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这是秦孝公对秦穆公的描写与赞美。秦穆公为国家操心尽力,幸好也成就了秦国,但他的一时糊涂也让秦国手无缚鸡之力。
千年等一回的明君
秦穆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九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父亲是秦德公,有两个哥哥,分别是秦宣公和秦成公。父亲秦德公去世后,由长子秦宣公继位,后又秦成公继位,最后哥哥把皇位传给了秦穆公。
秦国原本是个非常小的一个国家,弹丸之地不说,人口也是十分的稀少,邻国是戎与狄。直到春秋时期,秦国才开始变得繁荣昌盛起来,不仅扩大了疆土面积,势力也随着不断提高,由于中原其他国家都非常的国富民强,秦国仍是显得落后。但这种情况也只是持续到秦穆公继位。
秦穆公是一个有慧眼、善用人才的人,他继位后,重用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有百里奚、蹇叔等人,有了人才,治理国家的良策便随之涌来,为国家发展尽心尽力的良臣们大胆献言献策。于是秦穆公开始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大力发展军事,并且奖励生产。这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秦穆公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是突破了前人的落后规则,开拓了秦国选人的先河。他广纳贤士,不拘一格,无论此人是其他国家,还是一介平民,只要有才华、有胆识,皆可为秦穆公所用。他用人的标准,一直秉持着“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原则,因此他取得了成功。
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它的军事息息相关,秦穆公对此道理理解的非常透彻,他知道抓住了人才,但军事的方面也不能放松。他善用自己的长处,继承秦国养马的传统,建立了一支骑马部队,还给每位士兵配备了一把匕首。他治军有方,每位士兵都训练有加,在后来也是为秦穆公赢下多场战争。
民心所向才能让国家所向披靡。秦穆公很是重视民心,他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因为他知道阶级矛盾会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会遭到欺压。秦穆公曾在晋国最难的时候不计前嫌的帮助晋国度过了饥荒时期,因此更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深得民心。
秦穆公对于国家的外交也是十分重视,毕竟弱国无外交,秦国若想更加强大,就必须发展外交。对比秦穆公也有他的发展谋略,他选择与晋国联盟,方式是两国联姻,他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还把自己的女儿远嫁给了晋文公,并且帮助晋国赢得了城濮之战。因此两国交情甚好。
生而为人孰能无过,很多人会选择无视自己的过错,但是秦穆公没有,他作为一国之主,他会对于自己的犯下的错误会进行检讨,秦穆公勇于直面错误,反思过后便会改正。对于国家内务,及时止损,走错一步,会立马改变战略。这也为他成为霸主、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奢侈的陪葬
公元前621年,一生都献给国家的秦穆公去世了,举国上下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古时候的丧葬有一个特别落后的恶习,便是殉葬,就是将去世人生前用过的一切,如器物、畜生、侍从等,这其中还包括妻妾在内,都要与死者殉葬,是要将活活的人让他非正常死亡,然后与死者一同埋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幸福。
秦穆公做为一国国君,他的陪葬与殉葬自然比他人更加的“豪华”,除去一般的陪葬物品与他生前的妃嫔之外,还有他生前立的遗嘱,要杀掉117人为他陪葬。这其中包括受人民爱戴与拥护的“三良”,就是子车氏三兄弟奄息、仲行和针虎。人们虽然痛恨这种恶习,但他是皇上,又不能阻止。
对于三良的陪葬,有人说是三兄弟自愿陪葬,秦穆公的去世对他们的打击甚大,所以便与秦穆公一同去了。但还有说法是秦穆公怕自己死后,子车氏三位兄弟太过贤良与聪明,受到人们爱戴从而影响王室稳定,威胁王室的发展,所以就要求他们三个一同葬,以绝后患。
陪葬过后的灾难
秦穆公死后,他的后代都过于平庸,个个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或许是人才大多都被秦穆公陪葬,没有大量的人才辅佐后世君主,无人献言献策给后世君主提建议。又或许是他们的先辈秦穆公过于强悍伟大,导致他们低看自己,从而过于享受奢靡的生活。这直接的后果便是秦国的衰落。
公元前621年,也就是秦穆公去世后,太子罃继位,便是秦康公。秦康公不体恤民情,不勤政爱民,他沉迷淫乐,百姓苦不堪言,他滥用职权,不为国之根本考虑。为了自己游乐方便,让百姓修建豪华的观景台,导致民不聊生,他的宫殿更是奢侈,亭台楼榭画凤雕龙,无不体现他“皇帝”的身份。
皇帝的荒唐远不止秦康公一人,直到秦孝公的出现,这个其中还有秦桓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怀公、秦献公共7位国君,虽没有秦康公那么奢靡无度,但也是一些寂寂无名之辈,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所作所为,也仅仅保证了百姓饿不死,国库不亏损罢了。这期间国力一度削弱,无心国家政务,让秦国260年都没有能力扩张国土,再向东征战。
造成这样后果的主要原因除了他们自身没有秦穆公那么优异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良臣的辅佐,没有良臣作为镜子来反思自己,没人为皇帝献言献策,只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在背后叽叽喳喳。治国治军都没有了民心,那国家就必定走向衰弱,所以秦穆公走后秦国2
秦穆公死前为何要让三良为他殉葬?这一举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秦穆公这一个行为,既显出了他宽广的胸怀,又显出了他的明君风范,经由此事过后,他手底下的人就更是对他忠心耿耿。秦穆公在笼络人心这方面,真的相当过人,他不仅能将手底下的能人笼络住,他还曾让一些农民为他死心塌地。《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亲自率兵攻打晋国,最后成功俘虏了...
