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古诗

如题所述

《悯农》的故事共有三首。

1、《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扩展资料:

为粮食做出贡献的人物: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6
悯农(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悯 农2唐 李 绅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李绅《悯农》一原文  悯农   chūn zhò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全国各地没有不耕种的田地,农民却还是饿死了。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编辑本段李绅《悯农》二原文  悯农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 昼饭为餐,晚饭为飧。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编辑本段李绅《悯农》三  【原文】   悯农   lǒng shàng fú lí ér ,   垄 上 扶犁儿 ,   shǒu zhòng fù cháng jī 。   手 种 腹长 饥 。   chuāng xià zhī suō nǚ ,   窗 下 织 梭 女 ,   shǒu zhī shēn wú yī 。   手 织 身 无 衣 。   wǒ yuàn yān zhào shū ,   我 愿 燕 赵 姝 ,   huà wéi mó nǚ zī 。   化 为 嫫 女 姿 。   yí xiào bù zhí qián ,   一 笑 不 值 钱 ,   zì rán jiā ɡuó féi 。   自 然 家 国 肥 。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   老天不悯农,   遍地起黄风。   无云难下雨,   百姓少收成。
来源:作文网 2010-07-21 09:45:50
   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 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 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 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 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19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第4个回答  2012-08-08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农》古诗是什么?
李绅《悯农》一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

古诗《悯农一》和《悯农二》完整版是什么?
悯农二首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如下:诗一翻译: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诗二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

《悯农》全诗
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诗词《锄禾》的全首诗是什么?
悯农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淫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

《悯农二首》和《悯农一首》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1.《 悯农其一》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悯农其二》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

《悯农》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
悯农二首 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其三 垄 上 扶犁儿 ,手 种 腹长 饥 。窗 下 织 梭 女 ,手 织 身 无 衣 。我 愿 燕 赵 姝 ,化 为 嫫 女 姿 。一 笑 不 值 钱...

关于悯农的古诗
关于悯农的古诗1 [唐]李绅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 [宋]杨万里 《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3 [宋]章甫 《悯农》前村后村水车声,咿咿轧...

李绅悯农的古诗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古诗《悯农》一般指《悯农二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 悯农 》作者 :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

悯农古诗 悯农讲解
2、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3、作者介绍: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