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求题

希望能提供一些【图像型】化学计算题,最好能带例题讲解,因为我这方面是薄弱环节,谢谢!

中考复习——溶液计算(上)

简介:溶液一直是中考中的重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这堂课我们将归纳下常见的溶液计算题,并给大家灌输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的多少

2、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

A、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水
B、加热 KClO3 和 MnO2 固体混合物制取 O2
C、分别向足量稀盐酸中加入物质的量相等的 Mg 和 Zn
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3、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
A、温度不变,加入 10 克水
B、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
C、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D、降低温度,使实验溶液达到饱和

4、60 ℃,硝酸钾溶解度 110g/100g 水。将 36g KNO3 溶于 204g 水中,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为?若将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多少克溶质?若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多少克硝酸钾或蒸发水多少克?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现有 60 ℃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05g,要得到 39.2g 晶体,应将溶液冷却到___℃。

6、有 t℃ 时浓度相同的两份 溶液 A 和 B,A 为 100g,B 为 80g,将其恒温蒸发 20g 水后,A 刚好饱和,则关于 B 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8、30℃ Ca(OH)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16g/100g 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 5.6g 生石灰,放入 10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 30 ℃,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为: ( )
A、等于 5.6g B、大于 5.6g C、等于 1.6g D、小于 1.6g

9、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0.17g/100g 水。此时,将 5.6g 生石灰放入 100g 不饱和的石灰水,变化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钙的质量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解度始终保持不变

10、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 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和 wg 乙 (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得到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室温下 140g 某溶液,第一次蒸发 10g 水时,溶液中析出 2g 溶质,再继续蒸发 20g 水时,溶液中又析出 5g 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 )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3、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 50 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1.2 克 ( 晶体不含结晶水 ), 乙将溶液蒸发掉 15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2.4 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 50 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14、t ℃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 10g 水析出 1g 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 15g 水,析出 2g 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 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 25g 水,可析出 3g 硝酸钾晶体
B、t ℃ 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 2g 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g/100克水
D、t ℃ 时,原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1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30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加热到 40℃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晶体 M ( 不含结晶水 ) 的溶解度曲线,a、b 两点分别表示 M 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
A、t2℃时,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时,a、b 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 a→b:先将 a 降温到 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 中加入 M 至刚好饱和
中考复习——溶液计算(下)

简介:溶液一直是中考中的重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这堂课我们将归纳下常见的溶液计算题,并给大家灌输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0、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 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和 wg 乙 (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得到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室温下 140g 某溶液,第一次蒸发 10g 水时,溶液中析出 2g 溶质,再继续蒸发 20g 水时,溶液中又析出 5g 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 )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3、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 50 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1.2 克 ( 晶体不含结晶水 ), 乙将溶液蒸发掉 15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2.4 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 50 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14、t ℃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 10g 水析出 1g 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 15g 水,析出 2g 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 ℃ 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 25g 水,可析出 3g 硝酸钾晶体
B、t ℃ 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 2g 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g/100克水
D、t ℃ 时,原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1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30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加热到 40℃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晶体 M ( 不含结晶水 ) 的溶解度曲线,a、b 两点分别表示 M 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时,a、b 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 a→b:先将 a 降温到 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 中加入 M 至刚好饱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5
中考复习——溶液计算(上)

简介:溶液一直是中考中的重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这堂课我们将归纳下常见的溶液计算题,并给大家灌输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质、溶剂的多少

2、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

A、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水
B、加热 KClO3 和 MnO2 固体混合物制取 O2
C、分别向足量稀盐酸中加入物质的量相等的 Mg 和 Zn
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3、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
A、温度不变,加入 10 克水
B、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
C、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D、降低温度,使实验溶液达到饱和

4、60 ℃,硝酸钾溶解度 110g/100g 水。将 36g KNO3 溶于 204g 水中,全部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为?若将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多少克溶质?若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多少克硝酸钾或蒸发水多少克?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现有 60 ℃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05g,要得到 39.2g 晶体,应将溶液冷却到___℃。