秦穆公英明一世,临终前让哪些人殉葬,结果导致亡国?
春秋时代的人极重信义,针虎兄弟三人信守了承诺。果然在秦穆公死后,三人主动要求陪葬。按说子车三良殉葬,本是一场君子协定,双方都是你情我愿,但现如今的人听起来,这多少有些残忍。秦穆公真的如此做,让秦国瞬间损失了三位贤臣。《史记》中曾写道:让子车氏三子殉葬的秦穆公,只配称霸一方,永...
春秋五霸秦穆公在临终前要哪些人给他陪葬,导致了什么后果?
对于三良的陪葬,有人说是三兄弟自愿陪葬,秦穆公的去世对他们的打击甚大,所以便与秦穆公一同去了。但还有说法是秦穆公怕自己死后,子车氏三位兄弟太过贤良与聪明,受到人们爱戴从而影响王室稳定,威胁王室的发展,所以就要求他们三个一同葬,以绝后患。陪葬过后的灾难 秦穆公死后,他的后代都过于...
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这是《诗经.秦风.黄鸟》中描述殉葬秦穆公(又称秦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子车氏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秦人对此非常悲痛做了这篇《黄鸟》,哀悼秦国殉葬的大量人才。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了177人,都是秦国的人才,在他死后的几代秦王大都碌碌无为,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秦穆公用了...
秦穆公是秦国的奠基人,他晚年做了什么荒唐的决定?
秦穆公在临死的时候要求采用活人殉葬的方式,而这种古老而又血腥的殉葬使得上百人同他一起死去,这个行为不管他出于哪种考虑都会让为秦国效力的臣子感到心寒,不得不说殉葬的行为是导致穆公之后秦国衰弱的一个原因。秦穆公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秦国的强盛也得益于他的励精图治。秦穆公招募了一大批能...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那么,秦穆公当初为何要令贤臣陪葬呢?既然他一生都在苦心孤诣的寻求强秦之法,人才自然是最应该珍惜的,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懂。所以,在笔者看来,贤臣为秦穆公殉葬应该不是出自秦穆公的本意,而是这些贤臣自愿赴死的结果。毕竟,当初秦军于崤山之战全军覆没后,秦穆公都没有杀掉曾被晋国俘虏的主将...
秦穆公为什么三贤(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和子车铖虎)殉葬?
对于三贤的陪葬,有人说是三兄弟自愿陪葬,秦穆公的去世对他们的打击甚大,所以便与秦穆公一同去了。但还有说法是秦穆公怕自己死后,子车氏三位兄弟太过贤良与聪明,受到人们爱戴从而影响王室稳定,威胁王室的发展,所以就要求他们三个一同葬,以绝后患。子车仲行(?—前621年),春秋时期秦国大夫...
秦穆公一生英名,为何死前却让一百多名贤臣陪葬?
3、秦穆公为何让贤臣陪葬 然而人无完人,秦穆公一代明君,爱才如命,却在临终前干了件糊涂事。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崩逝,陪葬者数量高达177人,堪称秦国历史上活人殉葬规模最大的一次葬礼。其中有一部分是他指定的陪葬者,包括当时的秦国三贤。秦国三贤,即秦国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奄息...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那其实是由于古人比较的迷信,他为了能够让他们在下一世继续辅佐他,所以说才会让他们都陪葬。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就会让秦国全部的人才都失去性命,所以说在秦穆公死之后,秦国就出现了一蹶不振的状况。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思想都是大家想以理解的,比如说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的帝王,他们都希望自己...
爱才如命的秦穆公,为什么要让3名贤臣陪葬?
现在有两种观点,第一是秦穆公一时糊涂才会让人陪葬,第二是这三位大臣主动要求陪葬的。要想要了解事情真实的原因,咱们的先了解秦穆公这个人怎样。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既然他能够做到这个位置,那就说明秦穆公这个人是深谋远虑的,基本上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去毁掉一个国安的未来,所以第二种说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