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的寓意是“天道昌隆”,从他在位长达60年和禅让后还继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三年多的时间来算,他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最久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还有一个历史之最,就是写诗最多的人。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全唐诗》有四万八千首,不过作者有2200多位,乾隆一个人的战斗力快赶上两千多位诗人了,不过令人尴尬的是乾隆写了这么多首诗,却没有一首能流传的,至于现在小学收录的《飞雪》,前面三句就跟儿歌一样,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点睛之笔,还能算诗吗?
不过乾隆的诗作虽然不咋地,但不可否认他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话说在乾隆时期一次殿试的时候,乾隆就出了一个“烟锁池塘柳”的上联,让参加殿试的人对下联,有一个考生看到上联后就摇头说:“太难了,对不出来。”然后扭头走了,而那些不走的考生在思索良久后,发现真的很难对,也只好选择放弃。
后来的结果就是那个说太难了的考生被点为状元,大臣们大为不解,这题不是都没答出来吗?为什么第一个放弃的成了状元,乾隆解释道:“我出的这一联可以称的上绝对,第一个说太难了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所以直接选择了放弃,而那些思索了良久还是对不出来的人,是要花时间思索之后才知道其中的难度,从中就能看出这些人的高下。”
“烟锁池塘柳”也不是乾隆所作,其最早见于明朝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陈子升为此作了三个对句,分别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烟锁池塘柳”的难度在于五个字的偏旁包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且全在左偏旁,其刻画的意境也颇有韵味,一个绿柳环绕的池塘笼罩在朦朦胧胧的烟雾中,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所以想要对出既合乎五行并且意境相符的下联确实很难,要么意境不符要么对仗不工整,就象陈子升对的三个对子,迎合意境但是对仗并不工整。
至于乾隆以这个对子进行殿试只能当一个故事来看,毕竟乾隆时期为了更好管理这个国家,让人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科举考试基本上都已经圈定了,考生们只要能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以孔孟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就离中举当官不远了。
还有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稍不留神就陷入冤狱,就算是乾隆有闲情逸致,考生们也不敢乱发言,而且殿试也不能如此儿戏,只是以对对子考试,一般殿试都以策问为主,考学子治国安邦的问题。
还有一说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遇到江南科考,两名举子不分上下,乾隆就以此联相试,一名见了掉头就走,一名想了半天才悻悻然而走。于是乾隆点了先走的为第一名。
这个故事侧面来说应该是突出“烟锁池塘柳”这个对子的难度,几百年来有很多文人墨客试着对下联,在《巧对续录》中记录了一个武士对的下联“炮镇海城楼”,两百多年来被公认为标准的对句,不过严格来说,“炮镇海城楼”在意境上与“烟锁池塘柳”差的太远,缺乏整体的和谐。
对于这个“烟锁池塘柳”绝对,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在对下联,也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对子,比如“深圳铁板烧”、“板城烧锅酒”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对,欢迎留言讨论!
...上联“烟锁池塘柳”,考生说太难,结果反而成状元,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故事侧面来说应该是突出“烟锁池塘柳”这个对子的难度,几百年来有很多文人墨客试着对下联,在《巧对续录》中记录了一个武士对的下联“炮镇海城楼”,两百多年来被公认为标准的对句,不过严格来说,“炮镇海城楼”在意境上与“烟锁池塘柳”差的太远,缺乏整体的和谐。对于这个“烟锁池塘柳”绝对...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乾隆年间,就有这么一个哥们,仅凭一句话,就讨得主考写欢心,而状元及第了。这一年殿试,乾隆一改往年出题考策论的套路,改为出对子,乾隆出了“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的,让考生对下联,所有的考生都苦心专研如何对出这一绝对。正当大家冥思苦想之际,这哥们,放入手中的笔,站起来,恭...
乾隆出上联“烟锁池塘柳”,考生听后扭头就走,为何还成了状元?
后人觉得乾隆这句:“烟锁池塘柳”并非绝句,只能说是难度超大而已,可能在当时确实没人能对得出来,但中华大地人才济济,随着历史河流向前推进,相信总有被对出完整下联的一天。下面我们看看关于此句的各种版本下联千禧年来临之际,1999年间,我国四川成都报纸举办一个诗词专栏,编辑们就以:&...
殿试中乾隆出此上联,考生听完直接放弃,结果却被选为
因为上联“烟锁池塘柳”,看上去很平常的五个字,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对,这五字分别对应五行,意境又比较好,难度相当之大,就连第一才子纪晓岚都说这是“天下第一难”,对不出来。那么为什么要选首先离开的考生作为状元呢?乾隆的答案是:“作为一名读书人,不能死读书,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像看...
乾隆皇帝的绝对子上联
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分别代表着五行,结果两个来应试的考生都没能答出来,全都辞别了。结果乾隆就让先走的那个成为状元,那个后走的得个榜眼,原因就是乾隆认为先走的考生识货些,知道这对子很难对得上。“烟锁池塘柳”,这对联分别得需对应五行中的火、金、水、土、木,此乃一绝对...
乾隆出上联“烟锁池塘柳”,考生对不出下联,却为何被钦点状元?
但是最后成功的人却没有对出来。用含有五行的烟锁池塘柳作为上联,他也知道这个上联十分的难,所以他也不认为两个人可以在现场给出答案,所以那时的状元根本没有办法对出上联只能无奈放弃,但是却因为这件事情意外成了乾隆亲自认定的状元。因为在另一位还在苦苦地对对子时,他就知道对不出来而选择了放弃...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疑,有杜撰之嫌。烟锁池塘柳这句上联倒是真实存在的,是明末清初文人陈子升的作品,而不是乾隆皇帝的杰作。乾隆皇帝有吟诗作对的爱好,如果说他以“烟锁池塘柳”这句上联来考别人,这倒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故事毕竟破绽不少,杜撰的可能性很大。版本众多,难辨真假这个...
乾隆出一上联,一考生直接扭头就走,为何乾隆却封他为状元?
于是,乾隆决定用对联的方式来考一考他俩。谁对上了就选谁当状元,因而想了一会就出了“烟锁水池柳”这个上联。两位考生听了以后,与第一位考生直接扭头请求离开,而另一个苦思冥想半天也没想出称心的谜底。乾隆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那副没有对完的下联,不过几日来苦思冥想,全无头绪,之后遍...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
说来也巧,有两个考生考的差不多,乾隆实在不知道该让谁来做这个状元,于是,乾隆就拿出了那个著名的绝对,即“烟锁池塘柳”,这个是一个对联中的上联,但是一直没有与之匹配的下联,即便是乾隆这个酷爱卖弄学识、写了四万首诗的人也没有在这个对联上做文章。乾隆就拿出来考这两个人,...
乾隆君王出一上联,考生掉头就走,为何乾隆觉得他就是状元了?
当时乾隆出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咋一看,这个上联好像说的是某个池塘的景色。实际上,这个对子,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绝对。直到目前为止,都还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合格的下联。所以,别说是状元了,就连乾隆,也不一定能对的上。但是,有的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古代,伴君如伴虎。说话稍微不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