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详细资料

如题所述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里宾特洛甫赴加拿大独立经商4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 1920年,里宾特洛甫与德国香槟酒制造大王亨克尔之女安娜利斯·亨克尔结婚,开始步入上流社会。1925年,里宾特洛甫过继给拥有贵族头衔的姨妈,从而拥有贵族姓名前缀。
运亨通 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纳粹党,一年之内即成为国会议员、党卫队上校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则成为1933年1月希特勒为组织第一届内阁而举行秘密会议的理想场所。   里宾特洛甫于1934年出任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里宾特洛甫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方面与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主持的外交部分庭抗礼,一方面设法搜集有关希特勒的情况(兴趣爱好、会访日程、言谈举止等),颇受希特勒赏识。
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
促使钢铁同盟条约签订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频频得手。   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人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胁迫签署德捷协定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威胁道,捷克斯洛伐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德捷协定"。   1939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活,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经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Waldemar Fegelein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里宾特洛甫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不一
  尽管里特洛甫为推行纳粹外交政策效尽犬马之劳,但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是靠诈骗弄到的。"然而,希特勒听不进任何反对里宾特洛甫的话,认为里宾特洛甫的"俾斯麦第二",甚至称赞他是"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   当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温莎公爵(即因与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逊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40年被任命为巴哈马群岛总督时,里宾特洛甫策划在里斯本劫持温莎公爵并利用他反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但是,英国反间谍机构的努力和温莎公爵对国王的的忠诚挫败了这项荒诞的诡计。里宾特洛甫因此大失脸面。   1941年6月22日凌晨,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驻德国大使。准备就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提出抗议的大使刚一开口,里宾特洛甫即粗暴地说"这不是现在要谈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份辩解备忘录。其时,德国已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在战争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使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与日本按照德国的意图参战;负责指导德国的对外广播宣传。里宾特洛甫相当卖力却建树甚微,倒是在对外广播宣传方面不时与戈培尔发生冲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很想把里宾特洛甫赶下台,但希特勒仍视之为"俾斯麦第二",予以留任。   1945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希特勒生日庆祝活动之后,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悄然逃离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里宾特洛甫失去了在邓尼茨政府中继续任职的资格。1945年5月2日,施威林·冯·克罗西克继任德国外交部长。
里宾特洛甫末日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钾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3
纳粹生涯
官运亨通 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纳粹党,一年之内即成为国会议员、党卫队上校和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则成为1933年1月希特勒为组织第一届内阁而举行秘密会议的理想场所。   里宾特洛甫于1934年出任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里宾特洛甫组建"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方面与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主持的外交部分庭抗礼,一方面设法搜集有关希特勒的情况(兴趣爱好、会访日程、言谈举止等),颇受希特勒赏识。
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
促使钢铁同盟条约签订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频频得手。   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人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胁迫签署德捷协定
   里宾特洛甫之子 Rudolf von Ribbentrop
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威胁道,捷克斯洛伐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德捷协定"。   1939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活,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经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Waldemar Fegelein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里宾特洛甫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不一
