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各类课外古诗词赏析····高手高手····有木有~~~~

各类课外诗词的赏析(附原文)每首诗的赏析不一定要很多,不过一定要精,希望每首诗必须有的是中心思想和单独的语句赏析······重要的是···一定要是课外的!!!!!课外的啊!!!!就是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一定啊!!!!还有就是一定要多····至少30首····当然越多越好啦~~~~~~

首先说明下,因为教材各省都不同,每年都不同,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课外的,可能对于阁下就是课内的了^^给你找了些我那个时候的课外~~希望可以帮到你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过一山拦。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竹,日,鸟,云,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现诗人闲适心情。语言清新自然, 生动形象。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弹琴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以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没有特意地去描写景色,而着重写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通过写客居洛阳的夜晚,听抒写离别行旅之苦的《折杨柳》曲调,勾起的思念家乡和情人之情。“杨柳”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内容多叙离情别绪。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记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心情。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题为送人,实为写景:暝色苍苍,晚钟阵阵,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诗中有画。表达诗人不遇却闲适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即景抒情。灵澈,唐代著名诗僧。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夜深人静,蛙声阵阵,伴着油灯,敲着棋子,寂寞的等着客人。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借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全诗触景生情,由情入理,带有人生哲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各自随愿而归的情景,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一远.借萧索的秋景,写出科举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临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两联记送别地的精致和送别的事.第三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描写了深秋时节,霜降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疑.全诗语淡意远.

赠从弟 刘桢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赞美松柏严寒不凋的品格,劝勉从弟。文字平实,风格古朴。《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藻,松,凤凰比喻从弟的品格。从弟,堂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而诗人怀才不遇,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台即燕昭王当年的黄金台遗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以清新明丽的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渲染离别的气氛;(以乐景衬哀)再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景美情真,辞显意深,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后人为之谱曲一唱再唱,谓之“阳关三叠”。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写诗人深夜未眠,望着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转星移。后两句因闻鸣抒感。大地静谧,虫声透进窗纱,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气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选取具有山区特色的景物,并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运用听觉视觉的感受,将旅人“早行”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故乡的梦中之景与旅途之景形成鲜明对照,“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描写梅花重在体现梅的高洁和坚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征自己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用白描法写桑女,笑脸相迎,踏青斗草,意趣横生。将色泽,声音,形态,面容融入一个画面里,展示春景,使人如亲临其境一般。同时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通过摄取夏季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图画。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天地,最后一句亲切自然,余味无穷。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刚健,慷慨激昂。三联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第三联写战斗,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写诗人回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深挚的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诗句感情起伏较大,由前者的答谢作歌,到结尾的“四座泪纵横”,掩卷而情不自已。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迁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作者登高抒怀,囊括天地,纵论古今,把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与个人情思融在一起。语壮景阔,借古喻今。

走马川行奉送走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诗首句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节奏明快,音韵多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意在写经战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颈联比喻形象贴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首比喻别出心裁,反意创新。通过“送春归”和“送君归”,巧妙的把“惜春”与“惜别”联系在一起,既是对友人的祝愿,又表现诗人的美好情怀。

呜呼,终于回答完了!追问

有没有就是不是课后的诗···这些诗不是都是课后的么?····跪求啊···离中考还有几天了···泪奔··

追答

你不是说要课外的吗?

追问

是啊···就是课本以外的····

追答

以上的都是啊,都是课外的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1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亮。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作为全国考查基础语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考此项内容,题型由客观选择转向主观表述,命题由一统天下的全国卷,到2004年的全面开花,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日臻完善,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我们从十个方面谈谈古诗词的赏读。
一、读题目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4•福建•16)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2006•福建•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急求各类课外古诗词赏析···高手高手···有木有~~~
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题为送人,实为写景:暝色苍苍,晚钟阵阵,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诗中有画。表达诗人不遇却闲适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即景抒情。灵澈,唐代著名诗僧。上人,对僧人的尊称。约客 赵师...

【高分悬赏】 赏析一首仙剑的诗 赏诗高手进
不会再辜负能重逢的造化 絮儿结局的诗吧 “斯人再度红尘处”也可译为:那人再次出现在这个世界 但就翻译成白话来说,还是那个好。PS:我一直就不分“赏析”和“翻译”,如果你要的就是这样的翻译,那我很拿手~~

七级课外古诗词变化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

《卜算子·咏梅》的古诗词赏析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劝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

描写夏天的22首古诗词赏析(中国必背古诗100首)
夏季的物语:0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景》)周美成是驾驭语言的大师级词人,也是体物入微的一流艺术家,当然,他也是个化用前人成句的高手。“风老莺雏”化用杜甫“风蒲燕雏老”,“雨肥梅子”化用杜甫“红绽雨肥梅”,此二句看似写莺雏梅子,实则点明...

初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及翻译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赏析(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

《丰乐亭游春·其三》古诗词鉴赏
赏析\/鉴赏 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这组诗。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一读到他们的诗,我...
作为“忧患诗人”,杜甫和李白一样,拒绝“词臣”的卑微角色,成为人格完全独立的诗人,一改屈委琐、曲意逢迎的宫廷词臣做派;而直面国家灾难和时代创伤,用诗笔真实地表现出大悲痛、大哀伤,并将其永远成为历史的宗卷。在艺术表现上,杜甫也具有与李白不同的表现方式。虽然他“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古诗词中有“译”和“萱”的诗句么?
事表精虑远,月中华木繁。开襟寄清景,遐想属空门。安得纚芳屣,看君幽径萱。 贯休【闲居拟齐梁四首】 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 贯休【相和歌辞·善哉行】 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

关于秋寓意的诗句
【译文】 其一: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仙鹤飞在云上,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其二: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赏析: 秋,在...

相似回答