6、有 t℃ 时浓度相同的两份 溶液 A 和 B,A 为 100g,B 为 80g,将其恒温蒸发 20g 水后,A 刚好饱和,则关于 B 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8、30℃ Ca(OH)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16g/100g 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 5.6g 生石灰,放入 10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 30 ℃,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为: ( )
A、等于 5.6g B、大于 5.6g C、等于 1.6g D、小于 1.6g

9、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0.17g/100g 水。此时,将 5.6g 生石灰放入 100g 不饱和的石灰水,变化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钙的质量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解度始终保持不变

10、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 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和 wg 乙 (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得到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室温下 140g 某溶液,第一次蒸发 10g 水时,溶液中析出 2g 溶质,再继续蒸发 20g 水时,溶液中又析出 5g 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 )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3、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 50 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1.2 克 ( 晶体不含结晶水 ), 乙将溶液蒸发掉 15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2.4 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 50 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14、t ℃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 10g 水析出 1g 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 15g 水,析出 2g 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 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 25g 水,可析出 3g 硝酸钾晶体
B、t ℃ 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 2g 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g/100克水
D、t ℃ 时,原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1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30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加热到 40℃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晶体 M ( 不含结晶水 ) 的溶解度曲线,a、b 两点分别表示 M 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
A、t2℃时,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时,a、b 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 a→b:先将 a 降温到 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 中加入 M 至刚好饱和
中考复习——溶液计算(下)

简介:溶液一直是中考中的重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这堂课我们将归纳下常见的溶液计算题,并给大家灌输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0、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 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和 wg 乙 (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得到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到 t1℃ 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室温下 140g 某溶液,第一次蒸发 10g 水时,溶液中析出 2g 溶质,再继续蒸发 20g 水时,溶液中又析出 5g 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 )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3、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 50 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 10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1.2 克 ( 晶体不含结晶水 ), 乙将溶液蒸发掉 15 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 2.4 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 50 克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14、t ℃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掉 10g 水析出 1g 硝酸钾晶体,另一份恒温蒸发掉 15g 水,析出 2g 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 ℃ 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发掉 25g 水,可析出 3g 硝酸钾晶体
B、t ℃ 时,若原溶液中再加入 2g 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g/100克水
D、t ℃ 时,原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1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30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加热到 40℃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晶体 M ( 不含结晶水 ) 的溶解度曲线,a、b 两点分别表示 M 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时,a、b 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 a→b:先将 a 降温到 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 中加入 M 至刚好饱和
第2个回答  2011-06-02
化学图像型计算解析
在历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图像型综合计算以设置层次清晰,难易适度,能够巧妙地考察学生基本化学素养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主要考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知识点,考察学生提炼、搜集、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下面举几例分析说明该类题型的分析方法。

一、典型例题解析:

(一)图像呈上升趋势型

【例1】(07济南)在一烧杯中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 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分析】由题意知:在Na2CO3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只发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即:图像中OA段表示的反应过程;A点表示: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产生CO2气体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且其质量为反应生成的NaCl和原混合物中含有的NaCl质量之和。从A到B段,表示滴加的稀盐酸已经过量,无反应发生。故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以外还应该有过量的HCl。

【答案】

(1)4.4 ; (2)NaCl 、HCl;

(3)解:73 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 g×10%=7.3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73 117

X 7.3 g y

x=10.6 g;y=11.7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17. g + (22.3 g-10.6 g) = 23.4 g。

答:略

【点评】济南市2007年中考试题评价报告中,第1、第2两问定位为中等难度,第3问定位为难题。此题的易错点是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容易忽视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

(二)图像呈下降趋势型

【例2】向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 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时间约为 S。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g。

(3)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由图像变化趋势可知:从0~20秒,m逐渐减少,其原因必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出去了;从20秒开始,m不变了,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结束了。故: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0 g -295.6 g=4.4 g,然后据此代入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反应产生的碳酸钠。