  尽管里特洛甫为推行纳粹外交政策效尽犬马之劳,但纳粹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是靠诈骗弄到的。"然而,希特勒听不进任何反对里宾特洛甫的话,认为里宾特洛甫的"俾斯麦第二",甚至称赞他是"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   当对德国持同情态度的温莎公爵(即因与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逊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于1940年被任命为巴哈马群岛总督时,里宾特洛甫策划在里斯本劫持温莎公爵并利用他反对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但是,英国反间谍机构的努力和温莎公爵对国王的的忠诚挫败了这项荒诞的诡计。里宾特洛甫因此大失脸面。   1941年6月22日凌晨,里宾特洛甫接见苏联驻德国大使。准备就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提出抗议的大使刚一开口,里宾特洛甫即粗暴地说"这不是现在要谈的问题",随后提出一份辩解备忘录。其时,德国已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付诸实施。   里宾特洛甫在战争时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使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与日本按照德国的意图参战;负责指导德国的对外广播宣传。里宾特洛甫相当卖力却建树甚微,倒是在对外广播宣传方面不时与戈培尔发生冲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很想把里宾特洛甫赶下台,但希特勒仍视之为"俾斯麦第二",予以留任。   1945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希特勒生日庆祝活动之后,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遂悄然逃离柏林。因而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里宾特洛甫失去了在邓尼茨政府中继续任职的资格。1945年5月2日,施威林·冯·克罗西克继任德国外交部长。
编辑本段病急乱投医 纳粹德国外长想亲自刺杀斯大林
  [1]1939年8月,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1944年,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决定亲自出手,除掉斯大林。这大概是现代历史上惟一不是由恐怖分子或训练有素的特工,而是由在职外长扮演刺客的角色。如果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当时实现了自己的暗杀计划,那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活不到1953年。斯大林与里宾特洛甫(1893~1946)见过两次面。两次都是在莫斯科,时间分别是1939年的8月和9月,是为了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想在国际会议动手   据俄罗斯《历史问题》最近披露,1944年,里宾特洛甫决定亲自出手,除掉斯大林。制定了谋杀计划后,    1939年8月,斯大林会见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以德国人所特有的精细研究了各种可能。他知道,斯大林的工作和居住地点克里姆林宫早就变成了难以进入的堡垒,所有通道都有卫队把守。保卫斯大林的人达数千名,都是身手不凡的军官和特工。里宾特洛甫是个外交家,他的职业特点帮他作出决定:如果不能在官邸将斯大林消灭,那就把他骗到某个国际会议上伺机下手。   ●用笔状手枪   里宾特洛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希特勒,希特勒同意了他的计划。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苏德战场的失利束手无策,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在这之后,里宾特洛甫去找瓦尔特?舍伦贝格(专门负责纳粹德国的对外情报搜集工作)。舍伦贝格在美国出版的回忆录里对此作了描述。舍伦贝格在书中写道:“里宾特洛甫来找我,对我说:‘我已亲口对元首(希特勒)表示,我准备为德国牺牲自己。将组织一个有斯大林参加的国际会议,我在会上把他杀掉。’我问:‘就你一个人吗?’他说:‘元首说一个人可能实现不了这个计划,让我再找一个帮手,我就提到了你。’” 当然,里宾特洛甫也知道,会议的保卫工作肯定将十分严密,左轮手枪之类的武器未必能带进会议厅。他听说舍伦贝格手下的一个技术小组研制出一种同自来水笔一模一样的左轮手枪,可以从6~7米的距离射出子弹。他决定就使用这种手枪。   ●搭档没盲目跟进   但与里宾特洛甫不同的是,舍伦贝格丝毫没有充当敢死队员的愿望。他在回忆录中说:“我认为,里宾特洛甫的计划,说得好听点,是他神经和大脑过度疲劳的结果。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提出异议,而且我知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报告给希特勒。于是我回答说,虽说这一计划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但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能否把斯大林引诱来参加会议,这是极其困难的……我建议他在为计划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之前先谋求斯大林同意出席会议。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将支持他。”舍伦贝格是位富有经验的情报人员,他清楚地意识到,希特勒在战场上遭受了一系列重大失败,德国与苏联单独媾和的梦想已化作泡影。所以,里宾特洛甫的计划显得非常不现实——以1944年当时不可逆转的战场形势,斯大林根本不会参加有德国代表出席的国际会议。如果舍伦贝格傻乎乎地跟着里宾特洛甫干,最后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性命。后来,里宾特洛甫似乎也发现自己的这个计划不太现实。    投降签字仪式上的里宾特洛甫
●回忆录里只字不提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期间,里宾特洛甫在狱中开始写回忆录,该书后来以《在伦敦与莫斯科之间》为名在德国出版。这位前外长在书中经常提到1939年他对莫斯科的访问、同斯大林的会谈。他甚至回忆起克里姆林宫为他举行盛大宴会的情景:“桌子上摆着一瓶度数很高的棕色的伏特加。但这样的烈酒似乎对斯大林没产生任何作用。我连声称赞俄罗斯人好酒量,德国人没法比。斯大林听后大笑起来,他狡黠地看我一眼,向我透露一个‘秘密’:他在宴会上从来都只喝克里米亚葡萄酒,而不是桌上的那种伏特加。两种酒颜色一模一样。” 不过,里宾特洛甫对刺杀斯大林的计划却只字未提。看来,那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暗杀计划是非常可笑的。
编辑本段里宾特洛甫末日
  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钾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第2个回答  2011-06-12
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语: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战后,里宾特洛甫被英军抓获。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后被绞死。
