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任职:历任馆阁校勘、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太守、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有《新五代史》、《醉翁亭记》等传世。
主要作品: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扩展资料: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人对欧阳修的评价:
敖陶孙: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石韫玉: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淹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
欧阳修简介谁知道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
欧阳修的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人 欧阳修属于哪个朝代的人
1、欧阳修是宋朝人。2、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简介文学大师与政治家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醉吟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大师、政治家、书法家。他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诗文、书法、历史学、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以文学才华著称于世。文学大师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文学理论...
欧阳修集的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全集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人称欧阳文忠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后迁居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政治和文学上都主张革新,支持...
欧阳修号什么
一、欧阳修的生平简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书法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二、欧阳修号的由来 “号”是古代文人用以表达自己情感、志趣的一种方式。欧阳修因其才华横溢,个性独特,所以取号为“醉翁”。这个称号...
欧阳修生平简介 欧阳修资料
1、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
欧阳修的简介以及《买油翁》的译文!!!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 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