【答案】(1)20; (2)4.4 g;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117 44

x y 4.4 g

解得:x=10.6 g,y=11.7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11.7 g + (22.3 g-10.6 g) = 23.4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2.3 g+216.1 g-4.4 g = 234 g;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

答:略。

【点评】此题与例1的难度和所考知识点相似,此题的易错点是溶液质量弄错,容易把295.6 g当作溶液的质量,另外容易忽视二氧化碳的质量。

(三)图像起点不在原点型

【例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 g 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 g。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 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的pH是____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 gNaOH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分析】由图像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0 g之间并没有沉淀产生,故先发生的反应是:2NaOH+H2SO4=Na2SO4+2H2O。NaOH溶液的质量在40 g~80 g之间,沉淀质量随着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增加而逐渐达到最大值,故发生:2NaOH+CuSO4=Na2SO4+Cu(OH)2↓。在NaOH溶液加至80 g时,两个反应刚好结束,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且质量为上述两个反应产生的硫酸钠质量之和。

【答案】(1)4.9 g;(2)等于;

(3)解: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x,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40 g×10% x

解得:x=7.1 g;

2NaOH + CuSO4 = Na2SO4+ Cu(OH)2↓
80 142
(80 g—40 g)×10% y

解得:y=7.1 g;

不饱和溶液中Na2SO4总质量为: 7.1 g+7.1 g = 14.2 g;

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00 g+80 g-4.9 g = 175.1 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Na2SO4质量分数: ×100%=8.1%。

答:略。

【点评】此题较前面两个例题复杂,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分段,能够意识到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能够理解几个特殊点的化学含义。在求不饱和溶液中硫酸钠质量时,还可以根据元素守恒思想,建立H2SO4和Na2SO4的对应关系,根据硫酸的总质量一步求出硫酸钠质量。

二、一般思路归纳:

第一步,理清楚题目中涉及哪几个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需要,还要判定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

第二步,结合图像分析每段图像对应的化学反应,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化学含义,确定相关物质质量;

第三步,将已知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出未知量。需要注意的是,溶液质量的求法一般是:进入反应容器的物质总质量减去沉淀质量、杂质质量和气体质量;求溶质质量时,要特别注意溶质包括哪几块质量,不要有遗漏。
第3个回答  2011-05-26
中考专题 图像题
所谓图像题,就是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图像题的出现,不仅能考查同学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观察、想像、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备受各类考试的青睐,同时也是同学们感到最棘手的一类题。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图像,准确理解题意,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图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或通过计算解答。
一.金属的质量与H2质量的关系
1.镁、铝、锌3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能正确地反映金属消耗(X)和产生氢气量(Y)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附加题]等质量的A、B两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
右图。(1)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______
(2)A、B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_______
(3)在Mg和Fe,Zn和Fe,Zn和Cu中,A、B可能是______
二、二氧化碳与沉淀物的关系
2、已知碳酸钙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会转化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某同学往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图像中(y轴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X轴表二通往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能大致表示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的关系的( )

三、反物物与沉淀物之间的关系
3、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四、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4、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X>Y>Z
B、X、Y、Z都属于易溶物质
C、tC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Y中含有少量Z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法提纯Y
5、如右图是A、B、C3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
们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
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为饱和的溶液的是( )
A、 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五、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例5: 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
析出。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此图回答:

(1)三种物质中温度改变对其溶解度影响最小的是( )
(2)三种物质中可能是气态的是( )
(3)温度大约为多少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A.5℃ B.10℃ C.15℃ D.20℃
(4)三种物质各25g,在上述温度时分别溶解在( )水中都达到饱和。
A.50g B.100g C.150g D.200g
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质量的关系
例6:现有不饱和的 溶液,在恒温及溶剂(水)质量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向其中加入 ,则加入 的质量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函数关系图正确的是( )。(横坐标表示加入 的质量m,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七、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7、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