里宾特洛甫出生于德意志帝国莱因州的韦塞尔,父亲里洽德·乌利希·弗里德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Richard Ulrich Friedrich Joachim Ribbentrop)是一名军官,而母亲则是琼哈涅·夏弗伊·赫特维(Johanne Sophie Hertwig)。里宾特洛甫小时候一直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直到他十多岁后才到德国与瑞士的私立学校念书。里宾特洛甫的父亲于1908年从军中被撤职,原因是他曾发表德皇威廉二世是同性恋的诋毁言论,里宾特洛甫家中也因此缺乏了经济来源。里宾特洛甫借由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先后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和英国伦敦住过一段时间,接着在1910年前往加拿大,他先在蒙特利尔史丹利街的莫尔森银行(Molson)工作,接着换到重建魁北克大桥的一家工程公司,之后又换到曾建设连接蒙克顿和温尼伯的加拿大国家大陆铁路公司,还曾在纽约与波士顿当过记者。之后虽然曾因为结核而回到德国休养,但里宾特洛甫后又回到加拿大,于渥太华经营一个小公司,进口德国酒与香槟来销售。1914年2月,里宾特洛甫参加举办于波士顿的埃利斯纪念杯比赛,与渥太华著名的明托溜冰队竞争。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里宾特洛甫离开加拿大返回德国参战,留下了他罹患肺结核的弟弟欧塔·里宾特洛甫于加拿大,之后被英国拘捕(1918年去世)。1914年8月15日经由霍博肯开往鹿特丹的荷兰-美国船波茨坦号[6]回到欧洲,到了1914年秋天,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并加入了第125轻骑兵团。里宾特洛甫后晋升为中尉,并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起初他服役于东线,后到西线作战。1918年,里宾特洛甫被派驻于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作为参谋人员。在里宾特洛甫于一战驻于土耳其的时间里,与另一位军官弗朗茨·冯·帕彭成为了好友与认识了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德国战败后,作为塞克特将军的副官去参加了巴黎和会,对于当时德国签下凡尔赛条约的屈辱场景,印象非常深刻。
1919年,里宾特洛甫与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Anna Elisabeth Henkell)相识,朋友都称她为安莉丝(Annelies)。安娜是德国香槟制造厂老板奥托·亨克尔(Otto Henkell)的千金,里宾特洛甫于1920年7月5日与她在威斯巴登结婚,并开始在欧洲销售他们酒厂的产品。1921年至1940年期间,安娜共生下了5个孩子。
安娜·伊丽莎白·亨克尔被认为是一个傲慢、控制欲强的一个女性,并常被评为如马克白夫人主宰自己丈夫的女人。里宾特洛甫之后说服了丈夫被封为贵族的姨妈,在他姓中加上了贵族姓“冯”,然而里宾特洛甫从未被贵族所接纳,也没有受到过承认。在威玛共和国的大部分时间里,里宾特洛甫对政治不怎么关心,也没有反犹情节。里宾特洛甫作为他岳父香槟公司的助手处理了许多业务,并和犹太银行家经常有往来,他成立一个进口公司的资金就是向犹太人贷款。
1928年,里宾特洛甫被介绍给了希特勒,希特勒记述他为“能以别人买法国香槟的价格买下德国香槟的男人”,以及为一个能与外国联系的商人,之后里宾特洛甫在妻子的催促下于1932年5月1日加入了纳粹党。1933年1月,弗朗茨·冯·帕彭与奥斯卡·冯·兴登堡 (兴登堡总统之子)一些朋友与希特勒协商,取代掉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
这场会谈的结果是使得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总理,而提供自家作为秘密会谈场所、纳粹党党员和身为帕彭好友的里宾特洛甫就因此受到希特勒的爱戴。因为里宾特洛甫是纳粹党的一名新党员,并不受到党内老成员的欢迎,戈培尔还在日记中将他写为:“冯·里宾特洛甫的名字是买来的,钱是借由婚姻娶来的、仕途则是骗来的”为了弥补在党中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里宾特洛甫开始将纳粹主义也逐渐融入他的生活中,高调的提倡反犹主义,成为一名狂热的纳粹份子。他之后部份凭借著对于德国外国家的知识而成为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但大部分是因为对希特勒的谄媚与奉承之词才有此地位。专职的外交部人员会将国外实际情况告诉希特勒,而里宾特洛甫则总是告诉希特勒所想听到的。特别是里宾特洛甫会纪录下希特勒对一些事物的想法与观点,再提出与其相似的发言,借此使希特勒认为自己是一名忠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外交官。里宾特洛甫也发现希特勒常以极端、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也因此常将自己的意见转为此方向。 里宾特洛甫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之一,他的情绪很大一部份取于希特勒的好恶。1933年,里宾特洛甫获得党卫队上校的头衔,一时间里他还与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友好,但最后彼此还是成为了敌人,主要是因为对于党卫队坚持自己的外交独立性,而非倚靠里宾特洛甫。
1933年11月,里宾特洛甫开始进行他的外交生涯,他以一个非官方的外交官身份拜访了伦敦,与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和约翰·西蒙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会面,但这场会谈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内容。里宾特洛甫在取得外交办公室的职位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攻击现任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上,积极争取该职位。起初纽赖特对里宾特洛甫这位对手保持轻视的态度,认为他这种连写德文都会用字残暴和语法会有错误的人,更不用说英文和法文了,对里宾特洛甫的竞争与攻击不怎么担心。
仅供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德意志第三帝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详细资料
里宾特洛甫出生于德意志帝国莱因州的韦塞尔,父亲里洽德·乌利希·弗里德里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Richard Ulrich Friedrich Joachim Ribbentrop)是一名军官,而母亲则是琼哈涅·夏弗伊·赫特维(Johanne Sophie Hertwig)[1]。里宾特洛甫小时候一直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直到他十多岁后才到德国与瑞士的私立学...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的介绍
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语: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纳粹德国政治人物。希特勒政府时曾任驻英国大使和外交部长等职务,对促成德日意三国同盟起过重要的作用,此外,里宾特洛甫直接参与了闪击波兰,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早年生涯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1893年4月30日生于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法国的梅斯与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后,他赴加拿大独立经商四年。1914年,里宾特洛甫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晋升为中尉。二战结束后,他短暂驻守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1920年,里宾特洛甫与德...

