和”。这是瞬间即永恒的境界,是灵魂震动和无限喜悦的境界。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上,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第一,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第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