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国力达到空前盛世。却在李林甫、杨国忠的“努力”下,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林甫已经死了,那么杨国忠在安史之乱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第一,“清君侧”的口实。
安禄山的谋反之心由来已久,但是唐玄宗对他实在太好,不太忍心背叛老皇帝唐玄宗。安禄山本意等到唐玄宗驾崩以后,新皇帝立足未稳,谋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杨国忠等不及了,杨国忠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谋反,并制定了一个毒计,就是请安禄山到长安来,如果安禄山不来,就坐实了安禄山的谋反之心。当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可以说是敏感时期,想必安禄山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来到长安。杨国忠毒计不成并不死心,安禄山走后,杨国忠把安禄山的长安的府邸给抄了,没有任何罪名杀了安禄山的手下数十人,安禄山闻讯大怒,并且加紧操练兵马,几个月后正式谋反,打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口号,尽管安禄山必反,但是杨国忠为了证明安禄山确有谋反之心,就逼反安禄山,是十分不明智的。
第二,对叛军盲目乐观。
安禄山起兵后,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杨国忠说安禄山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起不了多大的风浪,不日安禄山的首级就会被送到长安。安禄山河北起兵后,一路望风而降,叛军迅速攻破洛阳,安禄山登基称帝,国号大燕。当时的唐朝已经几十年没有动过兵器,而安禄山手下的东北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还有大量骑兵,而杨国忠的判断无疑耽误了叛乱早期唐朝的战备。
第三,潼关失守。
安禄山进入洛阳后,河北大部分被颜真卿策反,东部有张巡坚守,潼关有哥舒翰西北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带兵进攻安禄山大本营,形势一片大好,唐朝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结束叛乱。但是杨国忠帮了“大忙”,杨国忠想到一条妙计。根据前线可靠情报,潼关对面只有4000老弱叛军,杨国忠向唐玄宗建议哥舒翰出城破敌,这样哥舒翰打赢了,杨国忠居首功,打输了推给哥舒翰,于是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使者频繁,这个使者能看到上一个使者的马屁股,可见唐玄宗催的多急。此时的哥舒翰已经老年,而且中风,要人抬着,哥舒翰只能出战,结果潼关守军21万中埋伏,能够与安禄山匹敌的西北军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哥舒翰投降晚节不保。
第四,放弃长安城。
潼关失守后,长安岌岌可危,尽管如此,如果死守长安是有可能改变战局的。此时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出逃四川,结果唐玄宗仅带少数亲信连夜出逃,不少皇亲都死于安禄山的刀下。值得一提的是,潼关失守后,叛军担心长安久攻不下,又等了十天大部队到来,才攻打长安,这十天完全可以加固城防。唐玄宗出逃叛军未进长安时,百姓涌入皇宫抢夺珍宝,草民骑驴走上唐朝朝廷,很是尴尬。
第五,马嵬坡兵变。
唐玄宗一行到达马嵬驿,由于粮食不济、下雨道路泥泞等,禁军产生异心。因为唐朝政变通常要杀死禁军头领掌握禁军,所以在感觉到即将发生兵变的时候,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先发动兵变,但是他们不敢诛杀唐玄宗,转而对准了杨国忠,禁军迅速杀掉了杨国忠,在这个事件中,杨国忠确实是冤枉的,但是他却死的一点都不冤。大家公认今天的结果都是杨国忠造成的,所以杨国忠也成了马嵬坡兵变的口实。
现在都讲辩证的看待历史,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是杨国忠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他没有李林甫执政的能力,却有李林甫谋害忠臣的诡计,而且危难时一直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也不能全怪杨国忠,毕竟决策的是唐玄宗。奸臣不可怕,可怕的是奸臣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甚至言听计从,所以唐朝的衰落不可避免。
杨国忠在安史之乱中都干了啥,导致唐朝走向衰落?
但是杨国忠等不及了,杨国忠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谋反,并制定了一个毒计,就是请安禄山到长安来,如果安禄山不来,就坐实了安禄山的谋反之心。当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可以说是敏感时期,想必安禄山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来到长安。杨国忠毒计不成并不死心,安禄山走后,杨国忠把安禄山的长安的府邸...
安史之乱中,杨国忠都干了些什么,导致大唐王朝走向衰落
因为唐明皇宠信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一班奸臣,接着发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随后唐朝开始衰落。可惜呀。
唐朝宰相杨国忠到底做了什么会成为安史之乱的起因?
综上所述,杨国忠与安禄山的争斗是席卷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的直接导火索,而身为宰相的杨国忠未能加强防范更因此而身死,也算是罪有应得。
唐朝宰相杨国忠做了什么?为何安禄山以他为由发动安史之乱?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番将安禄山、史思明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
为什么安史之乱让唐朝一蹶不振,而三藩之乱
1、因为杨国忠胡乱干涉,导致驻守潼关的哥舒翰大军全军覆没使的中央政权军事实力大减。2,唐玄宗天宝年间贪图享受,将地方军政大权尽付地方节度使管理,导致地方势力大增,各个节度使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王国,中央实力削弱后难以震慑这些地方是势力。3,中央势弱后无力平定安史之乱,只能借助地方势力,进一步助长...
唐朝是怎么走向衰败的
1. 安史之乱导致国力衰减 唐玄宗天宝年间,因宠爱杨贵妃而忽视国事,长期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朝政日益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宦官开始插手政事,高力士权势滔天。唐玄宗追求虚荣,边境将领为求战功频繁挑起战事。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士兵结成利益集团,安禄山等边将因此坐大。...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吗?
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郭子仪领导下的唐军在李怀仙的协助下收复范阳,史朝义在林中自缢而死,安史之乱最终以失败告终。安史之乱是由多种社会矛盾引发的,对唐朝后期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唐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事件揭示了权力腐败、政治腐败和军事力量膨胀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提醒后人警惕此类...
为什么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纵观唐朝289年的统治史,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历史时期,而唐朝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末年开始就进入了衰退期,在这个时期内唐玄宗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奸相,弄得朝政腐败、边疆不安、战乱频发,终于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在以后的近100多年间国力每况愈下。造成这方面的原因...
唐朝“安史之乱”发生的起因和结果
└———┘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权十七年,杨国忠继之,他们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二)用蕃将为边帅 —— 唐初所用边帅,多为忠谨...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 (导致了唐朝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混乱)
同时,杨国忠等奸臣为了谋取私利,恶意中伤忠良,使得玄宗误信谗言,误杀忠臣。这不仅使得唐朝失去了许多忠良之臣,更是使得玄宗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局面。安禄山等叛军趁机扩大势力,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三、马嵬兵变,贵妃身陨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动荡。当叛军攻破长安城,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