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关于歌曲的历史故事

20世纪中有关于一些革命歌曲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之类的谢谢.

  20世纪中国校园歌曲发展史——最全面的版本

  1902年,我国有了最早的校园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至今,校园歌曲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或多或少的校园情结。对于校园里的歌曲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校园歌曲大都具有生活气息浓、乐句短小、结构方整、易学易唱,合唱独唱均可,不受地域环境条件的限制,适宜人们休息时自娱要求,所以,它们的生命力之旺盛,在社会中拥有的热衷者数量之大,在整个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中,是其它歌唱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十世纪初至30年代的学堂乐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经典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送别》、《春游》、《燕燕》
  代表人物:沈心工 李叔同 丰子恺
  音乐往往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十九世纪初,美国就有教授说过:“人的听神经要比其他神经分布广。”那时,我国文人学者也纷纷撰文说:“学堂乐歌能改变人的偏激之气、萎靡之气,刚者使之柔,柔者使之刚,是涵养德性的必须物。”
  欧洲人早把音乐当作一种有秩序的组织,这已成为欧洲儿童教育的中枢;而日本的各师范学校、小学、幼儿园歌声乐声自成节奏。在日本,对普通音乐,妇人懂晓者甚多。女子师范的学生,都能弹筝。所以女子比男子更具生活的“弹性”,还可藉以改变其忧郁的“弹性”,增进家庭的快活,同时社会也呈现欣欣喜色。于是一篇篇的关于音乐的游记和论文纷纷发表,1900年,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谈道:“如果从事教育,唱歌课,实在是学校中万不可缺的科目。否则全国无一人能谱新乐,这便是我们社会的羞辱。”康有为也向光绪帝上折:“请远(效)法德国,近采(纳)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
  1902年,在废除科举制度办新学堂的背景下,新兴学堂开办了音乐课,当然,那时的音乐课程内容单纯,主要是教唱学堂乐歌。我们所指的学堂乐歌,是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从创始到现在已将近一百年,是我国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
  沈心工:中国“学堂乐歌之父”
  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是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有“学堂乐歌之父”之称。沈心工对编写乐歌教科书做出的最突出贡献,在于他是最先针对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特点,以接近口语式的新词来编写乐歌教科书。他编写的歌词质朴如话,而又神味隽永,许多歌曲在词曲的结合上处理得很好,例如《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赛船》、《铁匠》、《竹马》,这些歌曲唱起来很顺口,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男儿第一志气高》
  沈心工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词
  男儿第一志气高,
  年纪不妨小。
  哥哥弟弟手相招,
  来做兵队操。
  兵官拿着指挥刀,
  小兵放枪炮。
  龙旗一面飘飘,
  铜鼓咚咚咚咚敲。
  一操再操日日操,
  操到身体好。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2年,数十年广泛传唱,流行不衰。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京时的处女作。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李叔同撰文写道:“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好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566553’之曲。”
  沈心工创作重在选曲填词,所取题材比较广泛,涉及到中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丰富的题材,他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教育,例如他所写的《革命军》、《从军歌》等曾是辛亥革命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
  《十八省地理历史》是一首根据日本歌曲的曲调填词的学堂乐歌。当时全国分为18个省。
  《十八省地理历史》
  “溯直隶涿鹿之区,最古一战场,獯鬻屏去蚩尤灭,历史增荣光。更有侠子出燕冀,时演悲壮剧。易水萧萧芦荻秋,英风高千丈。……”
  学堂乐歌和基督教赞美诗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你来我往,相互影响。供学堂乐歌填词用的赞美诗不下20篇。沈心工创作的学堂乐歌,常常根据基督教赞美诗的曲调填词。1946年,他在疾病缠身的痛苦中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流血之泉》的填词歌曲《春游》。《春游》歌刊出后,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成为乐歌课的热门教材,在中小学中广泛传唱,风行一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20世纪歌曲的历史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

红莓花儿开歌曲的故事
《红莓花儿开》是一首源于中国东北的民谣。歌曲的故事来自于20世纪初,当时清朝已经灭亡,北洋政府取代了它成为中国的执政者。由于北洋政府的贪污腐败,造成了贫苦人民的苦难和不满。为了反抗这种不公,一些勇敢的青年们开始秘密地组织和传播充满反抗色彩的歌曲。《红莓花儿开》就是其中一首。歌曲的歌词反映...

20世纪中关于歌曲的历史故事
二十世纪初至30年代的学堂乐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经典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送别》、《春游》、《燕燕》代表人物:沈心工 李叔同 丰子恺 音乐往往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十九世纪初,美国就有教授说过:“人的听神经要比其他神经分布广。”那时,我国文人学者也纷纷撰文说:...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中华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

摇滚乐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

《英雄赞歌》阐述什么历史背景?
《英雄赞歌》阐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中,中国抗美援朝时期,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插曲,张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电影相关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想以歌唱的...

四首20世纪经典历史歌曲,并选择其中的一首进行简介(歌曲名称,词曲作者...
《义勇军进行曲》 《东方红》 《我的祖国》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及其故事
1.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深植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土壤。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李叔同,以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的旋律为基础,创作出了这首作品,它后来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 《送别》的旋律首次响起时,中国正处在社会的巨大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李叔同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是什么?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

《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是怎么样的?
《送别》的原始曲调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量音乐作品,多采用直接输入西洋唱歌集,从中选出旋律的形式,《旅愁》就是其中之一。《旅愁》是日本学校歌曲作者犬童球溪(1884-1905)用《梦见家和母亲》填词而成的。填词后的曲调进行与原曲并不完全相同,是填词者根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