里宾特洛甫身高
里宾特洛甫身高165厘米,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大儿子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RudolfvonRibbentrop),

约阿希姆61冯61里宾特洛甫是不是德国纳粹驻伦敦的大使
1936年-1938年,里宾特洛普任德国驻英国大使。1938年2月,里宾特洛普升任德国外交部长。

二战後的德国甲级战犯是哪些
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德意志第三帝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希特勒的好友。18、牛赖特 是职业外交家。1930年至1932 年曾为德国驻英国大使。1932 年6 月2 日,巴本内阁曾任命他为外交部长,在施莱歇尔和希特勒的内阁中他仍留任此职。19、邓尼茨 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德国总统 、国防军最高统帅 、海军...

关于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
你到维基百科的德文版或英文版去看看

纳粹代表人物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1893年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加拿大经商后,他回到德国,志愿入伍服役,晋升为中尉。战后,里宾特洛甫经营酒类出口,并与安娜利斯·亨克尔结婚,步入上流社会。1946年,里宾特洛甫被判处绞刑,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德国...

二战后被国际法庭审叛的德国战犯分别是谁
邓尼茨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曾任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武装部队统帅,德国海军元帅,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1956年释放之后他退休到西德石勒苏益格,继续在西德境内进行亲纳粹和复仇主义宣传,1980年12月24日病逝,享年89岁 埃里希·雷德尔,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1928~...

关于二战德国
邓尼茨:卡尔•冯·邓尼茨[1](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二任(也是末任)元首(兼任总理),作战部部长,武装部队统帅,北部战区与民防司令,海军总司令,潜水艇部队司令,海军元帅,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纳粹主要战犯之一。[编辑本段]邓尼茨生平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