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6、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7、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1、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12、社会保险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那种理论的观点。( )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4、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
A.弗克兰 B.丁伯根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1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二、多选题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 )
A.哲学基础 B.科学世界观 C.方法论 D.普查法
2、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
A.正式的 B.正规的 C.非正规的 D.非正式的
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 )三种形式。
A.乡村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4、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5、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
A.大型社区 B.巨型社区 C.中型社区 D.微型社区
6、阶级的本质是( )
A压迫 B.无偿占有 C.斗争 D.剥削
7、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
A.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8、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
A.现实性强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宣传重点
9、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形态,即( )
A.待业 B.自谋职业 C.寻找工作 D.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
10、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2、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3、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
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
1、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2、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力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4、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5、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8、我国消灭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
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没收 C.让其自生自灭 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二、多选题
1、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
A.抽象性设备 B.实用性设备 C.象征性设备 D.稳定性设备
2、社会控制的目的实是使人们遵从( )
A教育制度 B.正常的上下班制度 C.社会行为规范 D.法律和道德规范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 )
A.茹毛饮血关系 B.依赖关系 C.顺应关系 D.掠夺关系
4、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
A.农村救灾 B.“五保”制度 C.合作医疗 D.扶贫
5、( )思想于40-5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盛行。
A.社会控制论 B.经济循环论 C.历史唯心论 D.社会均衡论
6、未来社会学学派分为( )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米勒学派
7、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8、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
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3、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4、“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2010社会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
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3、“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4、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
A.复式角色 B.角色从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7、“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说法( )
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阶段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二、多选题
1、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2、根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群众组织 B.非群众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
A.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 B.行政因素干预管理
C.重人性 D.轻规则
4、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 )
A.一家一户单干 B.小聚居大分居 C.大聚居小分居 D.社区式居住
5、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
A.节奏慢 B.自给性强 C.生活水平高 D.同质性高
6、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7、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A.畜牧业 B.工业 C.手工业 D.商业
8、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
A亨利 B.罗斯 C.库利 D.丁伯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
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3、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4、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2010社会学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3、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始者是( )
A.库利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4、“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二、多选题
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监护 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2、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
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和谐发展关系 B.能量交换关系 C.科学发展关系 D.用与被用关系
5、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3、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4、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5、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7、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8、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10社会学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
1、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3、提出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谁(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4、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二、多选题
1、“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谁写下的座右铭(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陈独秀 D.孙中山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
A.理论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道德社会学
3、(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创新
4、需要的特点包括( )
A.必然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人文性
5、集体行为的类型包括( )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
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3、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5、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6、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8、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9、“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10、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1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2010社会学一至五套试题答案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A 2、D 3、B 4、D 5、B 6、C 7、A 8、C 9、C 10、B
11、A 12、B 13、A 14、B 15、D
二、多选题
1、A.B.C 2、A. D 3、B.C.D 4、A.B.C.D 5、B.C.D
6、D 7、A.B.C.D 8、A.B.C 9、D 10、A.B.C.D
三、判断题
1、ⅹ2、ⅹ3、√4、√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C 2、D 3、A 4、B 5、A 6、B 7、A 8、D
二、多选题
1、B.C 2、C 3、B.C.D 4、A.B.C.D 5、D 6、A.B.C 7、A.B.C.D 8、A.B.C.D
三、判断题
1、ⅹ2、√3、√4、ⅹ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
1、C 2、B 3、B 4、B 5、B 6、A 7、A 8、D
二、多选题
1、A.B.C.D 2、C.D 3、A.B.C.D 4、C 5、V.B.D 6、A.B.C.D 7、A.C.D 8、B
三、判断题
1、ⅹ2、√3、√4、√
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
1、B 2、D 3、D 4、B 5、B 6、D
二、多选题
1、B 2、A.B.C.D 3、A.B.C.D 4、B 5、B
三、判断题
1、√2、ⅹ3、√4、ⅹ5、√6、ⅹ7、√8、√9、√
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
1、A 2、A 3、A 4、A 5、C
二、多选题
1、D 2、A.B.C 3、A.B.C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ⅹ2、√3、√4、√5、√6、√7、√8、√9、ⅹ10、ⅹ11、ⅹ
追问对不起,我考试的题型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