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分别智等是佛说吗?
佛教中的智慧理解与修行步骤,在《阿毘达磨》形成后,展现出与原始佛典不同的独特观念。《阿毘达磨》强调慧观与智阶的紧密联系,认为智慧的发展应从“名色分别智”开始。名色分别智,着重于对现象的细致观察,进而理解其无常与变化。这种理解在原始佛教中并未直接体现。《阿毘达磨》构建了一个包含世俗...
我需要佛经---心经经文里的---五蕴的解释 谢谢了
佛陀说众生是由名、色组成的聚合,这个名色略分为五种类聚--五蕴。(1)、名:我们的精神活动,不可见,但知道它的存在,唯有名字,故称之为名。此名既是我们的心,它又可分为心、意、识或八识。(2)、色:生理的活动,它有色相可见,是属于物质的。在五蕴中的色主要是指我们的身体--身根。故名色是心法和色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
他以智慧慢慢的发现到众生有“老死”是由于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有”,所谓“业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我们有了将来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业,它们会推动我们将来要重新出世--生;佛陀观察到并没有“我”在造业,而是身心(假我)对世间的种种事物产生了执取,渴求将来有,造成了有业报;我们...
十六观智—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法
1.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所以此智(见到身心无我的智慧)对于修行者而言是非常难以在当下掌握到的。想要成就此阶智的人就必须奉行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所提到的...
佛说的三字大法是什么
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下中上,根不齐,一句佛,同生西。 既生西,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 〖忏法〗 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探。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 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 遇神僧,为洗冤,三...
佛教说:无分别心、无分别智,是指什么?既然无分别,怎么会有分别与无...
据《成唯识论》中说,根本智和后得智属于同一种智,只是它们的作用不同,后得智依根本智才能掌握佛法的真理,根本智需要依靠后得智才能在世俗世界的认识中发挥其作用。《三藏法数》中说:“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佛祖开悟之前到底看到了、悟到了什么!
其一: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佛悟到的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即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心。唯有此真心,是一切有情的“共同点”,区别于“无情物”(木石瓦砾)。若非如此,众生形态千差万别,有何共同之处?这个“真心”,又名心、如、佛、真如、法身、如来、涅磐、...
佛有十个外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言。世间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傍生等类。各具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及彼六识所缘境等一切诸法。名曰世间。正觉正知名世间解。又彼世间所有二足四足多足无足。欲色诸天。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若凡若圣。一切有情之中。唯佛第一最上无等。名无上士。
佛经的“智慧”是指什么意思?和平常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一个意思吗
佛教经论中有把智比作利剑、利箭、灯光的。如《维摩经·菩萨行品》有“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大智度论》卷十有“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等语。诸经论中还把智慧比作大海,广大渊深难测,并将其分为很多类别。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什么?
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