八、溶液与酸碱度的关系
例8: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加水稀释,下列图像可能符合的是(m为加水的质量)( )。

9、如下图中以横坐标加入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变化,哪个图像与哪项实验对应?将其标号填在事实后面的括号内(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标号)

(1)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水稀释( )
(3)向水中加入二氧化碳( )(4)向水中加入熟石灰( )
九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例10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稀H2SO4至过量,下图可表示溶液导电性实验是( )

10、综合题
例10下列4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 向硫酸溶液不断加水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硫酸溶液
D、向10.4g 10%的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2SO4溶液

图嘛............你加我百度号,我给你传过去
第4个回答  2011-05-29
看看计算题吧 是我的弱点

请教初中化学问题,求教高手,期望有分析过程
18、(1)碳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剩余的质量 C=30g-25.6g=4.4g (2)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求氧化铁的质量(没特殊说明氧化铁就是三氧化二铁)解:设有X的氧化铁被还原 2Fe2O3+3C=4Fe+3CO2↑ 320 132 X 4.4g 320\/X=132\/4.4g=320*4.4g\/132≈10.7g 答:...。希望能够帮到您 ...

【初中化学题不懂求解】
首先先求出溶质是多少 10% x196=19.6g 硫酸 那么我们加入的浓硫酸也必须含有这么多溶质硫酸 设需要浓硫酸Xg 98% X=19.6 X=20g 也就是说要加入20g浓硫酸,配成196g稀硫酸,所以要加水的质量为 196-20=174g 抓住溶质质量不变这个知识点来求类似题目 ...

一道初中化学 求解、
设碳酸钠的质量是x,反应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是y,反应生成NaOH的质量是z。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74 100 80 x 100g*7.4% y z 106\/x=74\/7.4=100\/y=80\/z x=10.6g y=10g z=8g 原来NaOH的质量是50-10.6=39.4g 反应后NaOH溶质的质量是39.4+8=47...

两道初中化学计算题!跪求大神解答!要过程!!急急急!
②所得Na2SO4溶液溶质质量分数=7.1g\/(40g+40g)*100%=8.875 ⑵分析: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首先我们知道“久置的氢氧化钠10g”中有一部分是碳酸钠,又知沉淀的质量为1g(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够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的碳酸钠的质量,同时也...

初中化学计算问题
20%X 100*8% Y克 Z克 160\/(20%X )=80\/(100*8%) =98\/Y=142\/Z X=80 Y=9.8 Z=14.2 根据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80-4.2=175.8克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4.2\/175.8*100%=8.1 答: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克,反应后所得溶...

初中化学题目求解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106\/44=x\/4.4g x=10.6g 73\/44=y\/4.4g y=7.3g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分数是7.3\/100*100%=7.3 ...

化学初中溶液难题【求题和解析】【要难题】
(1) 求硫酸铜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2) 求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精析】此题考查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带入的数据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对于溶液参加的反应而言,一般消耗的是溶质,所以常带入溶质进行计算.【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液氢氧化...

初中化学问题 求过程
溶液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10x 0.2 106\/100=10x\/0.2 解得 x=2.12 答: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2%。

几道初中化学题,希望高手用比较好的方法尽快帮我解答,过程要详细、明白...
3、(1)算出6.5gZn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算出该质量的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时需要的氧气的质量(用化学方程式计算)(3)根据上面的氧气的质量求出生成该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用化学方程式计算)4、平时不懂的问题多与老师交流,计算题在中考中是必考的内容 ...

初中化学问题,求解
=NaCl + CO2 + H2O 35.5 44 54.75g 66g 73-54.75=18.25 (2)设1分钟时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HCO3 + HCl =NaCl + CO2 + H2O 58.5 44 X 44g X=58.5g 58.5g\\10%=585g 注:有第三分钟怎么算的 希望能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