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其根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
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揉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什么?
1.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这一概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间的特殊道德关系。2.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调整和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际关系的行为准...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纲:1. 君为臣纲:君主是臣子的表率,臣子应当遵循君主的指导与规范。2. 父为子纲:父亲是儿子的楷模,儿子应当尊敬并效仿父亲。3. 夫为妻纲:丈夫是妻子的领袖,妻子应当顺从并支持丈夫。五常:1. 五伦:指的是封建社会中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道德关系。其中,君臣之间的关系...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

什么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在古代社会,什么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一、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要求臣、子、妻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并以此为表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二、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和等级制度。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最早...

什么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谢谢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行为规范的总结。其中“三从”指的是女子在未出嫁时听从父亲,出嫁后听从丈夫,丈夫去世后听从儿子。“四德”则是指妇女应当具备的德行、言语、仪容和技艺。“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用以规范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行为。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从四德的意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思想是“封建”与“思想”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一个因历史而成的特定词语,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1.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2. "三纲"包括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3. 君臣义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合理责任。4. 父子亲体现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要求双方互相抚养与教育。5. 夫妻顺提倡夫妻间的和睦与恩爱,共同维护家庭稳定。6.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分别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三纲具体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基本道德规范。这一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后被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进一步阐述。而三从四德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行为规范的概括。三从规定妇女在幼年时...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分别是什么
它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是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指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的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